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美新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美新楼
图片来自hkhs

美新楼英语:Mei Sun Lau),是位于香港香港岛中西区石塘咀的一个屋苑,也是香港房屋协会首个落成市区改善计划屋苑,门牌号码为德辅道西442号(A座)及皇后大道西489-499号(B座),邻近均益大厦第一期楼宇及香港电车石塘咀总站,A座在1976年落成入伙,而B座则在1980年落成入伙。该住宅共有267个单位,原本提供予受重建影响的市民和房协出租屋邨居民优先购买,可是反应冷淡,后来房协决定将剩馀单位以市值价格公开发售,结果却火速抢购一空,甚至出现未入伙便转售的炒楼行为,结果令房协制定应对措施以图遏止炒风。现时单位与其他同类计划大部分楼宇一样,建成后可以透过自由市场公开转售。

历史

售楼过程

房屋协会在1974年响应时任执行委员、后来担任布政司锺逸杰建议,正式推出市区改善计划,并得到香港政府提供的一亿港元的长期贷款,正式开展收购物业。房协之后成立市区改善计划委员会,委员共有十人,以时任律政司何伯励为首。[1]该计划的第一个选址,坐落于前香港面粉厂均益大厦第一期之间的已打桩楼宇,这楼宇外观亦与均益大厦没有太大分别,获收购后成为美新楼A座。1975年8月15日,港府公布收回皇后大道西489-499号,即A座现址南面的战后初期六幢四层高住宅物业,房协除了派代表跟受影响居民接触外,也提供优惠价格吸引他们迁入A座楼宇。

房协原本的意愿,是让皇后大道西旧楼居民在不需改变原有的生活环境下,迁移邻近楼宇的新型单位,以改善居住质素,不过房协却因收购的是已打桩楼宇,且获得的港府贷款不多,令房协不得不提高售价,导致超出这些居民的买楼负担(当时他们平均月入仅两千元以下),所以美新楼楼宇在向他们推出时几乎无人购买,故此房协转为向其辖下的出租屋邨居民招手。至于那些没有购买美新楼的大道西居民,后来被要求在1976年6月1日之前迁出,并只获每幢24万元的补偿,居民亦表示如果不去购买美新楼单位的话,他们或要迁往新界葵涌安置,故对此大表不满及召开记者会抗议。

楼宇资料

美新楼总共有两座大厦,占地1,458平方公尺,合共提供267个单位,基座设有美新楼商场,商场通道可连接德辅道西皇后大道西。其中A座有198个单位,于1976年5月落成,楼高23层,建筑面积341至560平方英尺实用面积251至414平方英尺,向北能望维多利亚港景致。据房协表示,最初向皇后大道西拆迁户提供的优惠价格是6.8万至11.97万元,兼可让他们先付首期一成楼价,之后分廿年缴付馀款。后来公开发售时价格是7.41万至13.76万元,即是说,以建筑面积计每平方英尺最低消费是217元。

参考文献

  1. 市区改善计划. 华侨日报. 197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