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洛威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罗伯特·洛威尔 Robert Lowell(1917-1977年)出生于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是波士顿的世家大族,其先祖是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抵达北美大陆的早期移民之一,也是船上新移民的领导者之一。这个家族出过大使、主教牧师、哈佛校长、19世纪诗人詹姆斯·罗塞尔·洛威尔(James Russell Lowell)、学者,还有一名与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过从甚密的诗人艾米·洛威尔。[1]
美国诗人、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我们时代的诗人历史学家”“ 美国最后一位声名卓著的公众诗人”。美国第六任桂冠诗人。
洛威尔在波士顿长大,詹姆斯·罗素·洛厄尔(James Russell Lowell)是他的曾祖父,艾米(Amy),珀西瓦尔(Percival)和劳伦斯·洛厄尔(A. Lawrence Lowell)是远房表亲。
其作品影响了包括希尼、米沃什、布罗茨基、沃尔科特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毕晓普、普拉斯、默温等在内的多位同代和后辈诗人。[2]
早年写下“一种冷眼旁观的自足诗歌”德里克· 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在《论洛威尔》一文中说的:“他的学徒期是愤怒。年轻时的每一个短语都凝聚著热烈的野心。”
曾就读于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但在受到南方形式主义诗歌学院的影响后,他转到俄亥俄州甘比尔(Kambier)的肯扬学院(Kenyon College)。
1937年春天和夏天,那是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最后岁月,洛威尔在田纳西遇见兰瑟姆和泰特这两位新批评派的主将。在他们的影响下,他的诗风多少沾染了新批评派的印迹。当年入读凯尼恩学院,洛威尔所师从的就是兰瑟姆。
1940年,毕业于肯扬学院。后进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读英语文学硕士,师从另两位新批评派主将——沃伦和布鲁克斯,接受了正统的新批评派诗歌训练。
目录
二战因良心拒服兵役
洛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良心拒服兵役,因此入狱,在康涅狄格州丹伯里的联邦监狱服刑5个月。并积极抗议越南战争—他的个人生活充满婚姻和心理动荡。他患有严重的躁狂抑郁症,并为此反复住院。
一方面是由于他经常崩溃,另一方面是由于WD Snodgrass和艾伦·金斯伯格(WD Snodgrass)这样年轻的诗人的影响。
洛威尔在1950年代中期开始从个人经验中直接写书,并放松了对传统乐器和形式的坚持。1959的《生命研究》,是洛威尔一个分水岭的作品,该书永远改变了现代诗歌的面貌,这部被视为“自白派”的开创之作中,洛威尔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变化作了坦率的表述,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其中的内容既真实又私密,不仅涉及他的家庭背景、夫妻关系,还包括令他最痛苦的精神病史、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未来的绝望。[3] 洛威尔等人的诗歌写作将这种告白制度放置在了一个价值正在急剧解体和重构的社会(二战后的美国社会)自白派诗歌的任务,是要揭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生命个体所承受的压强。
年仅三十岁获得了普利策奖
1944年,出版第一卷诗《不一样的土地》(Land of Differentness,)讲述了一个处于危机和渴望精神安全的世界。
1946年,出版诗集《威利老爷的城堡》(Lord Weary's Castle)彼时,他仍然遵循著“新批评派”的传统写法,将“形式工整而内容艰深”作为创作的重心,但很快,他便走向了传统的反面。在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那里,洛威尔发现了一种结构松散、口语化的自由诗体,他还从好友伊莉莎白·毕晓普朴实有力的语言中汲取经验。
1947年,《威利老爷的城堡》获得了普利策奖。他从圣公会主义向天主教的转变,并探索了美国清教徒遗产的阴暗面。
美国桂冠诗人
1947年,洛威尔被任命为国会图书馆的诗歌顾问(现为诗人桂冠诗词顾问),担任该职位一年。
1951年,他出版了一本戏剧性的独白书,《卡瓦诺斯的米尔斯》。
1954年,洛威尔开始在波士顿定居。
1963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卷入了六十年代的反战和民运活动。
1965年,他拒绝了林登·詹森总统的白宫宴会的邀请以抗议美国的对外政策,
1967年,参加了反对越南战争向五角大楼进军的行列。同年,洛威尔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被誉为“美国同代中最好的诗人”。
1977年,出版《日复一日》是他最后一本诗集,记录了他的诸多童年记忆。这本诗集还直言不讳地写到了诗人多年来所遭受的躁郁症的痛苦。可以说,自白派的书写方式一直贯穿著他一生的写作。他从不避讳写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和病症。
开创了自白派
1959年,出版《生活研究》,此书获得了国家诗歌奖。
