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傳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柳毅傳書,也作柳毅奇緣,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起源於唐代高宗年間由李朝威所著的傳奇小説《柳毅傳》。
柳毅傳書是一個古老的中國民間愛情傳說故事。依據李朝威《柳毅傳》改編的戲劇經典劇目,也是越劇流派——「竺派」藝術的代表性劇目。柳毅傳書敘述:秀才柳毅赴京應試,途經涇河畔,見一牧羊女悲啼,詢知為洞庭龍女三娘,遣嫁涇河小龍,遭受虐待,乃仗義為三娘傳送家書,入海會見洞庭龍王。叔錢塘君驚悉侄女被囚,趕奔涇河,殺死涇河小龍,救回龍女。三娘得救後,深感柳毅傳書之義,請叔錢塘君作伐求配。柳毅為避施恩圖報之嫌,拒婚而歸。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漁家父女同柳家鄰里相處,與柳毅感情日篤,遂以真情相告。柳毅難辭,遂訂齊眉之約,結為伉儷。
故事概要
故事講述湖北人柳毅在前往長安赴考落榜歸途中,在涇陽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中牧羊。多次打聽之下,才知道原來對方乃是洞庭湖的龍宮三公主,遠嫁給涇水龍王十太子。可惜小龍王生性風流,娶妻之後不單沒有洞過房,連碰也沒有碰過她。三公主獨守空房之餘,又被翁姑欺凌,帶負責降雨降雪的羊群到江邊放牧。周遭水族禽鳥懾於龍王聲威,都不敢為三公主傳書回家求救。柳毅義憤填膺,答應放棄科舉的機會返回家鄉送信。
柳毅回到洞庭湖畔,為三公主送信往龍宮。洞庭君聽聞哀慟不已,然礙於與涇陽君的多代姻緣,想息事寧人,洞庭君的弟弟錢塘君則大表氣憤,並帶同水軍前往解救三公主,殺了涇水十太子。三公主回宮後,為柳毅奉酒答謝。錢塘君見二人眉目傳情,欲撮合二人。但柳毅礙於沒有媒人作中介,以及介懷自己間接殺了三公主的丈夫,所以拒絕了婚事。
柳毅回到地面之後,經常望湖興嘆;而三公主亦對柳毅日夜掛念。雙方家長為了子女的前途而大然思量。柳毅的母親決意為柳毅尋找媳婦;而錢塘君由於錯手殺了三公主的丈夫而耿耿於懷,決意化身為媒婆前往柳家說媒。二人於是有情人終成眷屬。[1]
演出紀錄
- 1952年雲華越劇團首演於上海,導演韓義。
- 1954年由竺水招、商芳臣,筱水招擔綱首演。劇團歸屬南京後,由計大為重新改編,楊頎導演,竺水招飾柳毅,筱水招飾龍女三娘,商芳臣飾洞庭君,張玉琴飾洞庭夫人,蔣鴻鰲飾錢塘君,季雅芳飾涇河小龍,周福香飾柳母,扈鳴鳳飾巡潮將軍,俞韻飾紫絹
- 1956年赴京匯報演出。劇本於1959年收入《中國地方戲曲集成·江蘇省卷》。
- 1961年
計大為、葉至誠改編為戲曲電影本,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彩色戲曲片。
考證
柳毅山,坐落在濰坊市寒亭區朱里鎮亓家莊村,村里以柳姓居多,據《柳氏祖譜》記載,這個柳毅即是這裡柳姓的先祖,村裡有柳毅墓,並流傳有與李朝威《柳毅傳》有關聯的《柳毅傳》殘本。《柳毅傳書》又名《水晶宮》,也稱《柳毅奇緣》,是依據傳奇故事原由宗華、韓義改編的越劇劇目。取材於唐·李朝威小說《柳毅傳》、元尚仲賢雜劇《柳毅傳書》及平襟亞改編的傳奇小說《女畫傳》。《柳毅傳書》是中國戲曲越劇的一出經典劇目,也是越劇流派——「竺派」藝術的代表性劇目。體現了夢想與虛無,是一部浪漫與現實交織在一起的戲劇名作。
改編
明末清初李漁《蜃中樓》改編自《柳毅傳書》與《張生煮海》[2],由著名劇作家王仁傑改變劇本,竺小招將母親的代表作重新搬上舞台,陶琪飾演龍女三娘。2003年8月12日,這本浸透了竺水招、竺小招母女倆心血的《柳毅傳書》在紹興登台。南京越劇團團長說,他們劇團20年前是從浙江走出去的,這次回來也像是回娘家一樣,這是《柳毅傳書》重排後第一次在浙江上演。竺小招不僅繼承了母親竺水招的演唱特色及表演風格,還適量地吸取了尹派唱腔來豐富自己。所以柳毅的唱腔中「竺中帶尹」。
影片
參考資料
- ↑ 香港上演經典越劇《柳毅傳書》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8-31.,亞太日報,2013年8月28日
- ↑ 書名/手抄本名稱: 蜃中樓. 崑曲古籍資料庫. 上海朝記書莊. 1913-07-01.
收藏者: 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刊行出版日期: 民國12年7月
pdf(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