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皖山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皖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是铜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位于东经109°11'-109°14'、北纬27°30'-27°32'之间,东南临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接新晃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西与黔东南州岑巩县接壤,北与铜仁市碧江区、江口县毗邻。辖2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6个乡,70个行政村、14个社区,972个村(居)民组,县域面积842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2013年),其中侗族主体少数民族8.3万人,占总人口79.4%。2012年,万山区生产总值208023万元。

万山区因盛产朱砂、水银而成为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朱砂王国”。 2009年3月万山特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是贵州省唯一享受国家政策扶持的资源枯竭型城市。[1]

历史沿革

夏商为荆州之域,周朝时属楚,秦朝时属黔中郡,汉朝时属武陵郡,魏晋南北朝初属武陵郡,后属东牂牁郡,隋朝时属辰州,唐朝时属锦州,宋朝时属沅州。

元至六十四年(1277年),置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黄道溪野鸡坪蛮夷长官司,均属于思州安抚司。

明朝洪武初,万山、黄道、施溪等3个土司隶属关系沿元未变。洪武五年六月十三日(1372年),大万山司随思州宣慰司改属湖广行省;施溪漾头司迁治平地寨,改称施溪长官司,隶属湖广沅州卫,洪武六年(1373年),又改属于思州慰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务程龙鳌、坪岳溪、都坪等蛮夷长官司并入黄道溪长官司,迁治武陵坪(今黄道侗族乡街上平溪寨),仍隶属思州宣尉司。后思州宣尉使田琛与思南宣尉使田宗鼎争砂坑有怨,举兵相攻,琛称天主,朝廷敕镇远侯顾成以兵弹压。事平,革除思州、思南二宣尉司,设贵州布政使司。以思州宣尉司地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4府,以思南宣尉司地置思南、铜仁、乌罗、镇远4府,上述8府均隶属贵州布政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二日(1414年),大万山长官司划属铜仁府管辖,黄道溪长官司,施溪长官司划属思州府管辖。

清朝实行“土改归流”的政策,自雍正以后,土司大部分被裁撤,大万山长官司由铜仁府派流官直接管理黄道溪长官司和施溪长官司由思州府派流官直接管理。光绪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880年)贵州巡抚岑毓英奏准,将铜仁县移治江口,而将省溪司(今江口县)流官吏目改驻大万山,于是大万山又名省溪,治万山城内(今解放街),仍隶属铜仁府。

民国二年8月(1913年),设置省溪县。省溪县成立初隶属贵州省黔东道(又名镇远道)。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黔东道,省溪县直隶于贵州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元月(1935年),省溪县隶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民国二十六年11月(1937年),铜仁改称第六、七两个行政督察区合并成立新的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省溪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销省溪县,其辖地并入玉屏县和铜仁县。

1949年,属玉屏县第六区。1958年12月划属铜仁县,建万山公社。1961年8月,又划属玉屏县恢复万山区。1966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万山特区隶属铜仁地区。1968年9月24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万山特区,建立万山镇,直属铜仁地区。1970年8月8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万山特区。仍属铜仁地区。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设立万山区。[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6年2月22日,建立万山特区,明确“万山特区的行政区划为现属玉屏县万山区的高楼坪、黄道、新庄三个公社和现属铜仁漾头区的敖寨公社,隶属贵州省铜仁地区”,同年5月1日建立万山特区人民委员会。

2011年11月,原县级铜仁市的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划入万山区。

2013年5月,撤销万山区茶店镇建制,设置茶店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14年6月,万山区下辖1镇、2个街道、4个乡,分别为万山镇、谢桥街道、茶店街道、高楼坪侗族乡、黄道侗族乡、敖寨乡、下溪乡。[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东经109°11'-109°14'、北纬27°30'-27°32'之间。 东南临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接新晃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西与黔东南州岑巩县接壤,北与铜仁市碧江区、江口县毗邻,总面积842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万山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集山、水、林、洞为一体。 全境地势东低西高,中部隆起。东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深谷密布,西部丘陵,地势开阔平缓。境内的地层,绝大部分属海相沉积,厚度巨大。地层呈北东、北北东向带状分布,从东到西,依次出露有板溪群、震旦系,局部地方覆盖有第四系。属武陵山系,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的东南部,地势东部底、西部高、中部隆起,自中部向东南三面倾斜。北东南三面海拔在600米以下,西部海拔700—800米,中部858米。区内最高点米公山海拔1149.2米,最低点在下溪河出境处(长田湾)海拔270米。万山特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江南古陆西缘褶皱带,区域构造线主要表现为北北东向,特区位置与万山半背斜基本一致。区内地层呈北东、北北东向带状分布,从东至西由老至新依次出露有:上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产状一般为2350—3270∠80—100。

气候

万山特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4.3度,年极端最低气温-10.4度,七月为最热月,其平均气温23.9度;一月为最冷月,其平均气温2.0度;年较差21.9度。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1715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5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74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整体具有冬暖夏凉、冬长秋短、雨水充沛、水热同季、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主要灾害性天气

