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洛阳城是指在今洛阳市境内所建的古城。历史上曾多次修建洛阳城:一是在今洛阳市东白马寺东洛水北岸的汉魏故城;另一为在汉魏故城西18里今洛阳市区的隋唐故城;金元时期修筑的城墙;明清时期在金元旧城上重筑的城池。
汉魏洛阳城
城址在洛阳市东15公里偃师、孟津相邻之处。西周初建雒邑,在此筑城,称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战国时代称洛阳。由于该地在汉魏两代最繁盛,史称汉魏洛阳故城[1]。
现存平面为长方形,全城周长14公里。南城墙因洛河北移被水冲毁,东、北、西三面城墙保存较好。部分地段高出地面5到7米。北墙长约3700米,宽25到30米;西城墙残长约4290米,宽20米;东城墙残长约3895米,宽14米。
隋唐洛阳城
历经1000多年,隋唐洛阳城遗迹保存完好。隋唐洛阳城的外郭城正门——定鼎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代称建国门,唐宋继续沿用,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定鼎门沿用长达530年,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都城城门中沿用时间最长的。
2007年在定鼎门遗址区发现了骆驼蹄印[2],这是洛阳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金元时间,洛阳城墙规模较小,且为土城墙。
明清洛阳城
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威将军陆龄主持重修河南府城,将土城墙外包大青砖,并挖掘城壕。明城墙设四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率军攻克洛阳,城池被毁。清顺治二年至六年(1645年至1649年),重修城墙。1939年12月,抗战期间为便于民众疏散拆除城墙,改为环城道路。1946年,洛阳城墙曾部分修复,后在城市建设中逐步消失殆尽。
视频
洛阳城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千年阅一城 汉魏洛阳城 ,搜狐,2017-04-23
- ↑ 洛阳发现千年前骆驼蹄印(图),央广网,200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