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祖大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祖大寿(1579年—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是明朝末年名将,后降清。

  • 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
  •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 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后随清军入关。
  • 1656年(顺治十三年)病故于北京。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祖大寿                 出生时间         1579年
                别 称         祖复宇                 去世时间         1656年
                字 号         复宇                 出生地         辽东宁远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官 职         总兵
                民族族群         汉族                 主要成就         宁远大捷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1

430年(宣德五年),宁远城(今辽宁兴城)筑成当年,原籍安徽的军官祖庆率全家老小迁居至此,世代繁衍,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并不断提升,成为宁远望族。

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号双泉,是明朝万历年间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的次子。随辽东(今辽宁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东征西伐,因抵御蒙古骑兵作战有功,不断得到提拔,出任辽东副总兵。 [1]

祖大寿于1620年(泰昌元年)为官,授职靖东营游击,曾被经略熊廷弼上奏表彰。1621年(天启元年)为广宁(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部属,任职中军游击。

宁锦大捷

  • 1622年(天启二年),后金与明朝发生了广宁之战,明军战败,后金努尔哈赤占领了广宁,祖大寿带领部队避到觉华岛。大学士孙承宗督师,以大寿辅佐参将金冠守觉华岛。
  • 1623年(天启三年),孙承宗和袁崇焕修筑宁远城墙,祖大寿负责宁远城工程,将城墙加高增厚,加强防守功能。
  • 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攻打宁远,祖大寿参与了宁远保卫战。
  • 1627年(天启七年)农历五月,后金皇太极率军攻宁远,祖大寿再次参与,既宁锦大捷。
  • 1628年(崇祯元年),明朝任用袁崇焕督师辽东。同年农历六月,祖大寿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2]

后金皇太极曾经给祖大寿写信,商议派遣使者吊唁明熹宗之丧,并且恭贺新君崇祯登基,祖大寿回信拒绝了皇太极的要求。 [3]

满门皆荣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今辽宁凌海市)、锦州诸城。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明朝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4]

己巳之变

皇太极打锦州、宁远不下,便改变了战略,于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率一万四千人从蓟门方向攻入长城,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守,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北京城,到达北京城下袁崇焕要求关宁军入城,被崇祯帝所拒绝,在广渠门外安营。皇太极亲帅主力进攻满贵的宣大军,派遣莽古尔泰,阿济格等贝勒率军进攻驻扎广渠门的关宁军。满桂命副将领军出战,结果全军覆没。在城头督战的满桂据说被火炮炸伤,便去向崇祯告状说是关宁军炸伤了他,崇祯随即招袁崇焕进城不容分辩就将他下狱,随行的祖大寿浑身发抖。据此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认为祖大寿必反,并说他三天之内就会反。

袁崇焕下狱第三天果然祖大寿率关宁军径直离开京师回师辽东。由于满桂出战后金军全军覆没,崇祯不得已只能接受孙承宗的建议让下狱的袁崇焕写信将祖大寿召回以解京师之危。

收复永平

1630年(崇祯三年)春,后金军攻克明朝永平等四城,皇太极听说祖大寿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命令军队去抓人,得到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属。皇太极给祖大寿侄子一所住宅,并派兵监视。

不久,孙承宗命令祖大寿与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会师,率领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刘天禄、曹恭诚等进攻滦州,攻取滦州之后,进逼永平,贝勒阿敏等丢弃四处城池领兵返回后金。于是,祖大寿又回到锦州前线防守。祖大寿从此不轻易离开军营,生怕被东厂番子暗中抓捕。[5]

大凌河之战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祖大寿奉孙承宗之命修复大凌河城以便将关宁防线前推,但他修了不到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亲率大军将大凌河城包围,祖大寿仓促应战。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击败。他随即坚壁不出,坐等救兵。

皇太极在围困大凌河城十天后,便开始了对祖大寿的劝降工作。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采。皇太极为了进一步消耗城中的有生力量,搞了一次假增援,祖大寿盼望援军心切,急忙率军出城相迎,欲前后夹攻,实现突围,结果上了大当,被杀得大败,损失十分惨重,祖大寿再也不敢出城应战。

皇太极于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这两天先后致书祖大寿、何可纲、副将张存仁,劝其速降。但仍遭到祖大寿的拒绝。于是皇太极又亲自写信给祖大寿,他解释说:“过去杀辽民确有其事,我深为懊悔,我们早就不那样做了。至于永平屠城那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他因此也受到了严惩,希望你不要存此偏见。但祖大寿等还是不信。孙承宗组织的几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初七,皇太极再次致书祖大寿,又派降将姜新赴城中面谈。祖大寿派出一位叫韩栋的将领到金营中谈判。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寿最后下了决心,他邀后金将领石廷柱进城商议降金事宜,当晚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张存仁等四人随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营,皇太极亲自迎接,四人跪倒便拜。皇太极急忙上前一步搀扶,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然后设盛宴款待,四人被请至座中。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来到金营。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祖大寿一行。后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毕,皇太极携祖大寿手进入大帐,为祖大寿设宴庆贺。[6][5] 

逃回锦州

投降后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崇祯皇帝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

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以前的约定,即刻动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以各种理由搪塞,并且多次与清兵激战。皇太极对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一直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进攻明朝,率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屯兵,领兵偷袭多铎,多铎战败。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收兵回中后所。不久,皇太极亲自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自大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希望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绝不勉强,将军自己决定去留。上次是我释放了将军,如借会见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什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虽然屡次率队与我军发生冲突,但我知道你是在执行命令,尽自己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怀疑。”

