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永慶 | |||||
---|---|---|---|---|---|
File:王永慶.jpg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22px 日治臺灣臺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庄 | 1917年1月18日||||
逝世 |
2008年10月15日 美國紐澤西州 | (91歲)||||
墓地 | 22x20px 臺灣新北市林口區長永紀念福園 | ||||
国籍 |
Template:EOJ(1917年-1945年) 22x20px 中華民國(1945年-2008年10月15日) | ||||
配偶 |
郭月蘭(元配)、楊嬌(二房) 李寶珠(三房) | ||||
儿女 |
二房長子:王文洋 五女:王瑞容 | ||||
父母 | 王長庚、王詹樣 | ||||
亲属 |
高祖母 :許雪娘 曾祖父母:王天來(清朝光緒年間歿)、林謹 伯祖父:王清純、王秀木、王瑞吉 祖父母:王添泉、蔡富(元配)、蘇好(生母) 叔祖父:王福山、王清江 伯父:王東平 叔父:王水源 姑姑:王辛 3兄弟、6(?)姐妹,一共9個小孩;王永成(大弟,1944年歿)、王永在(小弟,2014年歿)、大姊王罔市、大妹王銀燕、二妹王銀尾、三妹謝王銀桂(小10歲)、四妹王銀英[1]。 | ||||
职业 | 企業家、台塑企業創辦人 | ||||
汉语名称 | |||||
简化字 | 王永庆 | ||||
繁体字 | 王永慶 | ||||
|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臺灣新北市新店區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生於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庄、逝世於美國紐澤西州。為臺灣著名的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與「臺灣的松下幸之助」。他的座右銘為:「勤勞樸實」,也一生奉行勤儉持家的態度,善用投資人的每一塊錢。 在台灣山林史佔有一席之地。
經歷
15歲小學畢業後,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又到一間米店當學徒。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元自己開辦了一家米店,之後又經營過碾米廠、磚瓦廠、木材行、生產PVC塑膠粉等等,1954年籌資創辦了台塑公司。被譽為「經營之神」。1985年與其弟王永在捐贈一億元台幣給政府,在當時是私人捐獻破紀錄的數字。
早期王永慶旗下擁有號稱“台塑四寶”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石化四家企業,後來又增加福懋(1434)及南科(2408)、華亞科(3474)與南電(8046),台塑集團上市公司家數由「四寶」、「六寶」增為「八寶」,2006年台灣小松電子又將成為第九寶,台塑集團跨足醫療業、生化科技業、火力發電廠、汽車業、石化業、電子業、矽晶圓、廚餘回收……等大型產業。特別是1993年麥寮六輕工程「填海成金」的計劃成功,使得臺塑集團營收規模迅速膨脹,2006年產值直逼2兆新台幣,佔台灣一年的總產值約7%左右。
王永慶毅力驚人,中年以後堅持每天跑步一個小時,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王永慶先生說:「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為了身體健康,就必須持之以恆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像是日常工作之一,而不覺得辛苦了。」然後再做自己發明的“毛巾操”做體操,天天如此,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七十多歲以後,才在醫生的建議之下,改以步行、打坐養生。
依據《福布斯》雜誌2004年的統計資料,台塑的王永慶,和鴻海集團的郭台銘,以身價都是二十八億美元,並列台灣第一富豪,世界排名188名。事實上,王永慶最大的財產,並非來自於國內,而在美國。但一般認為王永慶個人財富被嚴重低估。王永慶在全球財富排名應該在九十五名之前。2005年台塑集團獲利近70億美金(2400億台幣)。2006年5月台塑集團市值高達1.8兆台幣,王永慶個人財產54億美金。
2006年6月5日王永慶以90歲高齡正式宣佈交棒,由原總經理李志村接任台塑董事長,王永在長子王文淵擔任總裁,王永慶女兒王瑞華出任董事及副總裁,臺塑集團正式步入二代經營。
家庭
王永慶娶有3房,分別是郭月蘭、廖嬌與李寶珠。其中大房郭月蘭並未替王永慶生下一兒半女,二房廖嬌為王家生下了2男3女,三房李寶珠則生下了5位千金。其中王文洋、王文祥與王雪紅皆為二房所生。另外王文淵則是王永慶弟王永在所生。
隨著王永慶逐漸邁向高齡,接棒問題一直是台塑集團最大的隱憂。1995年發生呂安妮事件,王文洋因婚外情打亂了王永慶接班部署,王文洋被迫離開臺塑集團。在王永慶的接班佈局中,他很低調地進行接班作業,2002年4月,王永慶在臺塑集團總管理處下成立“五人決策小組”,2003年,王瑞華進入“決策小組”,臺塑集團集體領導團隊變成“六人決策小組”,成員有楊兆麟、王瑞華、王文淵、王文潮、吳欽仁、李志村六人,作為集團接班的過度平臺。其中王文淵、王文潮、王瑞華是王氏家族成員。2006年6月王瑞瑜加入六人決策小組,成為七人決策小組。
