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水乡社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乡社戏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水乡社戏

批准时间;2008年6月16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浙江省绍兴市

遗产类别;民俗

遗产编号;Ⅹ-101

水乡社戏,流传于浙江农村和城镇的一种以戏剧表演为核心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水乡社戏具有祭神娱人相结合的特点,普遍流行于绍兴地区,汇集和体现了不同剧种的表演风格,也充分展示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绍兴水乡社戏除承担高台教化的任务外,还要发挥娱乐功能,由此逐渐发展成江南民间一种节日庆典活动。

2007年5月,水乡社戏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16日,水乡社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X-101。[1]

历史渊源

宋元时期从古老的祭祀活动与表演方式中脱颖而出,与戏曲紧密结合,使祭祀活动与戏曲表演正式结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一个“社—祭—戏”相统一、相融合的完善过程。

南宋时,陆游的诗《春社》中就已经有过描写:“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这首诗描写了南宋年间绍兴民间进行春日祭社活动时观看社戏的景象。陆游又一首诗《稽山行》中曾这样写道:“空巷看竞渡,倾社观戏场。”由此可见当时的热闹场面。

元明时期,民间的社戏活动达到了极为兴旺鼎盛的程度。春祈秋报、节日盛典、迎神赛会等时日,各乡镇群众云集,戏场锣鼓喧天,极为热闹。明张岱陶庵梦忆》中曾记有这样的绍兴地区的庙会戏活动:“陶堰司徒庙,汉会稽太守严助庙也……五夜,夜在庙演剧,梨园必请越中上下三班,或雇武林者……一老者坐台下对院本,一字脱落,群起噪之,又开场重做”。

清道光十年绍兴沈香岩鞍村杂咏·社戏》中记载:“麦满平畴菜满坡,春花有望更如何,赛神各社歌声沸,五福长春老保和”。

在社戏演出时,绍兴人往往会向亲友们发出邀请。亲友们来到时,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操办。

社戏自身的形态展现了一个逐渐丰富和多样化的过程,是配合着生产性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样式和类型,主要是根据祭祀活动的不同性质来决定的。根据民间祭祀活动所具有的生产性、娱神性和社会性等不同的性质,绍兴的社戏大致分为年规戏、庙会戏、平安戏、偿愿戏等几种类型,其中以庙会戏为主。社戏的演出程式比较固定,基本按照“闹场—彩头戏—突头戏—大戏—收场”的次序进行。彩头戏、突头戏一般在白天演出,大戏即正戏则从傍晚开始。大戏通常以历史戏和家庭戏为主,中间穿插的小戏也比较固定。

年规戏:是指在一年中某些比较固定的岁时节令里演出的带有祈报性质的社戏形式。包括时令戏、应节戏、例行戏。

庙会戏:是指在庙会活动中演出的带有娱神性质的社戏形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特点。是明清以后社会影响最大、演出势头最盛的祭祀演剧形式,也是绍兴社戏中最具代表性的社戏形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神诞戏和开光戏。在各种神道如关帝包公龙王火神城隍土地等等诞辰祭祀活动中演出。

平安戏:是指为了保平安而演出的戏。包括镶灾戏、太平戏等。

偿愿戏:是指在实现了某种心愿后演出的带有神灵还愿性质的社戏形式。

==社戏舞台==。

社戏会市

一到社戏开演时节,众多的小摊贩就会聚拢在社戏台下,形成了一个临时性的会市。旧时,社戏会市非常热闹,售卖小商品和各种吃食的摊贩众多。社戏演出的几天,孩子们可以向父母索要零花钱,到会市中购买零食或玩具。

文化特征

绍兴是水乡,每逢社戏,远近村民都会成群结队摇着乌篷船前往观戏。在社戏演出时,绍兴人往往会向亲友们发出邀请。亲友们来到时,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操办。绍兴各村各镇在重大节日或特定时节往往邀请浙江绍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以及各县职业剧团和民间剧团演出社戏。

绍兴民俗与水乡特色水乳交融的特点, 展示了民俗对于价值建构的独特视角。现今的水乡社戏以鲁迅笔下的绍兴社戏为主要形式,重现绍兴演社戏、看社戏的民俗风情和越地戏曲特色,将原始社戏风貌和现代表演艺术有机结合。绍兴社戏与老百姓的生活、观念、信仰紧密结合在一起,戏剧艺术要回归民众,民间社戏的历史经验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保护措施

2016年11月4日-6日,绍兴市组织专题调研,三个调查小组赴全市64个调查点,调查了社戏存续情况。

2017年9月30日,国家级、省级和绍兴市级非遗专家齐聚绍兴,举行“绍兴水乡社戏保护工作研讨会”,共同把脉绍兴国遗项目“水乡社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2019年11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水乡社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因机构改革,保护单位更名为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920年—1939年,鲁迅写下了《社戏》《无常》《女吊》《门外文谈》等多篇有关绍兴水乡社戏的文章,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看社戏的情景,勾画出绍兴社戏的形象,使得绍兴社戏蜚声海内外。

重要活动

2011年11月2日—16日,水乡社戏展演活动在传承基地马山镇东安村举办。

2012年6月11日,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绍兴市文化馆等单位组织开展绍兴市水乡社戏民俗活动,在钟堰庙戏台、马太守庙戏台等6个戏台,同时展演绍剧越剧绍兴鹦哥戏、绍兴目连戏、诸暨西路乱弹新昌调腔等极具绍兴地域特色的传统戏曲;举办“绍兴水乡社戏”摄影比赛,拍摄府山街道钟堰庙戏台、马太守庙戏台、绍兴城市广场戏台、马山东安村戏台(传承基地)、柯岩风景区戏台(传承基地)、鲁迅故里戏台(传承基地)演出的绍兴地方戏。

2013年9月26日,以钟堰庙戏台为主场地,以马山镇东安村戏台、鲁迅故里戏台、柯岩风景区戏台等传承基地为分场地,组织社戏演出。

荣誉表彰

2013年,水乡社戏被评为绍兴市八个非遗品牌活动之一。

相关视频

水乡社戏民俗

参考来源

  1. 非遗中国:水乡社戏,新浪文化 ,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