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星
李景星(1876-1934),字曉篁,又字紫垣,山東費縣城人。清末民初著名文史學家。先後在本縣和肥城、嶧縣教書,晚年致力著述,有著作20餘部。刊行於世的有《四史評議》《經說》等。1933年負責總纂《費縣誌》,將近完稿時病逝。
李景星 | |
---|---|
出生 |
1876年 山東費縣 |
逝世 | 1934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學者 |
知名作品 | 《《四史評議》等》 |
目錄
簡介
李景星,山東費縣城人。學者。先後在本縣和肥城、嶧縣教書,晚年致力著述,有著作20餘部。刊行於世的有《四史評議》《經說》等。1933年負責總纂《費縣誌》,將近完稿時病逝。
自幼聰明穎悟,記憶力絕佳,有過目不忘之才,能把《十三經》倒背如流。他參加沂州府試,名列第一,取為廩生。山東學政視察沂州,看了李景星的文章,大加讚賞。然而,李景星後來四次參加鄉試,都名落孫山。清廷廢除科舉之後,他以教書為業,培養了眾多人才。他博聞強記,知識淵博,尤其通曉國學經典,被人冠以「有典不知問曉篁」的美譽。著有《屺瞻草堂經說》(含《書經管窺》、《詩經條貫》、《易經札記》三種)、《屺瞻草堂楹聯話》等,代表作是《四史評議》。
生平事跡
在二十四史中,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後漢書》、陳壽的《三國志》(稱作「前四史」),是影響最為深遠的四部正史,在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極為重要,關於它們的評論也成為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的一個重鎮。民國史家李景星秉承評論「前四史」的史學傳統,撰寫了《史記評議》、《漢書評議》、《後漢書評議》和《三國志評議》,合稱《四史評議》。這是李景星研究《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的系統專著,是他在史學研究方面的代表作。1932年,濟南精藝公司鉛印了3000冊《四史評議》。1986年,長沙嶽麓書社出版了韓兆琦、俞樟華校點的《四史評議》。[1]
與趙翼《二十二史札記》、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對「前四史」的札記式評論不同,李景星《四史評議》的最大特色,是對「前四史」的435卷逐篇加以評論[2]。這在「前四史」批評史上,並不多見。
李景星把該書命名為「評議」:「評者,謂持理之平;議者,謂定事之宜也。」說明他治史的重心是史學批評。他評議「前四史」,大到篇章的命題、作品的中心、歷史材料的運用,以及各書之間的異同、各篇自身的結構,小到一詞一語、一時一地的勘核推敲,都花費了很大的功夫,作出了許多令人嘆服的分析和論斷。
李景星對每篇紀傳的寫作意圖、篇章主旨,都推求得深,發掘得透,表述得簡明扼要,有些話遠遠高出讀者的意料之外。如關於《太史公自序》的意義,他在《史記評議》中寫道:「自序非他,即史遷自作之列傳也。無論一部《史記》總括於此,即史遷一人本末,亦備見於此。……未讀《史記》之前,須將此篇熟讀之;既讀《史記》以後,尤須以此篇精參之。」可謂要言不煩。
李景星分析了每篇紀傳的篇章結構,分析了各段之間,以及本篇與他篇之間、本書與他書之間的關係和異同。這種綱舉目張、簡明扼要的提示,對於初讀「前四史」的人來說,是大有裨益的。如關於《漢書·翟方進傳》,他寫道[3]:「翟方進一生大抵以陰謀陷人,故傳中敘次,筆筆刻畫,將其慘核之資,傾危之智,及日後覆亡之禍,一律傳出。『小史有封侯骨,當以經術進,努力為諸生學問』,此三句,借蔡父之言,以立通傳之根。下文敘事,約分兩大層,一敘為丞相司直事,一敘為丞相事。敘為丞相司直,若劾陳慶,劾涓勛,皆因私恨以運其陰謀,點次處曲折刻露,如見肺肝;敘為丞相,前路用輕引法,曰『胡常貽書』,與前『清河胡常』段響應,曰『後母尚在』,與前『辭其後母』句相應。而『持法刻深,峻文深詆』數語,尤為此層之總挈。『初定陵侯』以下,步步為方進之死伏案,而但言災異之重,恩遇之隆,更無惜之之意,蓋方進生平在陰謀從事,其所傾陷者非止一人,次日方進之死,在方進為不幸,在漢家猶為失利也。」分析作品的段落層次,抉發原作者之所以如此組織這篇文章的出發點,都相當精闢,有助於初學者從整體上把握這篇作品的基本內容、基本傾向。
李景星對四史原文的錯訛進行了考訂。《四史評議》在這方面的貢獻是非常突出的。例如《三國志曹仁傳》寫曹仁隨曹操征陶謙時,有「從攻費、華、即墨、開陽」之句,李景星對此考證說:「『即墨』疑『即丘』之誤,即丘、開陽俱在今臨沂縣境,西北與費、華相接。若即墨,則屬青州之北海郡,去即丘幾八百里,陶謙為徐州牧,未能有其地也。」考訂是非常精當,確定無疑的。
李景星還從文章寫作的角度,對每篇紀傳進行了分析評點。這對於後學者從文學方面研究「前四史」提供了很大幫助。如關於《魏公子列傳》,他寫道:「通篇以客起,以客結,最有照應。中間所敘之客,如侯生,如朱亥,如毛公、薛公,固卓卓可稱;余如探趙陰事者,萬端說趙王者,與百乘赴秦軍者,斬如姬仇頭者,說公子忘德者,背魏之趙者,進兵法者,亦皆隨事見奇,相映成姿。蓋魏公子一生大節,在救趙卻秦,成救趙卻秦之功,全賴乎客,而所以得客之力,實本於公子之好客。故以好客為主,隨路用客穿插,便成一排絕妙佳文。」說得極為扼要,切中肯綮。
李景星評論「前四史」的目的之一,是「篇各舉其指歸,以為讀是書者之輔助」。也就是說,他欲憑藉《四史評議》指示讀史的法門。由於李景星涉獵廣博,根底深厚,書中的學術信息量很大,舉凡「前四史」研究史上的重要問題、重要史家的主要觀點多有涉及,加之該書逐篇評論,文字簡要,篇幅適中,所以在今天看來,《四史評議》仍然可以稱得上一部研讀「前四史」的教科書,在評史與讀史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當代著名《史記》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韓兆琦,年輕時學習「前四史」,就開始研讀《四史評議》;後來他帶研究生時,就指定《四史評議》為重要參考書。
視頻
人物展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