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隆興昌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隆興昌鎮,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地處五原縣東部,河套平原腹部,東與烏拉特前旗新安鎮、國有建豐農場、勝豐鎮相鄰,南與勝豐鎮套海鎮接壤,西與五原縣新公中鎮相連,北與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德嶺山鎮為鄰。轄區面積468.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隆興昌鎮戶籍人口82891人。[1]

1950年6月,設立五原縣城關區。1957年4月,城關區改城關鄉。1971年10月,劃分為城關鎮和城關公社。1996年9月,撤鄉並鎮,城關鎮、城關鄉合併為隆興昌鎮。2005年12月,和勝、美林2鄉,城南鄉的永星、義豐村2村和向陽鄉的宏偉村併入隆興昌鎮。截至2020年6月,隆興昌鎮轄12個社區、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隆興昌東大街。

2018年,烏蘭圖克鎮有工業企業3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6個。

中文名: 隆興昌鎮

行政區劃代碼: 150821100000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

地理位置:五原縣東部

面 積: 468.5 km²

下轄地區: 12個社區、2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隆興昌東大街

電話區號: 0478

郵政區碼: 015100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蒙L

人 口: 82891人(2018年)

歷史沿革

清同治四年(1865年),左宗棠部退役運糧官郭向榮在五原開設商號,名為隆興長。嗣後,隆興長漸易為五原縣城名。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五原廳設置於隆興長。

民國元年(1912年),廳改縣,統領後套全境。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屬綏遠省。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綏遠省抗戰動員委員會,五原專員公署等軍政首腦機關都設立於此。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和平起義,五原隨之解放。

1950年6月,設立五原縣城關區。

1957年4月,城關區改城關鄉。

1958年3月,改城關鎮,1958年9月,改城關鎮公社。

1971年10月,劃分為城關鎮和城關公社。

1984年9月,公社改鄉。

1996年9月,撤鄉並鎮,城關鎮、城關鄉合併為隆興昌鎮。

2001年4月,原榮豐鄉的先鋒、迎豐、榮豐、榮義、義成5村,沙河鄉的榮譽、聯豐、永躍3村併入隆興昌鎮。

2005年12月,和勝、美林2鄉,城南鄉的永星、義豐村2村和向陽鄉的宏偉村併入隆興昌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隆興昌鎮轄富原第一、富原第二、富原第三、富原第四、富原第五、富原第六、富原第七、富原第八、富原第九、興隆第一、興隆第二、興隆第三、興隆第四、興隆第五、興隆第六、興隆第七、興隆第八、新原第一、新原第二、新原第三、新原第四、新原第五、新原第六、新原第七、新原第八、東環第一、東環第二、東環第三、東環第四、東環第五30個居民委員會,烏蘭、浩豐、東牛懼、聯合、舊城、隆盛、躍進、迎豐、先鋒、榮豐、榮義、永躍、聯豐、榮譽、宏偉、永星、義豐、新興、同聯、聯樂、和豐、五星、光明、新福、建豐、和義、和勝、新建、和平、新永、新豐3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6個居民小組、18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隆興昌鎮轄12個社區、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隆興昌東大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興昌鎮地處五原縣東部,河套平原腹部,東與烏拉特前旗新安鎮、國有建豐農場、勝豐鎮相鄰,南與勝豐鎮、套海鎮接壤,西與五原縣新公中鎮相連,北與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德嶺山鎮為鄰。轄區面積46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隆興昌鎮地處河套平原,為古黃河發育沖積地帶,地形呈西南高、東北低,微度傾斜,自然坡降東西1/5000至1/7000,南北1/8000至1/10000。

氣候

隆興昌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乾燥多風、氣溫多變,日照充足,蒸發強烈,降雨少而集中,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6.1℃,1月平均氣溫-13.2℃,7月平均氣溫23.1℃,無霜期年平均133天,最長達220天,最短為99天。年均日照時數3230.9小時,年總輻射量75.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77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7月最多。

水文

隆興昌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人工興挖的總乾渠有義河渠、通濟渠、沙河渠、皂火渠四大渠系。

人口

2011年末,隆興昌鎮轄區總人口10.9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44萬人,城鎮化率68.1%。另有流動人口0.9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5.49萬人占50.3%;女性5.42萬人,占49.6%;14歲以下1.45萬人,占13.3%;15~64歲8.5萬人,占77.8%;65歲以上0.92萬人,占8.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共10.45萬人,占96%;有蒙古、回、滿、朝鮮等11個少數民族,共0.47萬人,占4%。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蒙古、回2個民族,其中蒙古族281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0%;回族0.15萬人,占31.7%。人口出生率0.93‰,人口死亡率0.7‰,人口自然增長率0.23‰。

2017年末,隆興昌鎮常住人口117468人。

截至2018年末,隆興昌鎮戶籍人口8289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隆興昌鎮財政總收入1724萬元。

農業

2011年,隆興昌鎮農業總產值10.6億元,比上年增長18.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678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134900噸,其中小麥3898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0萬畝,產量22400噸;蔬菜種植面積2.05萬畝,產量109205噸,其中西紅柿65039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8.4萬頭,年末存欄5.3萬頭;羊飼養量56.6萬隻,年末存欄25.6萬隻;牛飼養量1.14萬頭,年末存欄1萬頭;家禽飼養量14萬羽,上市家禽8.5萬羽。生產肉類7558噸,其中豬肉3269噸,牛肉211噸,羊肉3920噸;禽蛋320噸,鮮奶8280噸;畜牧業總產值3.2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5%。水果種植面積210畝,產量610噸,主要品種是蘋果梨,產量600噸。大型農業機械561台(輛)。

截至2011年末,隆興昌鎮累計造林14.1萬畝,其中防護林13.04萬畝,經濟林1025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3萬株,林木覆蓋率17%,活立木蓄積量40萬立方米。

視頻

五原縣隆興昌鎮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