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穗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瑞穗鄉,位於台灣花蓮縣。日治時期以其「豐葦原之瑞穗國」而得名,簡稱瑞穗,設治始於清咸豐四年(民國前五十八年),沈葆禎治台時隸屬卑南廳,同治元年(民國前五十年)總兵吳光亮實施東政十改隸台東州,由徐賢修武員吳立貴,統率清兵五百人駐屯於水尾(現瑞美國小校址)墾荒屯田,因土地肥沃,聚居日眾,成為東台要津,至民國十四年東線鐵路開通,火車站設於水尾西方一公里半處,附近形成聚居之地,水尾自然分為兩個部落,指稱火車站附近為水尾,原來之水尾稱為舊水尾。
目录
沿革
1937年實施自治,改為瑞穗庄,設庄役場於瑞穗,隸屬於花蓮港廳,直轄瑞穗(含水尾、舊水尾、打麻園山腳等部落),舞鶴(含掃叭頂、加納納、馬立雲等部落),鶴岡(含烏漏、屋拉力、青山等部落),奇美(原稱猴子山)白川、大和(含加禮灣、乾真巷、大農場、阿羅朗等部落)等地區。台灣光復後依據政府施政方針,設瑞穗鄉全轄區以分村劃鄰將瑞穗劃分瑞穗、瑞美、瑞良、瑞西(祥)、瑞北、紅葉等六個村,白川劃分為富源、富民、鶴岡、奇美等三村計十六個村。1946年花蓮縣新設立光復鄉及萬榮鄉行政區域重劃,將大和、大豐、大農三個村劃併光復鄉,另紅葉,馬遠二村劃併萬榮鄉。
面積
瑞穗鄉隸屬花東縱谷的花蓮縣,位置於東經121.5度,北緯23.5度,東有海岸山脈,與太平洋為鄰,西臨中央山脈,南有盛產天鶴茶的舞鶴台地,是北回歸線上最美麗的鄉城,總面積135.5862平方公里,河洛話稱為「水尾」,設治始於1854年,清咸豐四年,沈葆禎治台時隸屬卑南廳,1862年,清同治元年總兵吳光亮改隸台東州。日本國時代,鑒於此地稻米結穗累累,將神社「豐葦原之瑞穗國」之字句,將水尾改稱為瑞穗。1937年設區役場隸屬於花蓮港廳,1945年民國34年國民政府遷台設瑞穗鄉,轄區劃分瑞穗、瑞美、瑞良、瑞祥、瑞北、舞鶴、鶴岡、奇美、富源、富民、富興等十一村。主要河川為秀姑巒溪、紅葉溪、馬蘭鉤溪。
地形與地勢
瑞穗鄉因濱臨東部海岸山脈縱谷區,地形頗富變化。東部臨海岸山脈,西部臨中央山脈,平地較少,標高175至600公尺之間麻子漏溪,由北向南與西邊之紅葉溪匯集沖積成為中間地區之精華地帶,為主要之農業地區。另外境內包括舞鶴、奇美地區則屬於山坡地地形,盛產茶、水果等農產經濟作物。 本鄉基地之地形係由秀姑巒溪各支流匯集所形成的錐型山麓沖積扇地形,除江布南山東側山麓之地形較為起伏陡峭外,其餘大部分區域因為瑞穗鄉的主要農牧業生產地區,地勢極為平坦。虎頭山腳及舞鶴山二地則屬大南澳片岩的玉里層紅葉段。玉里層紅葉段係以黑色至灰黑色雲母片岩為主,夾有少數厚度在十公尺以下的灰黑色至灰色絹雲母-石英片岩、綠泥片岩、淡青灰色絹雲母-綠泥岩-石英片岩與角閃片岩,以及一個厚二十公尺的蛇紋岩凸鏡體。本案規劃範圍內雖然沒有斷層通過,但依據相關之地質資料得知,於基地附近有二條活動斷層存在,均為變質作用後之構造,由東向西分別為中央山脈活斷層及玉里活動層;其中與台九現省道平行的中央山脈活斷層距離本基地僅十餘公里,日後應嚴防其所可能造成的損害。除西側山林地區屬崩積土外,其餘大半區域則為由礫石、砂及黏土組成之片岩沖積土,其土色呈灰或棕灰色,土層深度通常僅有15至30公分,土壤質地自壤土至砂質壤土,有一大部分為含石礫者。由於土層極淺又含有多量石礫,因此應加強該土壤之改良,不僅須增加土壤之深度,並去除過多的石礫,加強排水及改善土壤性質亦為形成為優良土壤的必要手段。
