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淡水信义线

淡水信义线,线路编码为R,线路代表色为红色,是台北捷运一条运营中的高运量线路。依兴建期间与阶段运营所使用的线路名称,此线路又可再细分为淡水线和信义线两路段,两线以中正纪念堂站为分界,以北为淡水线,以东为信义线,其中淡水线是台湾首条由传统铁路改建而成的捷运线路[1],其前身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已经停止运营的同名支线铁路线—台铁淡水线。除了主线外,淡水信义线在北投地区尚设有一条支线—新北投支线,目前台北捷运有意将此支线更改回原始设计的主线运营模式,未来其运营区间可能将为“新北投-大安”。另外除了淡水至象山站之间已经通车运营的路段外,也正在兴建象山站东延至广慈/奉天宫站的延伸线。

2016年10月11日台北捷运颁行新版线路编号作业,以“线路颜色英文字首”为编码原则,赋予淡水信义线代表红色的“R”字代号。但在2014年11月15日(松山线通车时)至2016年10月11日间,曾短暂使用过以数字作为线路编号的规则,当时淡水信义线是称为2号线。

目录

简介

淡水信义线北起淡水站,沿台二乙线、台二线与淡水河岸间路廊过关渡隧道至关渡,接着大致沿中央北路南侧至北投,之后大致沿东华街与西安街间路廊至士林,穿过基隆河后,沿玉门街转入地下,沿线型公园下方至台北车站。之后,线路再沿公园路至中正纪念堂站,接着沿罗斯福路、爱国东路南侧、杭州南路、信义路、福德街向东延伸至广慈博爱园区一带,全长32.3公里。

虽然淡水线是台湾第一条通车的高运量地铁线路,但此线路实际上是采用地下、高架与地面线路等多种方式混合配置,在圆山站以南进入民权西路站后皆为地下线路,以北至北投站为高架线路;北投站再以北转为平面线路至红树林站,但尽头站淡水却为高架车站型式。至于较晚通车的信义线,则采用全线地下化的方式施作。

本线路除了信义线(东门站-象山站)皆装设全高式屏蔽门以外,其余车站(淡水站-中正纪念堂站)皆装设站台安全门。成为台北捷运路网中第二条全线都装设屏蔽门的高运量捷运线路。

在台北捷运开通至2014年的早期路网时代,淡水线曾长期与属于绿线的新店线及属于橘线的中和线采用贯通运营方式运营,因此当时常被称为“淡水新店线”或“北投南势角线”。2012年9月30日东门站通车后新芦线与中和线直通,取消“北投-南势角”的运营模式,改为“北投-台电大楼”的区间车型态。2013年11月24日信义线通车后,“北投-台电大楼”运营模式改为“北投-象山”[2],“淡水-新店”则继续直通运营至2014年11月14日松山线启用前一天为止。由于台北捷运的线路系统在松山线通车后不再有重大变革,配合松山线的通车,台北捷运公司于2014年10月11日宣布重整运营线路的名称与编号,回归初期规划时的原始设定。除了正式确定“淡水信义线”的线路名称外,也另行增加数字编号称为2号线。2016年台北捷运公司宣布于10月开始分阶段进行车站站名增加编号作业,以“线路颜色英文字首”加“车站序号数字”为编码原则,原2号线调整为编号“R”。

除了主线外,淡水信义线在台北市北缘的北投一带还设有一条支线——新北投支线。新北投支线的前身为台湾铁路管理局新北投线,台北捷运利用铁路支线拆除之后的用地修筑捷运线路。此支线与淡水线主线同样属于高运量系统,当初设计时为淡水信义线的主线端点站,但因为沿线弯曲过大,以至于噪音问题没有解决,最终仅以支线方式且一组三节车卡运行,全线皆为高架线路。线路自淡水线北投站向东北分歧,全长仅1.2公里,且除了与主线共用的北投站之外,全线仅有终点新北投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