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土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多士台灣稱法國吐司、西多士,香港簡稱西多士是一種源自歐洲的麵包食品,其出現可追溯至羅馬帝國時期。
西多士是用麵包加入蛋汁後,再用食油煎至金黃色而成。在食用西多士前會在其表面,依不同地區的喜好,加上糖漿、牛油、鮮奶油,甚至配上水果食用。西多士可作為早餐或茶點食用。
起源
雖然西多士又稱為「法蘭西吐司」,然而早在公元四世紀的羅馬帝國時期,已有類似食物在羅馬的烹飪書上記載。而西多士在歐洲流傳期間,曾經有過不同的名稱,但最後以(英語:Fretoast)最為普及,並被翻譯成中文「法蘭西吐司」。
西多士的出現相信和早年人們不想浪費食物有關,於是把吃剩而變得不新鮮的麵包,加入雞蛋煎至金黃色後又變得美味。其後西多士更加入不同的調味料和水果,令西多士成為可口的食物。現在西多士不但在歐洲普及,更傳入北美洲。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採納了西方的飲食文化,西多士經轉變後成為香港一種特色茶點[1]。
2003年3月,由於法國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導致美法關係惡化,美國國會為表達對法國的不滿,在國會山莊內開設的餐廳,其餐牌內與法國有關的食物,一度被更改名稱。其中「法式吐司」(英語:French toast)被更改為「自由吐司」(英語:Freedom toast),直至該年9月才恢復原有名稱。
各地的西多士
台灣
台灣稱作法式吐司,主要使用吐司麵包或厚片吐司製作。一般將吐司雙面沾上蛋汁後,用平底鍋輕煎兩面至金黃色,若使用厚片土司通常切成塊狀裹上蛋汁後油炸,使其內酥鬆外香脆。食用習慣淋上煉乳,也有將兩片或三片薄片法式吐司夾餡料製成三明治的吃法,是台灣西式早餐或傳統早餐店中常見的食用方法。
香港
西多士是港式西餐的典型茶點,與傳統歐美西多士的最大分別是麵包不是輕煎,而是油炸至金黃香脆。港式西多士通常使用兩片白麵包製作。為了增添味道,還會在兩片白麵包之間塗上花生醬、果醬、朱古力醬或甚至是咖央(一種由東南亞 / 南洋傳來的醬),疊成三明治的模樣後再浸入蛋汁中,然後放入煎鍋用油煎炸至金黃色。食用前還可按個人喜好,在表面塗抹牛油或果醬,並可添加蜜糖、糖漿或煉奶。
因為香港的西多士使用白麵包製作,所以易於在兩片白麵包間加入不同的餡料。最常見的夾心餡料是花生醬,香港有部分餐廳會用其他餡料製作不同款式的西多士,例如芝士、火腿和香蕉[2]。西多士的表面除了可塗抹常見的牛油和糖漿外,也有塗抹巧克力醬的吃法。
西多士在香港的茶餐廳、港式快餐店甚為常見,在下午茶時段更成為必備的餐點,經常與港式奶茶、檸檬茶、咖啡或紅豆冰合併成套餐售賣。港式西多士是香港甚受歡迎的食品,在2011年更入選全球美食排行榜[3]。
歐洲和美國
歐洲和美國的西多士做法相似。歐洲常見的西多士主要使用法國麵包製作。當麵包浸入蛋汁後,便會放入煎鍋用油輕煎,使麵包兩面呈現淡淡的金黃色。食用前可塗上糖漿或果醬,也可在表面撒一些肉桂粉。西多士還可配上水果一起進食,在表面塗抹鮮奶油後,再加上草莓、藍莓或樱桃等水果,也是歐美地區常見的食用方法。
西多士在歐美地區主要作為早餐或下午茶的茶點。西多士也可加上雪糕而成為一道甜品。
飲食健康
西多士由於經過煎炸處理,所以香口美味,但和其他煎炸食物一樣,含有高脂肪和高熱量,而且麵包容易吸油,食用前又經常塗抹牛油和糖漿,令西多士的卡路里和糖分更高,並不是健康的食物[4]。因此,西多士不適合經常食用,每次進食西多士也應控制分量,避免進食過量影響身體健康[5]。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