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碑刻 |
中文名: 碑刻 外文名: inscriptions on a tablet 拼 音: bēi kè 词 意: 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 一般理解: 用书法体刻在碑石上的书法 文 献: 《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 |
碑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ēi kè,意思是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一般理解为用书法体刻在碑石上的书法。[1]
释义
碑帖。亦指有文字的碑石。
出处
《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 宋洪适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蔡中郎 辈不能为,以黄初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岂魏人笔力可到!”
《宋史·吕文仲传》:“ 太平兴国中,上每御便殿观古碑刻,辄召文仲与舒雅 、 杜镐 、 吴淑 读之。”
清顾炎武 《北岳辨》:“ 宋初,庙为契丹所焚, 淳化二年重建,而唐之碑刻未尝毁。”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金石文字》:“ 孙渊如 观察尝言:‘吾如官御史,拟请旨着地方官吏保护天下碑刻。’”
平山县三汲公社发现的大篆(籀文)碑刻,建立的时间约是春秋战国时期白狄人建立古中山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碑刻之一。《史记 · 秦始皇本纪》言:秦始皇在东巡时立下六块碑刻,今仅存《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泰山石刻》刻于前219年 ,毁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
北朝碑刻
北朝碑刻以北魏和东魏为最精,北魏书法方劲古拙,以《张猛龙碑》、《敬使君碑》、《曹恪碑》为代表作,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魏碑无不佳者”。
隋唐碑刻
正定隆兴寺内保存的《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刻于隋开皇六年(586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
元代碑刻
赵孟頫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胆巴碑》、《妙严寺记》等,危素代表作品有《御制皇陵碑》、《义门王氏先茔碑》、《蒲城王氏祠堂碑铭》等。
当代碑刻
当代碑刻最有代表性的是翰园碑林。翰园碑林占地百余亩,镶碑三千七百多块碑刻。代表人物是青年碑刻艺术家苗水彦。在开封翰园碑林、湖北元极碑林、兰州碑林、汕头兰花碑廊、汕头古莹诗苑、北京抗日战争纪念石鼓园等都有他的作品。
天下暴乱,圣人用干戈而靖之;天下静宁,圣人用道德而化之。昔者蚩尤肆残毒,孰能去焉?涿鹿有氛,孰能平焉?黄帝所以振神威而 大定也。云官纪符瑞,孰能享焉?土德成运数,孰能兴焉?黄帝所以神明德而致太平也。披史册,览五帝之旧纪;阅经籍,稽百王之大 典。以治世之法为师范,以严祀之礼立教化。大宋阐统之十有三祀,开宝纪号之五载,彝伦攸叙,万国咸宁。西逾邛之乡,东极神枢之 地,北穷绝塞,南极丹崖,靡不沐皇风而被德教。万里之斥堠无虞,四方之风雨咸若。文武并用,农战交修。师旅无六月之征,仓庾备 九年之蓄。途歌里唱,远颂近谣矣。惟我皇帝陛下,握乾符,受天命,为亿兆之主,居九重之尊。静则端拱凝旒,来八方之琛赆;动则 灵旗萃辂,荡六合之妖孽。圜丘展礼,天地享其至诚;万物效灵,人神协其佳瑞。所谓登三皇而尊五帝也。一日御便殿,顾谓辅臣曰: “前代帝王有功德昭着,泽及生民者,宜加崇奉,岂可庙貌坠而享祀寂寞乎?当命有司,便加兴葺!”辅臣承命,拜称万岁。即日颁旨:洋洋德音,无翼而飞腾域中矣。今坊州黄帝庙,即其一也。本郡守土臣,以厥功告毕,列状求文。诏以掌纶之臣,俾文之以琬琰,用纪 其修建之迹。臣谨摭旧史而扬之曰:昔者炎帝道衰,诸侯未制;惟力是恃,伊民何依?黄帝于是神聪明之德,振威武之气。雕虎一啸, 猛暴不觉震惊;神龙未起,陆梁先知悚惧。始以兵法治其乱,次以帝道柔其心。寰海尘飞,一朝尽息。修德振旅,劝务农穑。登沅湘而 逐薰鬻,无远不临;举风后而用力牧,惟贤是试。少昊颛顼,嗣其瑞云之德而宇宙清;唐尧虞舜,法其垂衣之道而域中化。天生斯民, 树之司牧。为司牧者,能以黄帝修身理国之道,以御今之世,而生民不登仁寿之域者,未之有也。天有历数,钟我皇朝。考求参订,征 祀事于前文;芷藻,荐时羞于庶殿。羽卫似巡于东海,神兵如战于阪泉。尚凭德于威灵,永垂休于黎献!虔遵睿旨谨序。(二)宋《圣旨碑》,宋仁宗赵祯嘉六年(1061)正月二十八日刻。录文如下:
