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溪花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玉溪花灯

 

 

 

玉溪花灯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是明代江南军民屯田,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后形成的,当时以演唱江南小曲为主。明《景泰云南图经》中记载:新兴州(今玉溪市红塔区)“其俗好讴,州中夷汉杂处,其少年美声气,喜讴歌,清朝良夜,放意自适,处处相闻。或以娱饮,或以劝耕,妇人女子为之,而面无愧色,盖俗之流也”。这种民歌演唱与当地土主神祭祀结合成为当地“社火”活动的主要内容。

总概

玉溪花灯是玉溪的主要地方剧种,流行于市内红塔区和澄江、华宁、易门、通海等县,以红塔区最盛。

简介

新灯

玉溪花灯以新灯驰名全滇,由一批花灯艺人对老灯彻底改造,推陈出新,创作出一大批新花灯剧目,把老灯由乡间的团场歌舞推向舞台戏剧化,正式成为一个剧种,进而在全省推广普及,以至玉溪花灯成为云南花灯的代表。在 20世纪初年,玉溪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唱花灯日盛。玉溪花灯艺人从滇戏等其他剧种中吸取养分,改造花灯,花灯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创作了一大批新灯剧本;二是花灯进省城昆明,形成专业性质卖票演出;三是出现一批知名的花灯艺人。这三大变化,标志着新灯取代老灯的全面完成。

在新灯中,由玉溪艺人创作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剧目《双接妹》和《出门走厂》,深受农民欢迎。在新灯发展过程中,由滇剧移植或根据善书说唱本改编了《蟒蛇记》、《白扇记》、《金铃记》等大本和连台本戏。演出的地点也由原来的农村院坝广场走向灯楼或饲堂古庙中的戏台。 1938年前后,王旦东等人创作了《张小二从军》、《茶山杀敌》等宣传抗日救国的现代戏,以玉溪花灯艺人为主组成农民救亡灯剧团到昆明及滇西、滇南等部分地区巡回演出,扩大了玉溪花灯在省内的影响。新灯的崛起,吸引了一些滇剧演员参加花灯的演唱,他们有的改唱灯调,有的在演唱移植为花灯的滇剧剧目中仍唱滇剧声腔,也有的花灯艺人学唱滇剧,因而出现了“灯夹戏”的状况。1949年建国前夕,在昆明、玉溪等地作专业、半专业演出的花灯园子就有近10个,年节时临时组合演出的业余灯班就更多。玉溪新灯的发展,以剧目为中心,带动了舞台艺术的发展,在表演上,行当的划分由简单渐趋复杂。一些艺人开始走向专业化,有的在艺术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较有声望的有佘四(佘永宁)、申六(申国文)。音乐逐渐形成以“道情”、“走板”、“虞美情”、“全十字”、“五里塘”五大调为主的曲牌体系,并开始在艺人中出现风格不同的演唱及表演。

文化工作队

50年代,玉溪花灯团,玉溪、新平、峨山、华宁等县以表演花灯为主的文化工作队,以演现代戏为主,一些老艺人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参与下,整理、改编出一批内容健康,艺术上较为完美的传统剧目,如《玉约瓶》、《回生棒》、《锤金扇》、《闹五更》、《闹菜园》等。根据传统花灯《四季崴莲》改编的《玉约瓶》,1953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歌舞会演,这是玉溪花灯第一次上京演出。

艺术发展

20世纪60年代艺术发展较为兴旺,演出团体遍及全区,更多的新文艺工作者加入剧团,同老艺人共同革新和发展花灯艺术。在整理剧目的同时,搜集记录了大量的花灯音乐及表演艺术资料,出版了《云南花灯音乐—玉溪部分》。另外,一批优秀唱腔也被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后不断播放。

现代戏的创作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现代戏的创作较为活跃,代表性剧目有《新彩礼》等,移植剧目有《莫愁女》等。1982年中国唱片公司及云南省电台将《莫愁女》灌制了唱片及盒式磁带,更加扩大了玉溪花灯的影响。同时,各文化主管单位又组织专人开展了花灯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1953年,玉溪县编印了《玉溪花灯音乐》一书。后又出版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云南卷—玉溪花灯分册》1987年10月,花灯剧《军营小院》赴京演出,受到好评。近年来一批优秀花灯剧目如《情与爱》、《卓梅与阿罗》等获国家大奖。

傩戏活化石—关索戏

流传在澄江县阳宗小屯村的关索剧,为玉溪地区一个属古老傩戏范畴的剧种。此剧种何时形成,是本地原有还是外地传入,尚待考证。据关索戏老艺人龚向庚提供的情况推断,此剧种可能是外地的一个傩戏支派,在清初顺治年间传入小屯。初为古代用以驱邪逐疫的傩祭舞蹈仪式,后来逐渐从傩舞向着表达故事情节的小戏形式发展。

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古老而独特的戏剧。澄江的傩戏为何以相传为蜀汉大将的关索命名,无文献可考。关索剧的表演特点是不设舞台,不化妆,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戴上面具(脸壳),穿上服装,带上兵器即可出场表演。行当有生、旦、净三行,而且多以净行为主,角色以面具和服饰区别。演出时无弦索伴奏,全用鼓点(也不正规)指点起落。一般情况是由小军或马童先上场,道说情况以后,即开始各种各样的翻滚动作以吸引观众,继而生角上,在表演中说说唱唱,唱唱打打,没有固定程式(也可能是继承不全),演员可以自由发挥。关索剧的声腔比较复杂,为无弦伴奏,伴唱参杂其间。有说源于高腔,但从某些曲调分析,又杂合当地民歌小调,颂佛唱经的旋律,更为明显的是吸收滇剧腔调。

无固定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节奏的限制,即便同一曲调,各人所唱均有。关索戏曲于年节演出。演出期间,有一套成规仪式贯串始终。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药王、练武。正月初一日起开始演出时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时开头第一个节目必演《点将》,当日演出结束后的辞神,正月十六日全部演出结束后的装戏箱、送药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序后要求。

参考资料

1. 玉溪非遗之花灯戏 .搜狐[引用日期2021-04-07]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