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约翰·贝内特·芬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約翰·貝內特·芬恩,原圖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约翰·贝内特·芬恩博士(Dr. John Bennett Fenn,1917年6月15日-2010年10月12日 ),美国化学家。由于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在85歲時与田中耕一库尔特·维特里希共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1],是諾貝爾獎得獎者中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

生平

1917年6月15日他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當時正值經濟大蕭條,他的父親失業,後來在肯塔基州伯里亞的伯里亞學院獲得了一份新工作。1937年約翰·貝內特·芬恩獲得了伯里亞學院的化學學士學位,並於1940年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曾進入位於阿拉巴馬州的Monsanto化學公司和位於密歇根州的Sharples化學公司工作,之後創設一間Experiment Inc.研發公司;1959年到1967年,則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之後在耶魯大學任教,1987年因70歲被強制從耶魯退休,開始著手電灑游離法(electrospray ionization,簡稱ESI)研究,在1994年轉任維吉尼亞聯邦大學,一直都還是一名活躍的研究員;2002年獲諾貝爾獎。2010年10月因併發症逝世於維吉尼亞州,享年93歲[2]

他共有兩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瑪格麗特威爾遜,1922年兩人至紐西蘭旅行,妻子因車禍逝世。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弗雷德里卡馬倫。他育有一子、兩個女兒,兩個繼女。

影片

约翰·贝内特·芬恩獲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