王永慶辭去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技術學院三校董事長,由其大女婿楊定一接棒。
回顾王永庆存瑞士银行400亿,子女取钱,银行:交300亿“遗产税”
八卦涩会家 2024-12-20 13:26 河南
前言
瑞士银行一直以来都享有“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的殊荣”,也正是因此,不少富豪都会选择把财产寄放在瑞士银行之中。
作为台湾省知名富豪,王永庆就曾在瑞士银行存了整整400亿元的绝财产,而等到王永庆去世之后,他的子女们想去把父亲的遗产给取出来,却没有想到,不仅没有取出来这400亿元,甚至还要先交300亿的“遗产税”。
得知这个结果之后,王永庆的子女也是傻眼了,出生这么多年,也去过不少的银行存款,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遗产税”。
那么,整件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取出来亲生父亲的遗产还要交“遗产税”?
取钱却被告知需要交“遗产税”
2008年10月15号,92岁高龄的王永庆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在美国病逝。
作为豪门中的中心人物,王永庆去世后的葬礼规格也是极高,邀请了不少的商界顶尖人物,一同送了王永庆最后一程。
在为父亲举办完葬礼之后,由于出身豪门,财产的争夺自然是必不可少,也是在这个时候,王永庆的子女们都盯上了父亲生前存在瑞士银行的400亿巨款。
为了能够拿到这400亿的巨额遗产,王永庆的子女们马不停蹄的去往了瑞士银行,纷纷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想将父亲生前存下的400亿元给取出来。
在听到王永庆子女们的要求之后,瑞士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的手续安排。
看着工作人员忙碌的样子,王永庆的子女们也是十分期待,想着这次瑞士之行终于能够取出父亲的巨额遗产了。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工作人员在进行了查询之后,却十分遗憾的告诉他们,想取出这400亿元的遗产就得先交300亿的遗产税。
听到工作人员的话,纵使是见多识广的豪门子女也都愣在了原地,,存存取取这么多年,可从来没听说过哪家银行有“遗产税”这一说。
为了能够顺利取出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王永庆的子女们不得不走上了维权的道路,无论如何也要把父亲的遗产给取出来。
农村土娃娃到台湾“经营之神”
别看王永庆现如今是亿万富翁、只手遮天,但在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启动资金却只有200元,从200元到身价过亿,王永庆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1917年,王永庆出生在了台湾直谭,由于祖辈是为了逃难来到台湾的,王永庆的家庭条件也并不好,靠着种茶维持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打小时候起,王永庆就开始跟着父亲上山采茶做农活,只为了分担一些压力,可即便如此,王永庆仍旧不是家中最受宠的孩子,更是在15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了当地的米铺之中当学徒。
虽然彼时的王永庆只有15岁,但年纪小小的他就明白了一直在别人手底下打工是没有出路的。
也正是因此,在米铺中工作的这段时间,王永庆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一直在默默的观察了解着卖米当中的门道。
在米铺学到了不少经验之后,王永庆便离开了米铺之中,向父亲借了200元的台币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米铺。
一般来说,米铺为了利益最大化都会在米中掺杂一些沙子或者缺斤少两,最开始的时候,前来买米的顾客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会进行理论,而随着这样做的商家越来越多,顾客们也就默认了这项“规则”。
面对其他米铺缺斤少两的行为,王永庆并没有同流合污,而是坚持诚信经营,从来不会出现缺斤少两或者掺沙子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王永庆实在是太实在了,他的米铺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不仅赚回来当初向父亲借的200元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在王永庆的米铺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在1942年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卖掉了米铺,转而做起了木材生意。
而之所以会放弃米铺转到木材市场,也是因为受到了二战的影响,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大量购入木材,但可惜的是,彼时生产木材的商家并不多,也正是因此,木材也成为了稀缺货。
