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耕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田中耕一 | |
---|---|
出生 |
1959年8月3日 日本富山縣富山市 |
國籍 | 日本 |
母校 | 東北大學 |
機構 | 島津製作所 |
知名於 | 軟雷射脫附法 |
研究領域 | 化學、工程學 |
獎項 |
日本質量分析學會奨勵賞(1989年) 文化功勞者(2002年) 文化勳章(2002年) 諾貝爾化學獎(2002年) |
田中耕一(Kōichi Tanaka,1959年8月3日-),是一名日本化學家、工程學家,任職於京都島津製作所。日本學士院會員。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 傳奇的開始 -- 幾乎搶走所有的鎂光燈
- 平庸的小職員,田中耕一就像哆啦a夢裡的葉大雄!
- 接獲通報得諾貝爾獎時,還以為有人惡作劇
- 搞砸實驗卻意外獲諾貝爾獎!
-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頒錯了人?
- 16年後的另一突破 -- 只需幾滴血,就能提前3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
目錄
傳奇的開始 -- 幾乎搶走所有的鎂光燈
2002年,日本學者小柴昌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隔天,島津製作所的工程師田中耕一即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寫下歷年來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最短間隔(不到24小時)。
與長年預期獲獎的小柴昌俊相比,默默無名的田中耕一被視為「上班族的諾貝爾傳奇」;田中獲獎時僅有學士學位,為歷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僅見的特例[1],加上其他特殊傳奇(以下會介紹),田中立即吸走了許多鎂光燈,這讓小柴昌俊顯得不悅,因為「媒體採訪的水準太低」[2]。
「平凡變傳奇」的那刻
田中耕一大學時是個掛科留級的「學渣」。年過四十了,仍然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魯蛇「loser」、呆板的日子。他沒有顏值,沒有特長,平凡到默默無聞。
2002年的一通電話,驚雷似地攪亂了他的人生。電話裡的人説著英文,英文不靈光的田中只聽懂了兩個詞:Congratulations(祝賀)和 Nobel(諾貝爾)。田中心中暗想:「諾貝爾獎關我什麼事?」他以為是詐騙電話,便嗯啊應付幾聲,說了「謝謝」然後就掛了電話,繼續忙手頭上的工作。[3]
這時,辦公室卻喧譁起來了,因為新聞開始此起彼落地播報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日本的田中耕一」。這一刻,日本媒體們焦急地去搜尋預設名單,學術界的科學家和教授都不認識他,學者庫也找不到他的資料,大家都在提問:「田中耕一是誰?」[4]
更誇張的是,那時田中的妻子在計程車上聽到廣播,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田中的養母正巧在家看新聞,被嚇壞似地說了句:「這人的名字怎麼跟我兒子一樣?」同事則認為是整人節目在惡作劇。沒有一個熟人相信田中會和世界級的獎項有什麼瓜葛,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田中只是個再普通不過,拿著寒酸薪水,過著看似魯蛇「loser」日子的上班族。[5]
後來,媒體很厲害,居然在網上搜到了田中的公司:名不見經傳的島津製作所。於是,大批想搶占先機的記者,一下就把島津製作所圍得水泄不通。臨時被抓住採訪的田中,還穿著做實驗用的藍色工作裝。
他侷促地走上了發布會的演講台後,憋紅了臉才說出一句:「要是能提早準備,我一定穿正裝。」此時,他的妻子在他接受採訪時「頭暈暈地」打電話來確認:「田中,這是真的嗎?」他跟妻子解釋完後,侷促不安地又面對鏡頭鞠躬。[6]
憨態可掬的畫面隨著直播傳遍全國,觀眾們都被田中逗樂了。這哪裡是高高在上的諾貝爾獎科學家,簡直就像親切的鄰家大叔 -- 因為人們早已習慣了虛偽與體面,這一刻才發現真實是多麼可貴。[7]
田中就這樣火紅了,搶占了各大頭條不說,電視節目都找上門來了,蓋過另外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成了社交網站很火紅的「平民科學家」。
