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埃(1914—1993〕,原名曹传美。笔名杜洛、T·A。广东大埔湖寮莒村田背角人。杜埃的文艺论著和文学作品计有《初生期》、《人民文艺说》、《论生活与创作》、《乡情曲》、《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丛林曲》、《冰消春暖》、《风雨太平洋》(上、中、下)、《杜埃杂文集》、《诗集》等10多部。

人物简介

原名曹家裕,笔名杜洛、杜鹃等。广东大浦人。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参加广州左联,曾任中共香港市委宣传部代部长,《华商报》副总编辑等。1949年后历任《南方日报》副总编辑,华南局宣传部编审处处长,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委员,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及省文联第一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兼文化组长。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风雨太平洋》(三部)[1],诗集《红线笺》,散文集《丛林曲》、《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评论集《人民文艺浅论》、《论生活与创作》、《创作与艺术规律》,文集《杜埃自选集》等。

成长经历

童年在村内养正小学读书,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埔中学,由于家境贫寒,三个月后辍学回乡任小学教师。在进步教师引导下,他在学校 附近的小阁楼上,读到了《列宁主义》、《共产主义ABC》和许多进步文艺书刊,其中蒋光赤(光慈)的《少年漂泊者》对他的影响尤深。在进步书籍的鼓舞下,他勇敢地走上了曲折的人生旅途。民国十九年(1930)他从家乡来到 广州,几经辗转,住进一间 学生住宿的旅舍,依靠同学会、同乡会时断时续的接济艰难度日。他当过抄写员、图书管理员,还进过英文夜校、世界语夜校学习。在此期间, 他开始给报刊投稿,还和饶彰风等几位进步青年一起,参加秘密读书会,创办《晨曦》、《天王星》等进步文艺刊物,并参与秘密刊物《火花》的编辑、写稿,印刷、发行等工作。 民国二十二年(1933)杜埃考入中山大学。同年,经连贯介绍,先后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积极参加学习、宣传和发展 组织的活动,还为“左联”和“社联”的地下机关刊物《新路线》撰稿。他在发表《客厅主义文学时,开始使用笔名“杜埃”。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因为一位同志把刊物拿到报摊寄售时被特务盯梢,《新路线》印刷机关被破坏,中山大学和其他学校秘密读书会的许多进步青年被捕,原住在东山茅屋的杜埃和几个青年,转移到"芳草街"附近的"榨粉街",租住仅一房一厅的小楼。连贯随后也转移到此处,继续 领导广州“左联”、“社联”和“无产阶级 文化总同盟”的工作,给杜埃和其他青年同志极大的教育和鼓舞。民国二十四年(1935)底,杜埃参加"突进社"的筹建工作,和肖殷、楼栖、赖少其等进步青年成立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团结文艺工作者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民国二十五年(1936)6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宣委。11月参加广州举行的鲁迅先生逝世追悼大会,会上群情激奋,特务不敢动手,第二天当局即按黑名单拘捕追悼大会的主办人和上台演说者,他和其他同志一起疏散到香港[2]。"西安事变"发生后,局势稍许松动,才又回到广州

视频

杜埃 相关视频

杜埃故居完成修缮


杜埃事迹展览馆落成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