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杜埃(1914—1993〕,原名曹傳美。筆名杜洛、T·A。廣東大埔湖寮莒村田背角人。杜埃的文藝論著和文學作品計有《初生期》、《人民文藝說》、《論生活與創作》、《鄉情曲》、《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叢林曲》、《冰消春暖》、《風雨太平洋》(上、中、下)、《杜埃雜文集》、《詩集》等10多部。
人物簡介
原名曹家裕,筆名杜洛、杜鵑等。廣東大浦人。中共黨員。193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1933年參加廣州左聯,曾任中共香港市委宣傳部代部長,《華商報》副總編輯等。1949年後歷任《南方日報》副總編輯,華南局宣傳部編審處處長,廣東省委候補委員、委員,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及省文聯第一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作協廣東分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兼文化組長。193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風雨太平洋》(三部)[1],詩集《紅線箋》,散文集《叢林曲》、《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評論集《人民文藝淺論》、《論生活與創作》、《創作與藝術規律》,文集《杜埃自選集》等。
成長經歷
童年在村內養正小學讀書,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大埔中學,由於家境貧寒,三個月後輟學回鄉任小學教師。在進步教師引導下,他在學校 附近的小閣樓上,讀到了《列寧主義》、《共產主義ABC》和許多進步文藝書刊,其中蔣光赤(光慈)的《少年漂泊者》對他的影響尤深。在進步書籍的鼓舞下,他勇敢地走上了曲折的人生旅途。民國十九年(1930)他從家鄉來到 廣州,幾經輾轉,住進一間 學生住宿的旅舍,依靠同學會、同鄉會時斷時續的接濟艱難度日。他當過抄寫員、圖書管理員,還進過英文夜校、世界語夜校學習。在此期間, 他開始給報刊投稿,還和饒彰風等幾位進步青年一起,參加秘密讀書會,創辦《晨曦》、《天王星》等進步文藝刊物,並參與秘密刊物《火花》的編輯、寫稿,印刷、發行等工作。 民國二十二年(1933)杜埃考入中山大學。同年,經連貫介紹,先後參加「左翼社會科學工作者聯盟」、「左翼作家聯盟」廣州分盟,積極參加學習、宣傳和發展 組織的活動,還為「左聯」和「社聯」的地下機關刊物《新路線》撰稿。他在發表《客廳主義文學時,開始使用筆名「杜埃」。民國二十三年(1934)春,因為一位同志把刊物拿到報攤寄售時被特務盯梢,《新路線》印刷機關被破壞,中山大學和其他學校秘密讀書會的許多進步青年被捕,原住在東山茅屋的杜埃和幾個青年,轉移到"芳草街"附近的"榨粉街",租住僅一房一廳的小樓。連貫隨後也轉移到此處,繼續 領導廣州「左聯」、「社聯」和「無產階級 文化總同盟」的工作,給杜埃和其他青年同志極大的教育和鼓舞。民國二十四年(1935)底,杜埃參加"突進社"的籌建工作,和肖殷、樓棲、賴少其等進步青年成立廣州藝術工作者協會,團結文藝工作者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民國二十五年(1936)6月,加入 中國共產黨,任支部宣委。11月參加廣州舉行的魯迅先生逝世追悼大會,會上群情激奮,特務不敢動手,第二天當局即按黑名單拘捕追悼大會的主辦人和上台演說者,他和其他同志一起疏散到香港[2]。"西安事變"發生後,局勢稍許鬆動,才又回到廣州。
視頻
杜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風雨太平洋》和華僑老作家杜埃,道客巴巴
- ↑ 杜埃 - 人物名人簡歷,推揚網,20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