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公中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公中鎮,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地處五原縣西部,東與隆興昌鎮接壤,南與巴彥套海鎮毗鄰,西與塔爾湖鎮相鄰,北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隔河相望。[1]

轄區面積301.9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新公中鎮戶籍人口32431人。

1953年,改為永利鄉、什巴圪圖鄉,城西鄉、團結鄉。1984年,社改鄉,屬永利、什巴圪圖、沙河、向陽4鄉。2005年,原什巴鄉光明、光聯、創業、豐聯、聯勝、永豐6村和原向陽鄉團結1村劃歸新公中鎮。

截至2020年6月,新公中鎮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永旺村一社。

2018年,新公中鎮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9個。

中文名: 新公中鎮

行政區劃代碼: 150821105000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

地理位置:五原縣西部

面 積: 301.94 km²

下轄地區: 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永旺村一社

電話區號: 0478

郵政區碼: 015118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蒙L

人 口: 32431人(2018年)

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二區繩武鄉、和悅鄉,一區中陳鄉、黃合元鄉。

解放後屬民利、永旺、陳旺均旦、韓油坊、三櫃5行政村和白銀刀亥鄉。

1953年,改為永利鄉、什巴圪圖鄉,城西鄉、團結鄉。

1958年3月,實行小鄉並大鄉,劃歸永利、什巴圪圖、沙河、白銀刀亥4公社。

1984年,社改鄉,屬永利、什巴圪圖、沙河、向陽4鄉。

2001年4月,鄉改鎮,原永利鄉永聯、民利、永旺、光勝、永生5村和原沙河鄉永勝、旭日、永聯3村合併為新公中鎮。

2005年,原什巴鄉光明、光聯、創業、豐聯、聯勝、永豐6村和原向陽鄉團結1村劃歸新公中鎮。

行政區劃

2005年,新公中鎮共轄15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新公中鎮轄永旺、團結、光勝、旭日、民利、永聯、永生、光勝、合少、光聯、光明、創業、聯勝、豐聯、永豐1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0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新公中鎮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永旺村一社。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公中鎮地處五原縣西部,東與隆興昌鎮接壤,南與巴彥套海鎮毗鄰,西與塔爾湖鎮相鄰,北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隔河相望。轄區面積301.9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新公中鎮境內地勢平坦,地形為平原,平均海拔1102.7米。

氣候

新公中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乾燥多風、氣溫多變、光照充足、蒸發強烈、降雨少而集中,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多年平均氣溫6.1℃,1月平均氣溫-13.2℃,極端最低氣溫-36.7℃(1967年12月27日);7月平均氣溫22.7℃,極端最高氣溫36.4(1961年6月l1日)。最低月均氣溫-36.7℃(1967年12月27日),最高月均氣溫22.7℃。平均氣溫年較差35.9℃,最大日較差14.2℃。

水文

新公中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級河皂火、沙河渠2條,總長28千米;三級河1條,總長16千米;四級河7條,總長65千米。河流總長度109千米,河網密度0.37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2.42億立方米,年排澇量0.48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0.73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皂火渠,從西南至東北流經境內永聯、永旺、永生、合少、光明、光聯6.個村,長18千米,流域面積210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1.1億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新公中鎮轄區總人口2966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00人,城鎮化率12%。另有流動人口3137人。總人口中,男性15426人,占52%;女性14239人,占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9220人,占98.5%;有蒙古、回、藏、滿、苗等8個少數民族,共444人,占1.5%。超過百人的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共352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9.3%。人口出生率4.9‰,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1.2‰。

2017年末,新公中鎮常住人口23809人。

截至2018年末,新公中鎮戶籍人口3243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新公中鎮財政總收入320萬元,比上年增長7.2%,是1949年的2800倍,比1978年增加270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16萬元,增值稅50萬元,企業所得稅52.8萬元,個人所得稅1.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1%、7.3%、7.1%、7.0%。

農業

2011年,新公中鎮農業總產值4.9億元,比上年增長4.2%,農牧民人均純收人9860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65980噸,人均2224千克,其中小麥21250噸,玉米4464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葵花、蔬菜、西紅柿、甜高粱等,葵花種植面積8.86萬畝,產量37212噸;蔬菜種植面積0.61萬畝,產量21350噸;西紅柿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42400噸;甜高粱種植面積1.58萬畝,產量1312.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6.87萬頭,年末存欄0.08萬頭;羊飼養量43萬隻,年末存欄13萬隻;牛飼養量0.1萬頭,年末存欄0.05萬頭;家禽飼養量11.9萬羽。生產肉類39.5.7噸,其中豬肉1400噸,牛肉110.4噸,羊肉2221.6噸,驢肉3.9噸,騾肉1.3噸,禽肉162.5噸,兔肉6噸;禽蛋230噸,鮮奶261噸;畜牧業總產值1.6億元。漁業以淡水養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1.7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23公頃,產量790噸;漁業總產值0.1億元。大型農業機械0.04萬台(輛)。

截至2011年末,新公中鎮累計造林3.5萬畝,其中防護林3.3萬畝,經濟林0.2萬畝,林木覆蓋率12%,活立木蓄積量23.1萬立方米。

社會事業

文體藝術

2011年末,新公中鎮有俱樂部1所,文化專業戶6個,文化站中心14個,建築面積154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3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藏書15萬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60平方米;還有揚琴、二胡、電子琴等娛樂設施。6%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全鎮數字有線電視用戶62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新公中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78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2所,在校生580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新公中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其中衛生院2所;病床47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6張,固定資產總值31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5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9人、執業(助理)醫師0.24人、註冊護士0.7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9萬人,參合率99%。

社會保障

2011年,新公中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98戶,人數1298人,月人均108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3人,支出16萬元,比上年增長1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4人,支出23.6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2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5人次,共支出7500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臨時救濟460人次,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10%。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75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252畝,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人。社會服務單位I個,床位25張。新增就業人員1315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