特区气象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凝冻、倒春、暴雨、冰雹、大风、夏旱、秋绵雨、雾、强降温等。

主要气象要素指标(年限:1977--2003)

气温:年平均气温13.4度(周边县市17—18),年极端最高气温34.3度(周边县市39--41),年极端最低气温-10.4度(周边县市7--8),七月为最热月,其平均气温23.9度(周边县市27--28);为最冷,其平均气温2.01斐(周边县市5--6):年较差21.9度。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715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54毫米,平均比周边县市多150--200毫米,年平均降雨数为170天,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24天,年严均暴雨4次,年最多暴雨7次,日最大雨量228.7毫米。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3%,比周边县市多4--5%。

积雪:年均降雪15天,连续最长积雪日数20天,最大雪深26厘米。

雨淞(凝冻):年平均凝冻2天,最长连续凝冻28天。

雾淞(气温在零下3℃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冻结在地面物体上的现象):年均10天,属于南方地区罕见。

风:年平均风速2.1米/秒,最大风速23米/秒, 平均大风日数1.2大。雨、雾扫:年平均147天。

水文

万山区境内的河流都是山区雨源型河流。由降水补给溪河径流,主要河流有4条,年径流量2.22亿立方米,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7公里。分水岭为东南—北西向,东南起笔架山,向北西经上黄茶、张家湾、滚子冲、琴门,平面呈顺时针到卧“S”形。地下水年总储量0.758亿立方米,主要由降雨补给。[4]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万山区有家禽2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30余种,鱼类资源20余种。原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繁多。珍稀动物有斑羚(俗称岩羊、野羊)、穿山甲、林麝、水獭、红腹锦鸡、灵猫、豹猫。

植物资源

万山区自然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及灌草丛。 粮食作物20余种,经济作物26种之多,木本植物近100种,野生牧草资源1000至1200种,药材资源700至900种,常见的有50种之多。万山野生中药材较丰富,以银花、生首乌、百合、葛根、杜仲、半夏等为多。代表性常绿树种有甜槠栲、石栎、木荷、木莲等,在混交林中有落叶树种水青冈、亮叶水青冈、间有枫香、槭树、杨树和板栗等。常绿林的次生林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松杉混交林、油桐、油茶林,以及次生的灌丛草坡或石灰岩藤刺灌木丛。在米公山北坡还保存有较完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南坡有维C含量非常丰富的野生猕猴桃,极具开发价值。万山也有较稀有的物种,代表为“雪花树”,其树在冬季下雪时开花。

矿产资源

到2013年,万山区初步探明的矿种有汞、钾、锰、钒、钼、铜、锌、大理石、磷、重晶石、石灰岩、白云岩等20多种,其中钾矿石远景储量50亿吨,磷矿储量7000万吨,锰矿储量1500万吨以上,重晶石储量218.8万吨,石灰岩储量10亿吨,白云岩储量20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

万山特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区水资源总量为2.3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3938立方米。因地势较高,河流均系源流,水力资源可开发量0.27万千瓦。现已开发青龙电站、屯坪电站、犁坳电站。中小型水库8座,总容量535.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的25.7%。[5]

区域经济

综述

2012年,万山区生产总值20802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1年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491万元,比2011年增长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3327万元,比2011年增长17.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5424万元,比2011年增长1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205万元,比2011年增长25.1%。三次产业的结构由2011年的28.0:43.5:28.5变为26.2:44.9:28.9。三次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分别为:13.0%、45.0%、4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 2.3%、7.8%、7.4%。

第一产业

2012年,万山区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5234万元,比2011年增长15.3%,其中:农业产值48046万元,比2011年增长14.2%;林业产值2082万元,比2011年增长9.7%;牧业产值30141万元,比2011年增长18.2%;渔业产值2485万元,比2011年增长18.3%;农林牧渔服务业2480万元,比2011年增长7.7%。

2012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2011年基本持平。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906公顷,比2011年下降5.77%,其中夏收粮食面积1463公顷,比2011年下降43.16%,秋收粮食面积11455公顷,比2011年下降5.1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57公顷,比2011年下降20.43%;蔬菜播种面积3968公顷,比2011年增长11.93%。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与2011年有增有减。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53954吨,比2011年增长11.15%,其中:稻谷总产量30629吨,比2011年增长25.28%。油料产量3388吨,比2011年下降28.34%,其中:油菜产量2330吨,比2011年增长30.03%;水果产量5555吨,比2011增长126.27%。

第二产业

2012年,万山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10亿元,比2011年增长45.8%,其中:轻工业实现总产值3.84亿元,比2011年增长3.2%;重工业实现总产值25.26亿元,比2011年增长55.6%。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1年增长32.7%。全年实现铁合金产量82795吨,比2011年增长44.0%;精制茶5231吨,比2011年增长55.1%;汞产品产量541吨,比2011年增长3.2%;饲料36352吨,比2011年增长100.3%;精制食用植物油3235吨,比2011年下降44.8%。

