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扑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扑满。原图链接

扑满(英语:Piggy bank),又称为“钱筒”、“储蓄罐”、“存钱罐”、“闷葫芦罐”,粤语称“钱罂”,是储存硬币的容器。扑是动词,有打破、袭击、摔倒的意思, 将满了的扑满打破,所以称之为“扑满”。古代都用陶瓷制造,现代有各种不同材质如塑胶金属等, 以及各种形状的扑满。旧时的扑满,除了顶部有投入硬币的洞孔之外,别无其它出口,如果要拿出里面的硬币,就必须将扑满打破,这就是储蓄的概念。

概述

扑满是用来储存钱币的容器,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都有使用类似容器收集钱币的习惯。早期的扑满大多由陶土黏土制成,容器有投入钱币的隙缝,但没有其他出入口,当然也没有底座的塑胶盖,例如晋朝葛洪《西京杂记》卷五就曾提到:“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其中“满则扑之”就是“扑满”的名称由来,意思是“满了就打破它”。

材质造型

扑满的英语 Piggy bank 源自古英语中形容橙色陶瓷的词语 Pygg,它用作储存不同的东西。十八世纪,这个字的发音和 Pig()很相近。扑满的意思就是存在猪只里的钱币“满了就打破”。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金属是一种相对昂贵的材料,家境清苦的人们会使用比较经济实惠的黏土“Pygg”制作简单的家用品或陶罐(Pygg jar),又因为这些陶罐常用来存放家庭积蓄,久而久之便有了“Pygg bank”的说法。中古英语的“Pygg 发音原本类似于“Pug”,随著“y”的念法从“u” 变成“i”,谁也没想到“Pygg”的发音,有一天竟会和猪(Pig)雷同。加上物换星移,人们的习惯改变,也慢慢忘了“Pygg”原本是指一种黏土。

到了18、19世纪左右,有一说是当时的工匠将“Pygg”误解为“Pig”;另一说是“Pygg”和“Pig”谐音,让工匠们联想到猪;甚至也有人说,因为存钱和养猪对当时的家庭而言,都代表了累积资本的意义,无论原因为何,人们开始将扑满做成小猪造型。 [1]

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一个国家经济的成长,扑满越多,经济越发达。扑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由各国发行扑满的数量得以求证,日本美国欧洲台湾是最有力的证据,这些国家发行扑满的数量最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如拉丁美洲(中南美洲)就少有扑满(墨西哥例外,可能是墨西哥靠近美国,受到美国的影响,扑满数量不少)。

沿革

古代中国即有蓄钱扑满

扑满者,以土著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 满则扑之。钱,重货也 ; 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欤?故赠君扑满一枚。[2]

  •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五:“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 唐末齐已《白莲集》《扑满子》:“只爱满我腹,争如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
  • 陆游《自诒》:“寒暑衣一称,朝哺饭数匙。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

西京杂记第5卷第117条,邹长倩〔赠遗有道〕这样的描述:公孙弘以元光五年为国士所推,上为贤良。国人邹长倩以其家贫,少自资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释所冠履以与之,又赠以刍一束,素丝一襚,扑满一枚。由此可知,中国早在汉武帝(西元前130年)已有扑满的记载。

特色

香港成为金融中心

在“香港银行钱罂与储蓄文化”一书中写道: 到了1950代后期,香港的银行业随著政治稳定,也开始稳定下来,经营银行的资金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英国、美国、欧洲中国大陆、本地华侨、南洋华侨等,约50家左右的银行来香港营业,奠定了香港日后成为远东金融中心的基础。当时各银行为了发展业务,采用了很多不同的市场推广策略来争取客户,包括刊登广告、赠送纪念品,如日记簿、文具、盒装火柴钱罂等等, 在各式各样的纪念品中,以钱罂最为普遍,也最受市民欢迎,由于这些钱罂都是,精致漂亮和具有时代的代表性,所以吸引了很多爱好者与收藏者。

香港的朴满,不但没有受到共产中国的影响,反而百家争鸣,出品很多的朴满,几乎每家银行都有推出扑满,质量也很高,绝大部份的朴满都是金属制品。香港扑满于1960 ~ 1970年代开始普及,收藏扑满的潮流则在1980年代才开始。

在香港,银行发行的扑满受欢迎的原因有4个:

  • (1)银行开户后会送扑,比起其它种类的赠品明正言顺。
  • (2)开户的资格有所限制,所以数量有限,成为珍藏品。
  • (3)由于每个家庭均曾经拥有扑满,所以认同感大。
  • (4)制品精美。

瑞典赠送朴满增储蓄

瑞典的NORSU扑满在1970年代第一次问世,它是由一家瑞典银行委托芬兰MK-Tresmer公司制造,主要是拿来赠与银行客户的孩子。 扑满达人刘光斌说,在当时,当孩子们的NORSU扑满已存满,便将它们带到银行,并取得开启扑满的钥匙,孩子们可选择,将扑满里的钱存入银行或自行处理,希望能借此,鼓励孩子养成储蓄习惯,同时了解理财的重要性。由此段的叙述,银行为了增加储蓄, 它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法,而赠送朴满是手法的其中之一。

美日对扑满的概念

美国,另一种说法是,这类的粘土所制成的罐子用来储存零钱,等到存满了就打破拿出来用,有点像小猪养肥时用来宰杀食用,Piggy Bank便因此成了“扑满”的代名词了。日本的传说是开始于江户时代(1603~1867),但没有较详细描述传说的由来,应该就如所说的,猪是多产性动物,每胎生十只左右的小猪,很快就变成百只小猪,再来就是千只小猪,就像银行的复利一样。

影片

台北富邦银行“科技小猪扑满”设定教学
切开存了一年的小猪扑满 有多少钱呢 - 恩恩老师上课啰
小猪扑满竟存到六位数!存四年居然有这么多!从0开始为孩子存教育基金/就是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