懷寧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懷寧縣是安慶市轄縣。位於安徽省[1]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東臨安慶市區,西與潛山縣、太湖縣相連,北隔大沙河與桐城市相望。總面積1276平方千米,總人口69.80萬人(2013年)。全縣轄15個鎮、5個鄉:高河鎮、石牌鎮、月山鎮、臘樹鎮、黃龍鎮、三橋鎮、小市鎮、黃墩鎮、公嶺鎮、馬廟鎮、金拱鎮、茶嶺鎮、洪鋪鎮、江鎮鎮、平山鎮、雷埠鄉、清河鄉、秀山鄉、涼亭鄉、石鏡鄉。縣政府駐高河鎮政和路128號。
處沿江平原與皖西山區接壤地帶。境內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皖河納岳西、潛山、太湖南流諸水,橫貫本縣南部入長江,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3℃,年降水量1 294毫米。礦藏有銅、銀、鉛、鋅、大理石、石灰岩等。合九鐵路與安慶鐵路支線,滬渝高速與合安高速,318國道與206國道均在境內交會,還有212、209省道縱貫南北。名勝古蹟有王家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太平天國英王府,金雞牌、五猖神廟碑、鐵硯山房和鄧石如墓等。
歷史沿革
晉置懷寧縣。據《資治通鑑》註:「蓋以懷寧蠻左名也」。另據《名勝志》:「晉安帝以永嘉荒亂之後立縣,以懷寧茲土也。」
1949年10月3日,縣委、縣政府遷駐石牌;10月10日,撤銷安慶市建制,市區劃歸懷寧縣,成立懷寧縣城關區。1950年5月21日,縣委、縣政府由石牌遷駐安慶;10月25日,恢復安慶市建制,隸屬安慶專署;12月11日,縣委、縣政府由安慶遷回石牌。1953年7月1日,進行建國後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139045戶569921人。
1984年4月,全縣28個公社改為鄉建制,設立皖河、黃龍、三橋、新安、高河、月山、洪鎮7個區公所。1985年3月10日,江鎮鄉溢湖大隊劃入巨網鄉;5月25日,經安慶行署批准,縣內25個行政村更改村名;7月,高河、月山兩鄉改為區級鎮。1990年7月1日,經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戶籍人口735154人,常住人口728645人。
1992年縣委縣政府以懷[1992]5號文件向市委、市政府呈報《關於我縣撤區和鄉、鎮區劃調整問題的請示》。3月13日,安慶市民政局轉發省民政廳《關於同意安慶市撤區並鄉方案的批覆》,《批覆》同意懷寧撤區並鄉方案。3月,撤區並鄉:撤銷7個區,原來的3鎮26鄉調整為16鎮10鄉:石牌鎮、月山鎮、高河鎮、洪鋪鎮、馬廟鎮、茶嶺鎮、金拱鎮、三橋鎮、黃墩鎮、江鎮鎮、小市鎮、臘樹鎮、黃龍鎮、公嶺鎮、海口鎮、大龍山鎮、秀山鄉、楓林鄉、清河鄉、皖河鄉、雷埠鄉、大窪鄉、涼亭鄉、五橫鄉、石鏡鄉、山口鄉。
1998年9月25日,民政部以民行批[1998]41號文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將懷寧縣人民政府駐地由石牌鎮遷至高河鎮。(2002年1月,懷寧縣政府正式遷入高河新縣城,1月18日,縣政府駐地遷址慶典儀式在新縣城市民廣場隆重舉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懷寧縣常住總人口673677人,其中,石牌鎮56487人,高河鎮49740人,月山鎮32716人,臘樹鎮30634人,黃龍鎮18136人,三橋鎮22344人,小市鎮23115人,黃墩鎮32625人,公嶺鎮24712人,馬廟鎮23277人,金拱鎮25797人,茶嶺鎮25702人,大龍山鎮19523人,洪鋪鎮34729人,江鎮鎮24979人,海口鎮31174人,皖河鄉44634人,雷埠鄉18569人,大窪鄉14660人,清河鄉17793人,秀山鄉18304人,楓林鄉16205人,涼亭鄉23444人,五橫鄉13567人,石鏡鄉21004人,山口鄉980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懷寧縣常住總人口592750人,其中,高河鎮85993人,石牌鎮76285人,月山鎮29550人,馬廟鎮37359人,金拱鎮28012人,茶嶺鎮30607人,公嶺鎮19641人,黃墩鎮30396人,三橋鎮20670人,小市鎮21291人,黃龍鎮12964人,平山鎮30459人,臘樹鎮27879人,洪鋪鎮32105人,江鎮鎮21837人,涼亭鄉20597人,石鏡鄉19013人,秀山鄉16125人,清河鄉15035人,雷埠鄉16932人。
視頻
懷寧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你知道麼安徽省已有17個國家級區劃?過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城市! ,搜狐,2017-11-09
- ↑ 2001年3月28日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搜狐,20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