2012年,万山区建筑业增加值669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1年增长26.1%;全区资质以上登记施工单位签订合同额达9425万元,比2011年增长206.2%;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032万元,比2011年增长32.1%;竣工产值5032万元,比2011年增长106.2%;房屋施工面积5.33万平方米,比2011年增长34.3%。

第三产业

2011年,万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18万元,比2010年增长18.1%,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销售额84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8.3%;乡村实现消费品销售额5862万元,比2010年增长17.9%。

2011年,万山区旅游收入1.06亿元,比2010年增长125.3%,接待游客数19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38.6%。[6]

社会事业

教育

2012年万山区各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达8538万元,比2011年增长82.2%,2012年年末,全区有普通中学5所,在校生3379人,比2011年增长16.6%,其中:女生1549人,比2011年增长10.6%;2012年,全区有小学30所,有小学在校生4689人,比2011年下降3.0%,其中女生2069人,比2011年下降4.3%。

文化

截至2012年,万山区有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有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4个;建成农村地面卫星接收站9703座,比2011年下降4.5%。

卫生

截至2012年,万山区有卫生机构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所。卫生技术人员132人,其中:医生38人,注册护士49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56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80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8.7%。[7]

基础设施

2011年,万山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8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0年增长10.7%。全区公路通车里程484公里,比2010年增长7.8%。机动车保有量260辆,比2010年增长13.0%。

2011年,万山区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597万元,比2010年增长0.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66万元,比2010年下降8.0%,邮政业务总量431万元,比2010年增长33.44%。2011年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8236户,移动电话用户33884户,互联网用户2773户,电话普及率为64.2部/百人。

历史文化

万山鼟锣

万山鼟锣盛行于境内黄道、下溪、敖寨侗族乡,有千年历史,1994年黄道侗族乡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鼟锣艺术之乡”。鼟锣以锣、鼓为主,辅之其它乐器和用具。侗乡人民共演练成闹年锣、喜庆锣、敬神还愿锣、辞诵锣、充锣、丧锣、“三锤锣”、“九锤锣”、“两头忙”、“三道齐”等60余种不同形式和曲调。

讲吉令

生活在万山境内的侗族同胞,在婚丧嫁娶、修房建桥、出行动土前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消灾赐福。侗族很多祭祀活动中都有“讲吉庆”这一重要环节,它是主持人(寨中有威望的长辈或道士)为信士(主家)祈祷神灵赐福的一个祭祀过程。在“讲吉庆”中有祈福语言和祝福语句,当地人叫“吉令”。祭祀不同的神灵,讲不同的吉令;操办不同的事,送不同的祝福。

请七姑娘

请七姑娘,就是将天上七姊妹的七姐请下凡间来,在万山侗乡又叫猜七姑娘。猜七姑娘是一种带有神话传奇的娱乐活动,一般选在天气比较晴朗的夜晚举行。地点选在农家堂屋比较宽敞的人家,参加活动的人数有七到十个不等。其中一位主持者(多为年长的妇女),叫猜七姑娘的师傅,其余为被猜者,但被猜者必须是未结过婚的少男少女,就是人们说的童子娃娃。<

风景名胜

万山矿山公园

中国汞都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是2005年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首批28家国家矿山公园之一,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中的汞都国家矿山公园主要以万山城区的汞矿矿业遗迹为核心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一期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汞都博物馆、苏联专家楼景区和黑硐子、仙人洞古代采矿遗址景区及冷风洞、大坪坑、冲脚地质生态恢复示范点等景点景区。

仙人洞遗址

在通往仙人洞的山梁上有一个佛道合一的小寺庙——威灵寺。威灵寺即是一位白髯飘飘的道长传道、炼丹之处。长年累月,在儒道释相互渗透的岁月中,形成了一座寺庙,是矿工进洞前必拜的场所。威灵寺往下百余米,有一尊独峰拔起的仙女石。仙人洞内可容纳千人的厅堂大体分为上、中、下三层。厅堂内壁坑道纵横交错,枝蔓横生,与黑硐子遗址连成一体,形成巨大的地下网络。坑壁有许多标记,是古人用以标明矿床及掘进方向的记号,并便于矿工在漆黑、幽深的洞中不致迷途。顶棚硕大的疤痕,就是当年“以火攻石”的印记,是明代“大万山汞办局”科技状况的真实记录。

黑硐子遗址

黑硐子采矿遗址是始自秦汉时期的重要开采场所。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 点文化保护单位。深切的峡谷地貌,使峭壁上形成了较多汞矿露头,为古人采砂炼丹提供了先决条件。遗址绝壁高约100米,凹槽的弧长约150米;绝壁上开凿有数十个洞口,洞口的里面层层叠叠,上下贯通,形成巷道27条,有些地方的采矿坑道多达5层;10余条主巷道绵延数百米,与新中国贵州汞矿一坑的采场连为一体;洞内有古代矿工遗留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等遗迹。[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