在《生活研究》中,洛威尔开始书写外祖父、父亲、女儿、妻子。诗歌的自传性因素急剧增加。这改变了美国二战后的文学风气。消费主义时代的个人的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困境,被记录在了这些诗歌中。[4]
洛威尔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时代。在同代人眼里,他是生活经验的模仿者、苦痛的搏斗者、雅致的独白者、暴烈的词语炼金术士和满怀激情的庞然大物。
洛威尔曾受到新批评派的影响(语言晦涩、格律严整、宗教色彩浓重),但他通过诗集《生活研究》完成了转向,由此开创了自白派。
自白派(Confessionalism)出现于1950 年代的美国。它关注个人经验,尤其关注个人经验中的极端时刻,比如精神疾病、性欲、自杀。这些在之前的美国诗歌中属于写作的禁区,很少有人去书写。自白派这个名字有著“告白”“ 坦白”的意思,也指向宗教中的忏悔和告罪。
自白派诗歌有别于此时依然风靡美国的“新批评派”严格整饬、讲究韵律的诗歌,是一种激进的诗歌,是一种自由体的、散漫的、充满意外的诗歌,这样的形式契合于不确定的、幽暗而丰盈的个人经验。
诗风
洛威尔的诗歌一直保持著令人心生敬畏的难度。
早年诗歌中的艰涩与难度尽管在晚年大幅度减弱,却并未消失。
当然,不同于他的友人伊莉莎白·毕肖普,他不愿拨开词语繁重的云雾让事物的光泽闪耀在每一个词语身上。他的诗隐幽、缠绕、沟壑纵深、湍流连绵。
它们诉说著个人的生活,然而,一切必须经过词语密林而形成一道强劲的象征之风。
他对历史和典故的癖好,在同一代诗人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
这既造就了其诗作的独树一帜,又助长了令人感到惊异的幽玄。
诗作
此处空无一人,我自身便是座地狱[5]
《臭鼬时光》
只有臭鼬,在月光下
搜索著一口食物,
它们阔步行进在大街上:
白条纹,狂乱眼神中的鲜红火光
在三一教堂那白垩色、干燥的
圆柱尖塔下面。
我站在我们
后踏板顶部,吸入那浓烈的臭气——
一只母臭鼬带著一群幼崽在垃圾桶里大吃大喝。
它把楔形脑袋插入
一只酸乳酪,垂下鸵鸟般的尾巴,
毫无畏惧。
——节选自罗伯特·洛威尔《臭鼬时光》
《来自拉帕洛的帆船之家》
躺在怀特山脉下
在零下天气。
墓地的土壤变成了石头。
如此多的死亡是仲冬。
乌云密布的雪堆上,
它的黑色小溪和冷杉树干像桅杆一样光滑。
铁矛柄的篱笆
黑边界的大部分是殖民时期的墓碑。
唯一来到这里的“非历史”灵魂
是父亲,现在被埋葬在他的父亲下
未风化的粉红色纹理的大理石切片。
甚至拉丁语也是洛厄尔的座右铭:
偶然的情况,
似乎太客气了,推到这里,
燃烧的寒冷照亮的地方
母亲亲戚的凿刻题词:
二十或三十个温斯洛和斯塔克斯。
弗罗斯特(Frost)为他们的名字赋予了钻石的优势。
(摘自RL,《生活研究》,1959年,“来自拉帕洛的帆船之家”)
摘自RL《生命研究》
“在我们每年从波士顿出发的秋季假期中
到邓巴顿的家庭墓地
他自己动了轮子-
喜欢和掌上海军上将。。。
在墓地里,一个和su的威尼斯基督
给牧羊犬的护理耐心
到祖父洛蒂姨妈那里
他的母亲,石头而不是骨头
他父亲弗朗西斯的儿子。。。
祖父和我
从我们死去的前额上刮下树叶,
厌倦了潮湿的天气
与“龙”篝火。”
(摘自RL,《邓巴顿》,生命研究,1959年)[6]
个人生活
第一任妻子
1940年,与小说家让·斯塔福德(Jean Stafford)结婚。
1948年,离婚。
第二任妻子
1949年,与作家和评论家伊丽莎白·哈德威克结婚 。
1972年,离婚。
三任妻子
1972年,与爱尔兰新闻记者和小说家卡罗琳·布莱克伍德(Caroline Blackwood)结婚。
获奖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普利策奖
美国书评人协会奖
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奖等多种文学大奖。
著作
诗集
《新诗选 》 (法勒,斯特劳斯和吉罗出版社,2017年)
《收集的诗》(法勒,斯特劳斯和吉罗出版社,2003年)
《日复一日》(法拉,斯特劳斯和吉罗出版社,1977年)
《诗选》(法拉斯特劳斯和吉罗出版社,1976年)
《海豚》(法拉,斯特劳斯和吉罗出版社,1973)
《对于莉兹和哈里特》(法拉,斯特劳斯和吉罗出版社,1973年)
《历史》(法勒,斯特劳斯和吉罗出版社,1973)
《笔记本》1967-1968(1969)
《靠近海洋》(Farrar,Straus和Giroux,1967年)和《 Union Dead》的诗选(Faber和Faber,1965年)
《法拉尔,施特劳斯和吉鲁》(1964)
《模仿》(法拉尔,施特劳斯和库达希(1961))
《生命研究》(法伯和法伯,1959)
《卡瓦诺斯磨坊》(哈科特,布雷斯,1951)
《诗歌》1938-1949(法伯和法伯, 1950年)
《威利老爷的城堡》(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1946年)
《差异之地》(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1944年)
散文
《散文集》(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87)
选集
《普罗米修斯·邦德》(Prometheus Bound)(法拉尔,斯特劳斯和吉鲁(1969))
《费德拉和费加罗》(法拉尔,斯特劳斯和库达希(1961))
戏剧
《旧荣耀》(Farrar,Straus&Giroux,1965)
参考资料
- ↑ [1]poets -当代和古典诗人 罗伯特·洛威尔传记]
- ↑ [2]词都网-美国诗歌-最具影响力 罗伯特·洛威尔简介]
- ↑ 中国作家网--世界文坛--罗伯特·洛威尔《生活研究》:穿过时代的针眼
- ↑ 豆瓣读书 - 诗人、躁郁症患者罗伯特·洛威尔的自白—《生活研究:罗伯特·洛威尔诗选》读后
- ↑ 世界文坛.深港书评 - 罗伯特·洛威尔:我自身便是座地狱,此处空无一人
- ↑ 参观罗伯特·洛威尔的邓巴顿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