那時的田中,從未想過他有登上人生巔峰的一天!但是田中自己卻也陷入了深深的愁苦:「得諾貝爾獎就是個天大的意外!我根本不配得這個獎。」[8]
儘管如此,他的故事成了勵志的典範。以下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平凡變傳奇」的」鄰家大叔「的事蹟。
平庸的小職員,如葉大雄
苦命的小孩
1959年8月3日,田中耕一在日本富山縣首府富山市一個普通的人家誕生。在他還沒有滿月時,母親便因月子病去世了。父親悲痛欲絕,只好把他抱回自己的哥哥家,拜託哥哥嫂子撫養。不久,父親也病故了。可以說,田中耕一是個苦命的孩子。
而田中的養父是個工匠,僅有微薄的收入,卻要養活奶奶、伯母、姐姐、兩個哥哥和他一家六口人的生活,所以日子好不到哪裡。不過他的養父視他如同己生,非常疼愛,一直沒有讓他感到自己是被收養的區別。直到他考上大學,要遷移戶口的時候才不得不說出田中的身世。[9]
從小沒自信、常被欺負
小時候的田中個性內向,不敢和小朋友們說話,也無法融入團體,就像哆啦a夢裡的葉大雄一樣,總是被班上的小朋友欺負。對於喜歡的女生,他也只能喜歡在心裡口難開,是個沒有自信的傢伙![10]
考進大學後,每天努力讀書,但成績仍然很差
18歲時,田中考進了日本東北大學(日本七所帝國大學之一,魯迅就是就讀這所大學的)。他學習的是電氣工程學,與化學、生化領域並沒有太大關係。[4]
當時他每天都刻苦學習,複習到深夜,但是再怎麼努力,成績依然很差,很多科目不及格。後來,因為必修德文不及格,被學校連續留級了一年。畢業的時候,他的指導老師說:「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差的學生!」[5]
夢想進SONY工作,應徴時第一輪就被淘汰
畢業後,田中想進夢想的索尼(SONY)公司,他滿懷期待的去SONY面試,但第一輪就殘酷地被淘汰了。最後到做科學儀器小公司的島津製作所工作,當個最低層的小職員,還經常會被社長痛罵。直至2002年,43歲的田中耕一直都很努力,卻也非常不幸![11]
搞砸實驗,卻意外發生「奇蹟」
被派為實驗人員
在田中26歲的時候(1985年),發生了一件徹底改變他人生的大事。公司有次為了開發新儀器,是用來測量「生物大分子」的質量,必需進行化學實驗,指派沒有什麼化學專業背景的田中作為實驗人員,要測定生物大分子的品質。田中得知消息後差點暈過去,他的化學程度只有中學水準,如果把這次實驗搞砸了,可能會被掃地出門,所以,只能硬著頭皮接受了任務。[1]
把實驗完全搞砸了
在一次測量實驗中,因為田中過於緊張,不小心將丙三醇(俗稱甘油)當成了丙酮醇倒進了試劑鈷超細金屬粉末中。就在這時,他覺得這試劑還挺貴的,扔了太可惜,他想,甘油只要揮發完,鈷粉還可以繼續使用,於是把鈷粉放進真空室抽乾。之後,他突然想到,雷射的能量可以加快甘油揮發,便對鈷粉進行照射。他想知道甘油是否完全揮發,所以打開監控設備。
此時,田中注意到背景值中出現從未有的微弱"訊號峰"。多次收取數據,這個"訊號峰"都沒有消失,始終出現在同一位置。這表示加了甘油的鈷粉,可以使「生物大分子」脫附游離。田中使分子量超過10000道耳頓的分子脫附,而偵測到訊號。[12]
意外發生「奇蹟」,還發表了學術文章
長期以來,用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測量分子量,最多只能測定分子量1000道耳頓的化合物,這是化學界的基本知識。妙的是,田中當時不知道這個常識,所以一路鑽進去,做出重大突破。
萬萬沒想到,奇蹟發生了!他分離出了分子量超過10000的化合物!可是,過段時間,等到甘油完全變亁後再去測量,卻又無法測定了。此時,田中意識到這種基質(甘油)確實可以提高測定的分子量。
田中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了分析儀器。然後連同分析方法一起歸檔申請專利。這一方法後來被稱為「軟雷射脫著法」,對生物化學領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也讓分析「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成為可能。但他的公司認為這個發現並不會給公司帶來實質的利益,所以只獎勵田中一萬日圓。
然而在當時,田中對於這個意外發現沒有特別的感覺。直到1987年,兩年後,他才在一次分子質量測定會議上口頭陳述了他的發現。而又過了一年(1988年),在一位教授的積極勸說下,田中把他的發現寫了一篇論文文章,發表在歐洲自然科學雜誌上。[4][5][12][13]
之後,田中又恢復了平靜的生活。
被頒予諾貝爾獎
憑什麼獲獎的?