为了抓住这个机会,王永庆毫不犹豫的卖掉了自己的米铺,将这些年攒下来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包下了整整50亩地,只为了种树。
不仅如此,王永庆甚至还会跑到别的地方购入优质木材,只为了手中的存货能够多一些。
虽然王永庆的行为没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家人们便发现王永庆的做法是对的,靠着木材生意,短短一年的时间,王永庆就赚取了5000多万台币,还被当地的人们冠以了“木材大王”的称号。
1954年的时候,王永庆又在台湾省当局的窜捣之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台塑公司,只不过刚成立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福懋塑料公司”。
由于彼时的塑料业已经被美日等国家给垄断,因此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行业,认为王永庆在这个时候建立塑料公司就是自毁招牌。
事实上,台塑公司刚建立的时候也的确如此,生产了整整四吨的PVC材料都没能卖出去一吨,这可就愁坏了公司的高层人员。
就在大家认为王永庆会就此选择放弃的时候,他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斥重金又开了一家名叫南亚的塑料公司。
虽然和台塑公司一样都是塑料公司,但南亚的主营业务却和台塑公司不太一样,台塑公司负责生产PVC,而南亚则负责加工这些从台塑公司中生产的PVC。
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经过南亚塑料公司加工后的PVC产品竟然还真的卖了出去,也是在这个时候,台塑公司转亏为盈,一跃而上成为了世界PVC的领头羊。
也是经此一战之后,王永庆彻底在商界之中打出了名声,就连不少有头有脸的商业大佬也赞美他是“经营之神”。
成名立业之后热衷做慈善
成名立业之后的王永庆除了经营自己的公司之外,更是没有忘记自己身为知名企业家身上所背负的巨大的社会责任。
早在1978年的时候,王永庆就斥资在台湾省林口建设了一家名叫“长庚”的医院,而之所以会起这个名字,正是为了纪念王永庆因病逝去的父亲王长庚。
值得一提的是,到现如今为止,王永庆旗下的长庚医院已经开设了多家分院,甚至还一路开到了首都北京,帮助治愈了不少的病患。
除此之外,爱国心切的王永庆更是没少投资国家的建设工作,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关注着国家的工业发展。
在得知国家电力紧缺的情况之后,王永庆更是直接从美国的公司拨款30亿美金,在漳州华阳修建了一座发电厂,这座由王永庆全资建设的发电厂成立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家发电紧缺的问题。
与此同时,王永庆还格外关注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了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孩子,王永庆直接建立了长庚基金会。
基金会成立之后,王永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捐给山区一万所希望小学,而为了低调行事不引起台湾当局的注意,王永庆十分贴心的将学校的名字取为了“明德小学”。
但可惜的是,王永庆没能在活着的时候完成一万所希望小学的梦想,截止到目前为止,王永庆所建立的长庚基金会已经为山区的孩子们建立了5000多所希望小学。
父亲遗产至今未能取出
虽然王永庆的一生做了不少的善举,但这也丝毫不影响在他死后子女们互相争夺财产。
为了能够将父亲生前存下的财产给取出来,王永庆的子女们直接找到了当地政府想要他们给个说法。
早在2017年的时候,瑞士作为欧洲唯一的中立国突然开始向别的国家交换信息,各方面的保密性也差了不少,保密性差了那就代表着部分事情的审核也会宽松很多。
因此,王永庆的子女们便天真的认为只要他们拿出了和父亲的血缘关系证据,就能够把这笔遗产给拿出来了。
想到这个办法之后,王永庆的子女们直接找到了瑞士政府,纷纷出示了证明自己是王永庆子女的证书。
看着眼前一张一张的证书,瑞士政府也是能够略带遗憾的表示,王永庆去世的时候已经是2008年,在那个时候,新条约并没有产生法律效应,也就是说,想要取走这400亿的巨额遗产,只有交300亿“遗产税”这一条路走。
虽然对瑞士银行的行为和条例感到十分生气,但王永庆的子女们也只能就此作罢,毕竟他们谁都拿不出300亿元的天价数字。
结尾
王永庆的一生是丰富的是传奇的,从那个只有200元台币的穷小子到富可敌国的商界一代传奇人物,他的人生履历实在是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永庆在成家立业之后还能不忘国家,凭自己的一腔爱国之心支持着国家的建设,贡献着力量,让人肃然可敬。
同时,也通过王永庆的事情提醒一下大家,在去到银行进行大额存款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相关的规定条例,不要像王永庆的子女一般,直到今日都没能把父亲的遗产给取出来。
參見
參考資料
- ↑ 王永慶奮鬥傳奇 作者:郭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