第二天,皇太极又命令释放抓获的明军俘虏,并让他带信给祖大寿。信上说:“我在大凌河释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不清人。现在,将军应该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随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知道将军是履行诺言的人。”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7]

再次降清

  •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农历二月,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以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前锋,亲自督军包围松山。明朝崇祯帝下召命令祖大寿前去支援松山,祖大寿刚刚行军,清军就到了,于是祖大寿去宁远驻守。皇太极派遣使者去锦州告诉祖大寿的妻子,叫她以利害诱导祖大寿投降。祖大寿命令祖克勇及副将杨震、徐昌永等取道边外进取锦州,到乌欣河口;清军将领阿尔萨兰与明军交战,清军胜,斩明军八十四人,得马一百五十匹。皇太极下令停止进攻松山,后金军返回盛京(今辽宁沈阳)。于是祖大寿又进入锦州驻守。
  •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农历五月,皇太极到义州视察,蒙古苏班岱等请求归降,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等率军一千五百人前去迎接。祖大寿得知清军人少,命令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合兵七千人出击,却被济尔哈朗打败。七月,锦州外城蒙古贝勒诺木齐等预谋投降,遂持书缒城下,约为内应。信泄,清军至,大寿出城拒战,杀清军武备院卿穆护萨、护军参领觉罗兰泰、参领宏科。鏖战久,明军退守入内城,清军遂占领外城。于是皇太极命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带兵轮番攻锦州。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农历三月,皇太极再次发兵围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驻扎在松山。皇太极亲率军队切断明军粮道,明军大乱。清军趁势掩杀,总督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
  •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之后解送盛京(今辽宁沈阳),洪承畴投降清朝。
  •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三月初,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祖大寿在三月初八开城出降。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命人立刻将祖大寿送到盛京。当祖大寿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走下宝座,亲自将他扶起,好言抚慰:“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既是明军事重镇宁远总兵,又是辽东提督,统率关外明军。皇太极让祖大寿写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回信拒绝。 [6] 

因病去世

  • 1644年(清顺治元年)农历九月,爱新觉罗·福临在辅政大臣济尔哈朗的护送下,从盛京(今辽宁沈阳)抵达北京,祖大寿跟随入关。
  • 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 [6]

人物评价

  • 皇太极:“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 [8] 
  • 石廷柱:“第明国京都,倚祖大寿为保障。”[9] 
  • 梁启超:“祖氏兄弟,大寿、大弼、大乐以督师裨将,遵其方略,犹能为睢阳之守着岁余,非洪承畴之降,锦州固未易下也。”
  • 蔡东藩:“献城卖国卖友。”[10]
  • 佚名:“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11]

史书记载

  •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 [6]

参考资料

  1. 《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神宗万历二十年五月,倭酋平秀吉寇朝鲜,乃分遣其渠行长、清正等率舟师数百艘,逼釜山镇。潜渡临津,分陷丰、德诸郡。……倭已入王京,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廷议以朝鲜属国,为我藩篱,必争之地。七月,游击史儒等师至平壤,不谙地利,且霖雨,马奔逸不止,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
  2. 《清史稿》:祖大寿,字复宇,辽东人。仕明为靖东营游击。经略熊廷弼奏奖忠勤诸将,大寿与焉。天启初,广宁巡抚王化贞以为中军游击。广宁破,大寿走觉华岛。大学士孙承宗出督师,以大寿佐参将金冠守岛。承宗用参政道袁崇焕议,城宁远,令为高广,大寿董其役。方竟,太祖师至,穴地而攻,大寿佐城守,发巨炮伤数百人。太祖攻不下,偏师略觉华岛,斩冠,殪士卒万馀。太宗即位,伐明,略宁远,崇焕令大寿将精兵四千人绕出我师后,总兵满桂、尤世威等以兵来赴,战宁远城下。会溽暑,我师移攻锦州,不克,遂引还。明人谓之宁锦大捷。   明庄烈帝立,用崇焕督师,擢大寿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锦州。
  3. 《清史稿》:太宗尝与大寿书,议遣使吊明熹宗之丧,且贺新君,大寿答书拒之。
  4. 辽东豪族 .劝学网.2014-01-09
  5. 5.0 5.1  阎崇年.《清史研究》.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01期
  6. 6.0 6.1 6.2 6.3  [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7. 北京祖家街及祖大寿的传奇(组图) .中国网.2010-05-19[引用日期2013-05-04
  8. 《清史稿》:论曰:有德、仲明,毛文龙部曲;可喜,东江偏将;志祥又文龙部曲之馀也。文龙不死,诸人者非明边将之良欤?大寿大凌河既败,锦州复守,相持至十年。明兵能力援,残疆可尽守也。太宗抚有德等,恩纪周至,终收绩效。其于大寿,不惟不加罪,并谓其“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推诚以得人,节善以励众,其诸为兴王之度也欤!
  9. 辽宁大学历史系.《清太宗实录稿本》卷56.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78-10:23
  10. [辽宁大学历史系.《清太宗实录稿本》卷56.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78-10:23 清史演义第八回明守将献城卖友清太宗获玺称尊 .国学导航.2014-01-09]
  11. 辽宁兴城祖氏石坊 .中国园林网.201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