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比提尼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比提尼亚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

本名 比提尼亚

所属地区 安纳托里亚西北部

地理位置 小亚细亚西北部

最早居住人 色雷斯人

比提尼亚:(Bithynia),是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个古老地区、王国及罗马行省,与普罗庞提斯海色雷斯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古称攸克辛海)相邻。位于安纳托里亚西北部,最早居住的是好战的色雷斯人[1]

简介

古城信息

波斯时代居鲁士大帝吞并了这一地区以后给予一定程度的自治。后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攻占了这一地区。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以后,比提尼亚利用继承者战争带来的混乱于公元前297年从赛琉古王朝独立出去。大约在公元前280年,在芝普特斯(Zipoetes)的领导下建立了独立的王朝,芝普特斯的继承者尼克美狄斯一世(Nicomedes Ⅰ)把尼克美狄亚(Nicomedia)定为首都,开始了比提尼亚的辉煌时代。美狄斯一世普鲁西阿斯一世(Prusias Ⅰ)、普鲁西阿斯二世(Prusias Ⅱ)和尼克美狄斯一世(Nicomedes Ⅰ)与赛琉古帕迦马本都不断争执。尼克美狄斯三世(Nicomedes Ⅲ)去世(公元前94年)后,继承者尼科美德四世投靠罗马,本都的米特里达特六世(Mithradates Ⅵ)企图占领比提尼亚,与之发生战争,在哈里斯河战役等战役中击败比提尼亚,结果比提尼亚最后臣服罗马(公元前74年),成为罗马向东方扩张的重要据点。图拉真(古罗马帝国皇帝,安东尼王朝)时代的小普林尼约于公元110年任该行省的总督。

概况

有多个城市坐落于普罗庞提斯海(即现今的马摩拉海)的肥沃海岸上:尼科米底亚(Nicomedia),卡尔西顿(Chalcedon)、基俄斯(Cius)及阿帕米亚(Apamea)。比提尼亚亦包括尼西亚(Nicaea,因尼西亚信经而闻名)。

根据斯特拉博所述,比提尼亚东面与桑加瑞斯河(Sangarius,即现今撒卡亚河Sakarya)接壤,但更普遍受接纳的是边境伸延至Parthenius河,使比提尼亚与帕夫拉戈尼亚(Paphlagonia)分隔,因而让玛利安杜尼亚人(Mariandyni)栖息于此。在西与西南面有林达库斯河(Rhyndacus)使与密细亚人分隔;南面与弗里吉亚及加拉太相邻。

地形环境

虽然比提尼亚到处都是高山及森林,但它的山谷及海岸区非常肥沃。它最主要的山脉被称为“密细亚”奥林匹斯(2300米),屹立于布尔萨之上,即使在113公哩外的伊斯坦布尔亦清楚可见,山峰年中大部份时 间被白雪覆盖。

山脉由Sakarya河向东延绵160公哩至帕夫拉戈尼亚。这些山脉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山界的一部份。辽阔的高原向西伸延直达博斯普鲁斯,虽然高原上既多山亦覆盖著一片“树海”(土耳其人称之为Ağaç Denizi),但却没被任何山脉阻隔。西面海岸因两个小湾而呈锯齿状:最北面的伊兹密特湾深入至内陆65-80公哩至伊兹密特(古称尼科米底亚),它与黑海之间被一仅40公哩宽的地峡分隔着;穆丹亚湾(赛厄斯湾)约长40公哩,在它的尽头、山谷的出口坐落着盖姆力克(Gemlik),连接着伊兹尼克湖。

比提尼亚的主要河流有:撤卡亚河将比提尼亚从南至北横断;林达库斯河使与密细亚分隔;以及Billaeus河起于Aladağ(离海边约80公哩)经柏鲁(Bolu,古代Bithynion-Claudiopolis)在古Tium 遗址附近流入黑海。比较次要的Parthenius河(现今Bartın河)则为其东面的边界。

面向黑海的山谷盛产各类果树,同时,桑加瑞斯的山谷以及布尔萨和伊兹尼克(尼西亚)平原亦相当肥沃及得到悉心耕种。因有大量种植的桑树为补给,丝绸亦在那里大规模生产。丝绸在布尔萨是早有盛名的了。

历史

相关记载

根据古代作家(希罗多德、色诺芬、斯特拉博等人)记述,比提尼人是色雷斯移居部族。已证实在色雷斯是有一个名叫希利人的部族存在,比提尼人及希利人这两个同根同源的部族同时定居在亚洲上相连的地区,在那里他们驱赶或征服了密细亚人、考寇涅斯人(Caucones)及其他一些小部落,而玛利安杜尼亚人(Mariandyni)则维持在东北面。希罗多德记述了希利人及比提尼人是肩并肩共存的;但比提尼人最后成为主导者,就如他们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国家的名字。西元前546年,他们在克罗伊苏斯(Croesus)当国王时被波斯人管辖,并入了弗里吉亚辖地(其辖地包括从赫勒斯滂(现今达达尼尔海峡)至博斯普鲁斯所有小国)。

米特达拉达梯战役

即使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前,比提尼人在两名本土的亲王─Bas及芝普特斯(Zipoites)─的带领下,仍是颇为独立的。芝普特斯在297年取得国王的称号(basileus)。他的儿子尼科美德一世建造了尼科米底亚,尼科米底亚很快便变得繁荣兴盛。在尼科美德一世及他的继承者普鲁西阿斯一世、普鲁西阿斯二世和尼科美德二世任内,比提尼亚王国在安纳托尼亚的一众小国君主中颇有地位。但尼科美德四世在对抗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时却未能保存王位,在罗马元老院帮助他复位之后,他将他的王国遗赠给罗马共和国(前74年),但他这样做却引发了罗马与本都之间的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前75年-前64年)。 作为罗马行省,比提尼亚的边界经常有变,且因行政的原因常常与本都行省连在一起。在图拉真时期,当小普林尼被委任为这个合并行省的总督时(103年-105年)便是这样划分的了,这使我们对当时罗马的行省行政有更深入了解。 在拜占庭帝国管辖下,比提尼亚沿着桑加瑞斯河再次被分为两个小行省,而比提尼亚这名字只限于西面的行省。

比提尼亚之所以那么受注视,皆因它的公路及它位在北面边境的多瑙河与南面边境的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战略位置上。经常在军队在尼科米底亚过冬。

临近古城

尼科米底亚及尼西亚是比提尼亚最重要的城市,两者亦为了成为首都而互相竞争。这两个城市都是建于亚历山大大帝之后;但在更早之前,希腊人已在比提尼亚海岸建立殖民地基俄斯(其后称为普鲁西亚斯Prusias,现称盖姆利克);卡尔西顿(现今卡德科Kadıköy),在博斯普鲁斯入口,差不多在君士坦丁堡的对面;以及在博斯普鲁斯东面约190公里、位于黑海的赫拉克西亚(Heraclea Pontica,现今的Karadeniz Ereğli)。所有这些城市都因贸易活动而繁荣。现今的主要城市则有伊兹密特及斯库达利(Scutari,现今的于斯屈达尔Üsküdar)。

参考来源

  1. 比提尼亚,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