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濕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相對濕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氣中水汽壓與相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或濕空氣的絕對濕度與相同溫度下可能達到的最大絕對濕度之比。也可表示為濕空氣中水蒸氣分壓力與相同溫度下水的飽和壓力之比。
定義
相對濕度(Relative Humidity ),用RH表示。表示空氣中的絕對濕度與同溫度和氣壓下的飽和絕對濕度的比值,得數是一個百分比。(也就是指某濕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質量與同溫度和氣壓下飽和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質量之比,這個比值用百分數表示。例如,某機房平常所說的濕度為60%,即指相對濕度。)
測量工具
最原始的溫濕計就像是老式醫療用的那種溫濕度計,測定幹球溫度,然後與濕球溫度比較差度(即乾濕差。當溫度一定時,乾濕差大,表示空氣中濕度小),在刻度盤中查出現在實際的相對濕度的值,來得知現在空氣的濕度狀態。現在大部分採用特種感溫感濕材料製成的溫濕計,有的更加上機械旋轉裝置構成溫濕自動記錄儀,CCTC 現在普遍使用這種溫濕記錄儀。
應用
相對濕度常用於氣象預測之中。它反映了降雨、有霧的可能性[1]。在炎熱的天氣之下,高的相對濕度會讓人類(和其他動物)感到更熱,因為這妨礙了汗水的揮發。人類可以從而制訂出酷熱指數。香港天文台會因應溫度和相對濕度,而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另外,秋冬兩季和初春,香港受到東北季候風帶來的乾燥大陸性氣流影響,濕度通常較低,風速通常較高,任何物品,不論室內或戶外,都會變得乾燥,火警更容易發生。遇上陽光普照的天氣,情況便會更為嚴重,即使是星星之火,轉瞬間便會釀成火災。天文台在決定是否發出火災危險警告時會根據有利於火警發生及擴散的天氣因素,如低濕度及高風速,以及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有關草木乾燥情況的資料。
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每到冬季,氣候異常乾燥。保持室內相對濕度可預防感冒。據測,在北方地區120個供暖日中,僅有2.5天達到健康濕度,另有研究表明,室內空氣污染是室外的5—10倍,所以冬季許多人缺少濕潤、潔淨的空氣。科學家通過對流行病的研究發現,在乾燥的冬季,白喉、流感、百日咳、腦膜炎、哮喘、支氣管炎等的發病率顯著增加,導致上述疾病的原因很多,除了冬季溫度偏低、溫差變化大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外,還有如下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環境相對濕度過低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強的革蘭氏陽性菌繁殖速度加快,而且隨粉塵擴散,引起疾病流行。其二,環境相對濕度過低可使人的呼吸系統抵抗力下降[2],誘發和加重呼吸系統疾病。
目前市場上各種加濕器,可將相對濕度控制在最適合人體的濕度範圍內,既可抑制病菌的滋生和傳播,還可提高免疫力。
視頻
相對濕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氣象科學體系基礎知識,豆丁網
- ↑ 據生理學家研究濕度對人的影響,道客巴巴,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