圣 旨 碑
知坊州王扬庭奏:伏睹先天记具载,圣祖天尊,大帝再降,为轩辕黄帝。按图经有桥陵,黄帝葬衣冠处。及唐大历中,置庙于州北桥山 下,开宝中移(下阙)取索到本州界。小松柏约一千余根,共估价钱十贯足(下阙)上栽植。欲乞特降,指挥施行。栽了日,许坡近便 中等已下不栽。敕旨。
右奉圣旨,宜令坊州依所奏施行。如栽种数目(下阙)户内差叁户巡守。札付坊州。准此。
嘉六年正月二十八日
本州已依项圣旨,指挥差人,栽种到松柏树大小一千四百一十三根,差寇守文、王文政、杨□等三户巡查。仍免差役,并免粮税。圣祖庙道士任维素常切举照管,及具状申报。朝奉郎守尚书都官郎中知坊州军州管内农事军赐(下阙)(三)元《圣旨碑》,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二年(1325)刻。录文如下:
圣 旨 碑
皇帝圣旨,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据道人罗德信状告:西安路中部县住持道人,伏为状告,本县东古迹保生宫轩辕黄帝殿宇一处,并北 山桥陵一所,迄今异代,每年春秋官降钱数(下阙)等不畏公法之人,执把弹弓、吹筒,辄入本宫,采打飞禽,掏取雀鸟,将飞檐走兽 损坏;又有愚徒之辈,泼皮歹人,赍夯斧具,将桥陵内所长柏树林木斫伐等事,乞禁治,得此检会到,钦奉圣旨。节该和尚先生、也里 可温答夫蛮人等(下阙)祝延(下阙)圣寿。但属宫观寺院里底田地、水土、竹苇、碾磨、□林,解典库,浴堂店□□□拣什么□休差 要者,铺马祗只应休着者,地税、商税休与者□□□咱每明,降下圣旨,无得推称。着诸邑授下气力要呵休与者,别了的人每不怕那什 么钦差,除钦遵外,今据见告省府,给榜文常训,张挂禁约,无得似前骚扰。如有违犯之人,许诸人捉拿到官,痛行断罪。施行须议□ 给者。右榜省谕,各令通知。
榜示
泰定二年六月八日
书法艺术载体
碑刻,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最早的碑刻文字,首推秦朝的“石鼓文”。多数的碑刻有毛笔写件兰本或书丹上石。但有些摩崖石刻及石 窟,往往不经书写而直接用刀在石面上雕凿。无底本的碑刻不容易揣摸书写的笔法,即使根据真迹上石镌刻,也常存在笔意走样。因此 学书法应尽可能从真迹或影印本入手。当然,一些精刻精拓的碑刻拓本,走样处较少,比较正确地表现原迹的风韵意态,被誉为“只下 真迹一等”,亦可资取法。----《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将书写好的墨迹复写于平整的石板(或石壁)或木板上,然后镌刻而成。后人经椎拓,以拓本形式供欣赏和观摩、临池,称碑帖。碑刻 一般包括:碑、建筑刻石、摩崖刻石、墓志等。碑由底座、碑身、碑额组成,底座有时雕成赑屃( 乌龟 )形象,碑额则浮雕成双龙盘 绕,碑身镌刻碑文,有时碑文背面,即碑阴处或两侧均刻有文字。着名的碑汉代有《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 ,东晋有《爨宝子碑》,北魏有《郑文公碑》,唐有《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等。建筑刻石主要是在石质的 建筑物上镌刻含有纪念性或题记性的文字 ,如汉代的石阙 、石祠,北朝的石窟等均有刻石文字,著名的有汉代的《少室石阙》、 《芗他君祠堂刻石》,西晋的《枳阳府君神道阙》,北魏的《龙门二十品》等。摩崖刻石,一般刻在较平整的石壁或山崖 上,着名的有汉代的《西狭颂》、《石门颂》,北魏的《石门铭》,北齐的《泰山金刚经》,南朝的 《瘗鹤铭》等。有的摩崖刻石亦被列为碑,如北魏《郑文公碑》。墓志专门用于丧葬,内容为墓主人行状,作为书法艺术来讲,以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墓志最为丰 富,主要有《王浚妻华芳墓志》、《刘怀民墓志》、《刁遵墓志》、《张黑女墓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