地震
東部區域因地質構造頗為複雜,地震常發生在斷層附近,發生頻率約佔台灣地區的52.7%,頻度大但少有破壞性強震發生。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集集大地震後,內政部營建署依最新強地動資料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修正台灣地區建築技術規則耐震設計,依震區水平加速度係數將全省劃分為地震甲區及地震乙區,花蓮地區因屬於地震甲區,故於本案若配置有結構體設施,設計時其對應之加速度係數應採用0.33g 。
溫泉部落
溫泉部落位於本基地西隅處,瑞穗溫泉旁的瑞祥村聚落,距瑞穗火車站約五公里,屬於秀姑巒阿美族之溫泉部落(Wnsing)。早在日據時代以前,該部落原居住在現今的萬榮鄉紅葉村(舊名為高藥Koyo),因當時住在深山的太魯閣族(Taroku),經常利用深夜下山至 Koyo竊取農作物及獵人頭,依據老一輩族人的說法,他們所獵下人頭乃是用來祭祀他們的祖先,以求農作物(芋頭、小米…等)的豐收,後因日據時代政府要求太魯閣族人下山居住,若不從就要用武力驅趕下山,遂使得太魯閣族(Taroku)因此下山至 Koyo與阿美族人同一部落,由於阿美族人害怕太魯閣族有獵人頭的習慣,便紛紛逃離至各秀姑巒溪阿美族部落,有的族人則遷移至目前的瑞祥地區形成現在的溫泉部落[1]
自然環境
林相生態
就區域性之集水區而言,本基地係位於秀姑巒溪之流域範圍,基地南緣緊鄰發源於虎頭山的紅葉溪,東側有富源溪,西、北兩富源溪支流蜿蜒流過;規劃範圍內供農業生產使用之灌溉水圳呈現縱橫阡陌景象。
就區域性之集水區而言,本基地係位於秀姑巒溪之流域範圍,基地南緣緊鄰發源於虎頭山的紅葉溪,東側有富源溪,西、北兩富源溪支流蜿蜒流過;規劃範圍內供農業生產使用之灌溉水圳呈現縱橫阡陌景象。動物區內除一般農村鄉野地區常見的昆蟲類、兩棲類及爬蟲類等小型動物外,由於沿著溫泉路兩側設有多處的乳牛牧場,故『牛』可說是本基地主要的動物種類。植物可概分為山林雜木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河岸植物群落及溫泉路行道樹等四類:
- 【山林雜木群落】
位於基地西北隅的虎頭山,係為在自然演替的過程所形成的雜木林植物相,喬木層以樟科、桑科植物等為代表,另有山黃麻、構樹、血桐、野桐、銀合歡等,灌木叢以柃木、山黃梔、馬櫻丹為代表,草木層則以含羞草、昭合草、紫花藿香、牽牛…等為主。
- 【人工植物群落】
由於本基地大部份區域為瑞穗鄉的主要農牧業生產區,除有佔地面積廣闊的牧草外,文旦、檳榔、鳳梨花…等農作蔬果亦隨處可見;而在瑞祥村社區的居家院落裡,則多為原住民聚落常見的植物,頗具民族風味之特色。 河岸植物群落:紅葉溪河床處多為五節芒、甜根子等禾本科植物及低矮的灌木叢。
- 【溫泉路行道樹】
溫泉路沿線兩側之行道樹幾經更迭後,目前主要樹種為葉形近似羊蹄甲,俗稱為「香港櫻花」的艷紫荊(Bauhinia blakeana),株距約為4公尺,其間夾雜有他種喬木植栽(台灣櫸)。
氣象
依據中央氣象局成功氣象站2006年至2014年統計平均資料顯示,瑞穗鄉由於有北迴歸線經過,四季氣候適中,雨季集中於五月至十月,且雨量充沛適合農業生產,故全 鄉農特產品豐盛。
- (一)氣溫:全年平均氣溫約在23.9℃左右,其中最低溫12.5℃ 發生在一月份,七月份最高溫曾達到34.4℃;由於成功氣象站鄰近海濱,而瑞穗地區因受到海岸山脈的阻隔,其全年氣溫應會略高於以上之數值。
