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思陵长公主挽诗

思陵长公主挽诗

作品名称:思陵长公主挽诗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娄东诗派开创者吴伟业所作的一首诗词。

目录

作者介绍

吴伟业 朝代:清代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1]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代表作品《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

吴伟业他一生写诗千余首。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 

诗以宗法唐人为主,兼取宋代苏轼、陆游。《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颇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变化。[2]

正文

贵主徽音美,前朝典命光。鸿名垂远近,哀诔著兴亡。

托体皇枝贵,承休圣善祥。母仪惟谨肃,家法在矜庄。

上苑秾桃李,瑶池小凤凰。鸾音青绣屉,鱼笏皂罗囊。

沉燎熏炉细,流苏宝盖香。禊期陪祓水,茧馆助条桑。

绿綟芃兰佩,红螭薤叶璋。锡封需大国,唤仗及回廊。

受册威仪定,传烽羽檄忙。司舆停卤簿,掌瑞彻珩璜。

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至尊忧咄咤,仁寿涕彷徨。

郦邑年方幼,琼华齿正芳。艰难愁付托,颠沛惧参商。

文葆怜还戏,胜衣泣未遑。从容咨傅母,倥急询貂珰。

传箭闻严鼓,投签见拊床。内人缝使甲,中旨票支粮。

使者填平朔,将军带护羌。宁无一矢救,足慰两宫望。

盗贼狐篝火,关山蚁溃防。逍遥师逗挠,奔突寇披猖。

牙纛看吹折,梯冲舞莫当。妖氛缠象阙,杀气满陈仓。

天道真蒙昧,君心顾慨慷。割慈全国体,处变重宗潢。

胄子除华绂,家丞具急装。敕须离禁闼,手为换衣裳。

社稷仇宜报,君亲语勿忘。遇人耑退让,慎己旧行藏。

国母摩笄刺,宫娥掩袂伤。他年标信史,同日见高皇。

元主甘从殉,君王入未央。抽刀凌左阖,申脰就干将。

喋血彤闱地,横尸紫御汪。绝吭苏又咽,瞑睫倦微扬。

裹褥移私第,沾胸进勺浆。誓肌封断骨,茹戚吮残创。

死早随诸妹,生犹望二王。股肱羞魏相,肺腑恨周昌。

贼遁仍函谷,兵来岂建康。六军剺面恸,四海遏音丧。

故国新原庙,群臣旧奉常。赗圭陈厌翟,题凑载辒辌。

隧逼贤妃冢,山疑望子冈。衔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

诀绝均抔土,飘零各异方。衣冠嬴博葬,风雨鹡鸰行。

浩劫归空壤,浮生寄渺茫。玉真图下发,申伯劝承筐。

沅浦余尧女,营丘止孟姜。君臣今世代,甥舅即蒸尝。

汤沐乡亭秩,家门殿省郎。凄凉脂粉硙,零落绮罗箱。

宅枕平津巷,街通少府墙。画闲偕妯娌,晓坐向姑嫜。

偶语追铜雀,无聊问柏梁。豫游推插柳,胜迹是梳妆。

菡萏鸳鸯扇,茱萸鹦鹉觞。大庖南膳厂,奇卉北花房。

暖阁葫芦锦,温泉豆蔻汤。雕薪狮首炭,甜食虎睛糖。

壮丽成焦土,榛芜拱白杨。麋游𫛛鹊观,苔没斗鸡坊。

荀灌心惆怅,秦休志激昂。崩城身竟殒,填海愿难偿。

命也知奚憾,天乎数不臧。累歔床箦语,即窆寝园傍。

半体先从父,遗骸始见娘。黄泉母子痛,白骨弟兄殇。

夙昔铜驼泣,诸陵石马荒。三年修荇藻,一饭奠嵩邙。

寒食重来路,新阡宿草长。溪田延黍稼,陇笛卧牛羊。

朽壤穿蝼蚁,惊沙起鸹鸧。病樗眠废社,衰苇折寒塘。

列刹皇姑寺,驮经内道场。侍鬟称练行,小像刻沉香。

玉座悬朱帐,金支渡法航。少儿添画烛,保媪伴帷堂。

露湿丹枫冷,星稀青鸟翔。幡旄晨隐隐,铃镊夜将将。

控鹤攀龙驭,骖麟谒帝阊。灵妃歌缥缈,神女笑徜徉。

苦雾迷槐市,雌霓绕建章。归酅思五庙,涉汉泪三湘。

柔福何惭宋,平阳可佐唐。虞洲瞻返日,蒿里叫飞霜。

自古遭兵扰,偏嗟拥树妨。鲁元驰孔亟,芊季负仓黄。

漂泊悲临海,包含耻溧阳。本朝端阃阈,设制胜岩疆。

虞顺惇恭俭,时危植纪纲。英声起北地,雅操迈东乡。

新野坟松直,招祇祠柏苍。薤歌虽惨憺,汗简自辉煌。

谥号千秋定,铭旌百祀彰。秦箫吹断续,楚挽哭沧浪。[3]

作者生平

吴伟业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日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吴伟业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小伟业寄寓了深切的期望。伟业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

天启四年(1624年),张溥创立复社,吴伟业即成入室弟子,名重复社。崇祯四年(1631年),吴伟业参加会试,遭到乌程党人的诬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幸亏崇祯帝调阅会元试卷,亲自在吴伟业的试卷上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才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同年,吴伟业奉旨归娶先室程氏,荣极一时。陈继儒描绘当时盛景说:“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贮黄金屋,种玉人归白玉堂。”(《送吴榜眼奉旨归娶诗》)张溥也高兴地夸奖自己的弟子:“人间好事皆归子,日下清名不愧儒。”(《送吴骏公归娶诗》)

崇祯十年(1637年),吴伟业迁东宫讲读官,与温体仁党斗争剧烈。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十二年(1639年),再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十三年(1640年),升中允谕德(太子官属)。十六年(1643年),升庶子。这段时期,吴伟业仕途之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而这一切与崇祯帝对他的殊遇是密切相关的,他从内心感激崇祯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顾师轼《梅村先生年谱》)。出于对明王朝的依恋,特别是对崇祯帝的感恩心理,吴伟业在其编撰的《绥寇纪略》中,极力诋毁、攻击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政府召拜吴伟业为少詹事,居官仅两月,因与马士英、阮大铖等权臣不合,谢官归里。 对清朝政权,吴伟业开始采取的是消极的不合作的态度,在明亡以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屏居乡里,保持名节

顺治十年(1653年),“诏举遗佚,荐郯交上”,有司再三敦逼,吴伟业控辞再四,二亲流涕相求,不得已乃应诏入都,授秘书院侍讲,寻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伟业借口身体有病,辞官请假归里。

对这段历史,吴伟业内心深感耻辱,晚年以仕清为“误尽平生”之憾事。民国蒋芷侪《都门识小录》载:“昔吴梅村宫詹,尝于席上观伶人演《烂柯山》(即《买臣休妻》),某伶于科白时,大声对梅村曰:‘姓朱的有甚亏负于你?’梅村为之面赤。”他的好友侯方域(朝宗)在顺治九年(1652年)贻书相约,终隐林泉,杜门不通。后侯方域去世,吴伟业在《怀古兼吊侯朝宗诗》中万分悲痛地自责:“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尊。”

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致冒辟疆书》),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日:‘诗人吴梅村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于苏州元墓山之北。[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