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395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武康路395号,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花园住宅。
基本信息
现名: | 花园住宅 | 原名: | 叶恭绰故居 |
---|---|---|---|
修筑于: | 1926年 | 结构类型: | 砖木结构 |
建筑风格: | 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 | 建筑师: | |
被评为: | 徐汇区文物保护点(2015.12.31) | ||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 | |||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 | |||
地址: |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395号 | ||
历史: |
曾经是叶恭绰的府邸 |
简介
武康路395号是一幢带有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1]
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层砖木结构,欧陆式的红瓦坡屋顶有明显的折脊,就是那种顶部较平缓,折脊以下遽然陡峭的屋顶,檐下饰有精细的古典檐齿。沿武康路立面及两侧的屋檐口处设有巴洛克式的屋顶窗,椭圆形的窗洞下托着卷草纹饰,顶部还有石材凿出的弧面形贝壳造型,东西两侧屋面另还设有六个棚式老虎窗。
建筑前后立面的各个楼面都有弧形的外阳台,围以宝瓶式栏杆,阳台下的支托亦作曲面造型。外墙以明显的两道腰线分作古典三段式的构图,底层可视为基座,以粗凿石块饰面,面向花园一侧建有巴洛克式的双向室外楼梯;二层以上原来是做的水泥斩假石墙面,经修缮后已被抹平;朝向武康路一侧还有塔司干式的柱廊楼梯通往二层,柱间栏杆作缠绕的绶带式样和椭圆形的透空。[2]
这座花园住宅的外形设计上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别墅建筑形式的影响,特别强调并追求对称形式。最明显的形式是眼界里面两翼完全对称的主入口处。这与一般住宅建筑只有一个往往是位于中间部分的入口大不相同。这既体现了手法大师帕拉第奥建筑对称性的特点,又能让住宅面积狭小,紧贴马路不便从中央部分开设入口的缺陷问题。最为巧妙的是,两翼入口采用入门台阶进入塔什干式抱廊,再分别向左(向右)折向大门口,由此直接方便地进入二层客厅及其他主要生活功能空间。这既是入口方便进出功能性的体现,又表现出近人亲民的味道。在进一出的有限空间里,形成了体面的空间序列。台阶隐藏在柱廊后面,使得建筑的外立面平整无缺。此外,住宅的南立面相对简洁,也符合整个基本原则。[3]
这座住宅在某些细部也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意味。例如,入门柱廊间的栏杆为缠绕的缓带式样,中间为椭圆形漏花,是一般建筑中少见的。三层北立面,由牛腿跳出的弧形阳台富有的老虎窗,有意特别突出屋面,而且做成椭圆形,与普通的三角形不同,下部有流畅的卷草纹饰及绕门,窗洞呈拱券,有多层线条装饰组成。最为叫奇的是,拱顶下装饰为草叶纹样,十分繁复。总之,在古典的框架上极尽装饰之能事便是巴洛克建筑的最重要特征。强烈的庄重、对称,强烈的凹凸感及由此产生的立感,强调曲线、曲面,产生了强烈的扭曲感。当然,由此设计更彰显住宅的华贵不凡的气质。[4]
历史
武康路395号,原是世界社的办公地。这里还设立过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国立北平研究所、中国国际图书馆和中法文化协会等单位。
当时武康路395号(福开森路395号)为叶恭绰所有,叶与国立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素有交情,听闻镭学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要迁到上海消息,慨然以屋赠与,作为药物研究所与镭学研究所的新家。药物所于是在1936年春迁入福开森路395号。同年,镭学所也决定南迁,更名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杨承宗受严济慈之托到沪建立实验室。据了解当时情况的人回忆:药物所使用这幢楼的一至三层,镭学所在四层。
1953年,武康路395号被华东文教委员会接管。1969年,被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调拨分配给燎原服装厂作生产用房。1977年至2003年期间,此洋房由上海电影演员剧团使用。2008年及2013年,武康路395号先后经历过两次修缮。为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精文投资公司办公使用。
2018年10月29日,上影演员剧团重新回到了位于武康路395号的这幢四层小白楼。上午10点30分,上影演员剧团在小白楼前举行回迁仪式,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和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在武康路395号门口,揭下“上影演员剧团”铭牌上的红布,宣告上影演员剧团正式回归。[5]
人物
叶恭绰(1881-1968年),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