- (二)相對溼度:年平均相對溼度約為 76.6% ,而全年中以十二月的相對溼度71.9%為最低,六月的相對溼度82.1%為最高。
- (三)降雨:平均降雨日數為 14.6天,平均降雨量約計為172.5毫米,大都集中於每年五月至十月間,其中以九月份的降雨量 358.6毫米為最多;由於該期間多雷雨及颱風,降雨量大,且降雨率頗強,因此常常造成災害。
- (四)颱風:台灣地區位於太平洋西部,夏季多有颱風來襲,東部地區為颱風登陸次數最多的地帶。依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資料得知,在1899~1998年的十年期間,共有176次颱風登陸台灣,其中有120次掠過花東地區,約佔了百分之八十。
景觀特色
瑞穗鄉堪稱是北回歸線上最美麗的鄉鎮,全鄉農業發達,舞鶴台地栽種的蜜香紅茶、鶴岡文旦更是極具代表瑞穗的農特產。每逢酷夏正告泛舟季節,皮筏衝浪急穿而過,歡笑陣陣散播於溪上,累了還能到附近的牧場餵牛,品嘗鮮奶套餐,或是到矗立在舞鶴台地上的巨石史前遺跡-掃叭石柱拍照連念,喝杯舞鶴茶或咖啡,望向綿延不絕的中央山脈,徜徉在悠閒的好山好水。冬天到來泡溫泉洗去一身疲倦紓解筋骨,度過優遊自在的假期。[2]
推薦景點
瑞穗牧場
瑞穗牧場為花東縱谷花蓮縣瑞穗鄉酪農區,介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的瑞穗噴灌區與紅葉溪畔,風光明媚,水源潔淨,空氣新鮮,草原豐富,具發展畜牧業潛力;所謂瑞穗牧場事實上是指瑞穗鄉所有牧場的統稱,瑞穗鄉為花蓮縣最大的乳牛養殖區,佔地40甲,共飼養了近 300 頭的荷蘭種乳牛,瑞穗牧場鮮奶品質濃郁香醇,曾經連續三年拿下全省酪農評比第一名的榮耀。
1987年在政府輔導下,由10戶酪農所共同組成的瑞穗牧場,選定在地勢平淡、道路、排水電力等公共設施完善的地方,種植牧草,興建牛舍,自美國進口高登錄荷蘭種乳牛飼養。
瑞穗牧場在經過酪農朋友們的經營下,已經成為全省知名酪農區。瑞穗牧場的乳牛經過懷胎280天就可誕生新生命,而且分娩後乳牛的泌乳期有長達305天,平均每頭乳牛一天可生產20多公斤的乳生,為了幫助小牛抵抗外界病源體小乳牛只喝前一週的初乳,往後所生產的鮮乳經過加工就成了人們喝的鮮乳囉!瑞穗境內多山坡地、水質純淨的特色,乳牛擁有寬闊的空間,成功孕育「統一瑞穗鮮奶」,而統一瑞穗鮮奶的初乳來源,就是來自紅葉溪畔的瑞穗牧場,也由於統一公司在各大媒體的宣傳,已成為高品質鮮乳的代名詞;此外,由於瑞穗鄉的好環境,「天鶴茶」也成為著名飲品之一。[3]
吉蒸牧場
瑞穗鄉有兩處牧場,一處是廣為人知的瑞穗牧場,另一處便是位在秀姑巒溪泛舟遊客中心旁的吉蒸牧場,吉蒸牧場是花蓮縣無毒農業主要推廣地,佔地大約十公頃,處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原是以生產鮮乳為主的酪農場,現已轉型為提供酪農生態及自然綠地的休閒園區。牧場主館設有商店及用餐區,香醇濃郁的牛奶製作成各種乳製品,在夏天來杯牛奶冰淇淋、鮮奶饅頭;在冬天大啖香濃的牛奶鍋。
園內還有大片草地及步道、生態池、景觀樓和可愛動物區等全都免費對外開放,寬廣的綠地,寧靜的氛圍和可愛的小動物,是個非常適合親子遊玩的生態牧場,體驗與自然相鄰的清幽,提前預約還可參加牧場提供的DIY活動,或餵食山羊、迷你馬等動物,體驗不一樣的農場風情[4]
