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梁平年画

梁平年画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作为套色木刻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然而,久负盛名的梁平木版年画却濒临灭绝失传的尴尬。

2006年,梁平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目录

概述

梁平木版年画是重庆市梁平县的传统美术。

重庆市梁平县的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梁平“三绝”[2](竹帘、年画、灯戏)之一,是梁平县境内人民群众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品种内容

梁平年画的品种有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钩金描银,画印结合,色彩艳而不俗,华美富丽,形式活泼,内容多是门神、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各种吉祥图案等。

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门神,主要有《将帅图》、《立刀顿斧》、《加官晋爵》、《扬鞭》、《五子登科》等作品;二是神话传说,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三是戏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伞》、《钟馗嫁妹》等作品。梁平县也生产各种类型的花笺、花纸和门画。

传承意义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年画产地,梁平年画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作品具有节令性、地域性、集体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不少传统年画与神话、戏曲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品种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融会了正统(官方)的和外来的文化影响,逐渐成为观赏性很强的艺术商品。抗日战争时期,不少画作被带往苏、美、法等国家博物馆或被东方艺术爱好收藏。

但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转变,民间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梁平木版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部分年画和雕版珍品散落民间,一些传承人先后去世,年画技艺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进行抢救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历了“四清”、“文革”冲击和现代化冲击的梁平木版年画,目前仍健在的工艺传承人有涂国发、徐家辉、全昌明和刘勇。

视频

慢活手作——梁平年画

纸上的年味-梁平年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