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接山镇 |
中文名 :接山镇 所属地区: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
接山镇,隶属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地处东平县东部,东与肥城市连接,南与济宁市汶上县相邻,西与东平街道接壤, 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49.3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接山镇户籍人口62871人。 1984年,合并为接山乡。2001年,张合桥乡并入。2010年6月,改为接山镇。截至2020年6月,接山镇辖5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接山村。 2011年,接山镇财政总收入448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20.92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184.36万元,增值税137.03万元,资源税290.96万元,城建税205.2万元,房产税33.72万元,土地使用税51.56万元。截至2019年末,接山镇有147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125个。 [1]
目录
位置境域
接山镇地处东平县东部,东与肥城市连接,南与济宁市汶上县相邻,西与东平街道接壤,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49.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接山镇属山区丘陵地带,东、西两边多山峦丘陵,东北部为山区,东南部、中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
气候
接山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日照时数2410.5小时,年辐射总量122.44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年平均211天。
水文
接山镇境内有大汶河、汇河、金线河。
自然资源
接山镇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岩、紫砂页岩。
人口
2011年末,接山镇辖区总人口6.3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000人。另有流动人口3000人。总人口中,男性32000人,占50.4%;女性31500人,占49.6%;14岁以下9525人,占15%;15~64岁46990人,占74%;65岁以上6985人,占11%。总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23人。 截至2017年末,接山镇常住人口62172人。 截至2019年末,接山镇户籍人口6287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接山镇财政总收入448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20.92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184.36万元,增值税137.03万元,资源税290.96万元,城建税205.2万元,房产税33.72万元,土地使用税51.56万元。 截至2019年末,接山镇有147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125个。
农业
2011年,接山镇有耕地面积12.8万亩,人均2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2011年,接山镇农业总产值6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 2011年,接山镇粮食作物产量111515.48吨,小麦产量50688.85吨,玉米产量60826.62吨。棉花产量205.02吨。 2011年,接山镇肉类产量4530吨,牛奶产量491吨。生猪存栏量4438头,羊存栏量1.8万只,家禽饲养量77.7万羽。
工业
2011年,接山镇有企业44家。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个。
交通运输
2011年,接山镇有331省道过境,县道有滨河大道、南外环路、龙麻、鄣王、象山、丁接路穿过,境内村村通水泥路。 2011年末,接山镇有客运站,日发客车40班次,日均客运量100余人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接山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2个,文化专业户2户,图书室52个,藏书10余万册。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接山镇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1590人,专任教师64人;小学10所,在校生2726人,专任教师17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44人,专任教师157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接山镇获国家专利1项,蔬菜获有机认定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接山镇有卫生院1个,病床35张,村级卫生室38个,甲级卫生室31个,专业卫生人员81人,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20人,注册护士40人。乡村医生229人。固定资产总值1200万元。 2011年,接山镇完成诊疗达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接山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25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社会保障
2011年,接山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户,人数11人,支出36960元,月人均280元,比上年增长16%;医疗救助20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88户,人数2965人,支出302.43万元,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敬老院1家,床位1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44人。慈善分会53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0万元,使6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城乡养老保险5.75万人,参保率达到100%。新增就业人员200人,再就业人员315人,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9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