北回歸線標誌公園
北回歸線標誌公園位在花東縱谷瑞穗舞鶴台地,介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白色日晷造型的北回歸線標誌,是旅客經過舞鶴台地時必拍照的景點,而公園內周遭設有巨大茶壺造型的裝置藝術、廁所、休憩區,在公園兩側的木製迴廊中,設有許多跟天象、氣候、節氣、地球科學等相關的解說牌示,夏日時這裡還會舉辦夏至235的活動,吸引人潮前來探訪吃美食、看表演。在臺灣一共有3處設置北回歸線標誌,分別在嘉義水上鄉、花蓮瑞穗鄉、豐濱鄉。其中瑞在瑞穗的北回歸線標誌設立於1933年,放在瑞穗火車站的西側,爾後因東線鐵路拓寬才遷於現址。不過,北回歸線通過台9號省道的確實地點,其實是在目前北回歸線標誌以南大約兩公里的地方[5]。
舞鶴遺址
舞鶴臺地是阿美族聖地,也是重要的臺灣史前文化遺蹟。二支巨大石柱擎立於曠野之中,尤見其高挺不拔的原始氣質。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致優美,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現已整理為石柱公園,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6]。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位於花東縱谷中段秀姑巒溪與紅葉溪匯流口西南側隆起、稱為舞鶴台地的古老紅土河階地上。考古遺址範圍南北長約600公尺,東西寬約400公尺,形狀似橢圓弧形。
根據中央研究院郭素秋女士於2012~2013年進行的調查與研究,遺址內涵含括距今約3,000~2,400年前的麒麟文化、約2,100~1,600年前的花岡山上層文化,以及約500年前以降的晚期靜浦文化(阿美文化),本考古遺址過去曾稱為「掃叭遺址」,而現名稱的Satokoay為阿美語(石柱所在之地),為在地原住民族對石柱所在空間的命名;「舞鶴」則為日治時期本考古遺址的名稱。為尊重原住民族部落傳統名稱與本考古遺址最初命名。[7]
瑞穗溫泉
瑞穗溫泉、紅葉溫泉與安通溫泉為花蓮三大溫泉區。瑞穗溫泉發源於紅葉溪上游,和紅葉溫泉及安通溫泉號稱花東縱谷的三大知名溫泉區[8],其中略帶金黃色的瑞穗溫泉有著生男之泉的美名;而較靠近山區的紅葉溫泉,水質清澈無味。
瑞穗溫泉是全臺唯一的碳酸鹽泉,屬於弱鹼性的「氯化物碳酸鹽泉」,泉溫48℃,當泉水中的鐵質遇空氣即氧化成淡黃濁,會在水面形成一層略帶鐵鏽味的黃濁色結晶物略帶鹹味,稱為「湯花」或「溫泉花」,因此被也稱作黃金之湯。1919年(民國8年)被日本人開發,當時被稱作滴翠閣,為當年數一數二的高級度假旅館[9]。許多初次來訪的旅客,誤以為是泉水不潔而遲疑;其實深諳溫泉功效的日藉旅客,還專程到此泡泡這種水面浮著鹽結晶的泉水[10]。
富興森林小火車
富興森林小火車,位於台灣花蓮縣瑞穗鄉富興村。富興社區為全臺最大的土鳳梨產地,每到7月至9月的鳳梨產季時,富興的鳳梨田中長滿一顆顆飽滿多汁的鳳梨。輕軌小火車全長1314公尺,是情侶、全家出遊拍照的地方,坐著富興森林小火車,邊聽司機介紹人造林生態、鳳梨的品種,到了520公尺便會停下來,讓人休息、下來走走,看看美麗的夢幻湖,留下美好的回憶。臨走前,不妨帶上新鮮好吃的鳳梨或農特產品回家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