當時,田中的論文並沒有受到重視;後來,德國與美國的學者改良他的方法,用於研究基因時測量蛋白質質量,再三引用他的論文。
2002年,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單位接獲推薦後,確定「開發生物大分子的基質輔助激光電離」該方法的原始構想出於田中,便決定頒獎給他。於是田中與庫爾特·維特里希(英語:Kurt Wüthrich)及約翰·貝內特·芬恩(英語:John Bennett Fenn)共同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田中是一個不敢和別人說話的男子,學習爛到被留級,一直在基層職位上做著他喜歡的研究工作,35歲還是處男,但就是這樣一個奇男子,卻擊敗全球99%佼佼者,獲得了諾貝爾獎。[1][14][15]。
榮耀接連而來
田中得獎後,各種榮耀頭銜接連而來。
當時出差在外的島津製作所老闆,聽聞公司小職員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後,立馬乘坐飛機趕回來,當場贈送田中耕一數百萬日元的獎勵金,並立刻下令連升田中五級,從主任職位提升至董事級,公司的股票更在幾周內連漲了35%,增加的部分相當於235億日圓。[13]
那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文部科學省大臣遠山敦子等政治人物,也要召見他來恭賀慰勉一番,好沾點光。另外,日本政府也隨即頒予他日本最高榮譽的日本文化勳章。[14]
接著,母校東北大學向來只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外國人,此時緊急修改規章,讓他當上天字第一號的本國籍榮譽化學博士,還聘他為客座教授。[14]
更有趣的是,當田中站在日本東北大學講台上時,他依舊保持著憨厚的姿態,一臉很羞澀地説道:「當初之所以決定不考大學院,是因為我討厭學校要我考德語。如今不考德語也能獲得的博士學位,我想,也只有在定飛機畫位子時才拿出來用,因為這個頭銜能夠使我免費提升坐商務艙...」[4]
自認名實不符,要求撤獎
外界的熱烈並沒有讓他沖昏頭,田中反倒冷靜起來。他獲諾貝爾獎的理由是發明「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但是田中自認專業知識不足,不知道大分子不能這樣分析,再説加進甘油是錯誤、不小心的。所以他是獨角獸嗎?還是普通的馬,只是天上掉下一根角,正好落在他頭上?
田中公開說自己是僥倖,希望諾貝爾委員會撤獎,而他得到的回覆是:「你的得獎是慎重、公平、公正的決定!」
此後,田中婉拒露面。他還是在島津製作所上班,外表如同以往,內在卻多了使命感,他想做出配得上諾貝爾獎的研發。[12]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頒錯了人?
