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坊,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之一,为东宫官署。北齐东宫官署门下坊、典书坊为最早雏型,唐将门下坊改为左春坊,典书坊改为右春坊,宋、辽、明、清四朝则沿之[1],职掌辖属各异,明朝、清初与唐制略同。

在清雍正时期不设储君后属翰林院国子监辖下,机构目的约是储备人才,功能职称视编制略有变动。例如翰林院的春坊负责辅佐典簿修撰、编修、检讨等,一段时间则辅佐东宫太子。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

历史沿革

太子宫所属官署名。唐置太子詹事府,以统众务;左右二春坊,以领诸局。历代相承,属官时有增减。明清时实际成为翰林院编修、检讨开坊升转之所。清末废。南朝梁沈约 《郊居赋》:“劳蒙司而获谢,犹奉职于春坊。[2]”《旧唐书·岑文本传》:“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通议大夫、协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先朝实录记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较内书、文华殿展书诰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谕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经筵讲官、通家乡眷生王铎顿首拜书丹”。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麻沙》:“嘉靖五年……请于建阳设立官署,派翰林春坊官一员,监校麻沙书版。”

北齐东宫官署有门下坊与典书坊。隋同。唐改门下坊为左春坊,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设左庶子、中允、司议郎、左谕德、左赞善大夫等官,辖崇文馆及司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六局;改典书坊为右春坊,掌侍从、献纳、启奏,设右庶子、中舍人、太子舍人、通事舍人、右谕德、右赞善大夫等官。宋、辽、明、清沿设,职掌、辖属稍异。辽南面官东宫官署外,北面官另有皇太子惕隐司,主管皇太子宫帐事,南面各官徒存空名。宋庶子、谕德、舍人等官独置,不属春坊。主管以宦官二人兼任,附属机构较简。明、清春坊,接近唐制。明左右春坊各有大学士、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清纪郎、司谏,名前各加左右。清赞善以下从略,乾隆时又省谕德。两朝春坊均无附属机构。明、清春坊官实际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与前不同。

视频

春坊 相关视频

国子监:古代中国的中央“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