各國科學家質疑田中得獎資格
田中獲得諾貝時只有43歲,不僅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年紀最輕的一個,而且連碩士學位都沒有。獲獎之前,他只不過是日本島津製作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工程師。
那時,一些歐洲的科學家表示了對田中耕一獲獎的不滿,認為德國著名化學家米夏埃爾·卡拉斯和 弗倫茨·希倫坎普 才是化學獎的最佳人選。法蘭克福大學化學教授卡拉斯和莫斯特大學教授希倫坎普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研究。田中耕一的研究成果比卡拉斯及希倫坎普早公布兩個月,但兩個德國人不僅發現了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在其後的許多年裡不斷有新成果問世;他們共同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試驗,不斷完善測試手段,在質譜測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早在1997年就獲得了美國質譜測定研究學會頒發的多項世界權威性獎勵,他們在質譜學和生命科學領域是最著名的科學家。[16]
諾貝爾委員會:得獎是慎重、公平、公正的決定
田中雖然沒顯耀的博士學位,卻是一位很喜歡做研究、但很普通的基層職員。雖然當時是田中無意間碰撞出這個驚人的實驗結果,他的論文卻被後來許多的德國與美國研究學者一再地引用,並改良他的方法,用於研究基因時測量蛋白質質量。當然田中是第一個發現此方法的人。田中也希望諾貝爾委員能撤獎,而他得到的回覆是:「你的得獎是慎重、公平、公正的決定!」[12][14]
16年後的另一突破
曾度過一段焦慮和困惑的日子
別人眼中的幸運,對田中而言,完全是一種負擔。他不停地問自己:「那麽多專業研究者,把一生的時間貢獻給學術,都沒能獲獎 ... 我一個非化學專業的小職員,憑什麽拿諾貝爾化學獎?」[13]
原來,一直擔心自己配不上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在獲獎後,也曾在焦慮和困惑中度過了一段日子。雖然一夜之間粉絲漲了無數,但還是有很多人都覺得田中不過是好運而已。[13]
田中一直按部就班地過著他的人生,他心中有個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個真正配得上諾貝爾獎的人。所以,像一個真正的學者一樣,他把全身心都撲在「提升血液檢查敏感度的技術,以更容易檢測疾病」的研究上,因為,早在他20歲左右得知生母病逝時,他便下定決心投身醫療研究,而他也都沒有忘記他的初發心。[8][17]
突破:只需幾滴血,就能提前3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
在實驗室埋頭研究了15年之後,田中成功了。人們再次見到田中耕一的名字,是2018年的2月。他的最新研究成功地在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只需幾滴血,就能提前3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8]
2019年2月,NHK 邀請田中參與紀錄片的攝製,作為平成30年科學成就回顧的一環。此時的田中,眼中早已有了沉穩和自信,和16年前面對鏡頭手足無措的他,判若兩人。
從獲得諾貝爾獎(2002年)到現在(2019年),田中耕一用了17年的時間,總算跟自己握手言和。他說:「走路時,60歲的他,終於能挺直了腰板。真好。」[17]
最後,田中耕一的故事告訴我們:意外能讓你幸運一時,堅持與堅定卻能讓你「幸運」一世。
視頻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魯蛇變溫拿!?搞砸實驗獲諾貝爾獎,堪稱大雄真人版
- ↑ 《週刊現代》2003年3月15日號
- ↑ 日本43歲學渣拿下諾貝爾化學獎…成功來的太突然,卻害羞的像個孩子!
- ↑ 4.0 4.1 4.2 4.3 最意外的諾貝爾獎,得獎前沒人認識這個平庸的小職員
- ↑ 5.0 5.1 5.2 日本平庸小職員如葉大雄!搞砸實驗獲諾貝爾獎
- ↑ 從學渣到拿諾貝爾獎 他卻說:得獎是我人生痛苦的開始
-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
- ↑ 8.0 8.1 8.2 43歲日本學渣拿下諾貝爾獎後沉寂16年,又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 ↑ 田中耕一,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 田中耕一曾被留級 2年...卻因「搞砸」實驗,意外獲得「諾貝爾獎」!
- ↑ 30多歲沒談過戀愛,43歲還是底層員工,一個電話改變了一生
- ↑ 12.0 12.1 12.2 12.3 闖進諾貝爾殿堂 平凡上班族蛻變獨角獸
- ↑ 13.0 13.1 13.2 13.3 本科學歷的43歲小研究員,一覺醒來拿了個諾貝爾獎
- ↑ 14.0 14.1 14.2 14.3 職場贏家: 諾貝爾化學獎-田中耕一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2
- ↑ 日本欣喜若狂,德國冷靜反思; 諾貝爾化學獎給錯了人?
- ↑ 17.0 17.1 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提前30年檢測出阿茲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