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胤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稱}}}
怡親王
前任:
繼任:
封爵 和碩怡親王
族裔 滿洲
旗籍 正藍旗
出生 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
(1686-11-16)1686年11月16日
逝世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
1730年6月18日(1730-06-18)(43歲)
墓葬 怡賢親王墓

胤祥

怡賢親王胤祥滿語ᡳᠨ
ᠰᡳᠶᠠᠩ
穆麟德In Siyang太清In Siyang;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號青山,室名安樂堂、與善堂、文輝園,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清聖祖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同胞妹為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和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繼位,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1723年),命總理戶部。自此即全力輔佐胤禛治理國家,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雍正七年(1729年)因準噶爾部竄擾邊陲,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敘協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曆6月18日)去世,時年45歲。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生平

少年得寵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胤祥出生於北京紫禁城,生母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胤祥幼年喪母,因此據說胤祥少時由雍正生母德妃烏雅氏所撫養。胤祥自幼跟隨胤禛(日後雍正帝),曾出任軍職,掌管駐京禁軍,為他其後的政績打下好基礎。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前後,皇八子允禩的老師何焯在給家人的信中,也提到十三殿下為皇帝所鍾愛者,前途無量。不足20歲的胤祥受到皇父的器重,連供職清廷的漢族文人也一清二楚。但在第一次廢太子時,胤祥不知為何,失寵於康熙,終康熙之世,既無重用,也沒有受封。

失寵遭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帝廢黜太子,並將廢太子皇長子皇三子皇五子皇八子、胤祥圈禁。同年十一月,康熙帝解除其他皇子圈禁,繼續對皇長子和胤祥實行圈禁[1]。之後胤祥行蹤歷史無記錄,康熙六十一年又突然出現。

封王理政

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帝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2]在遭受十幾年冷落之後,得到雍正如此厚待,胤祥當然竭全力報效,以償知遇之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登基,避帝諱改名允祥,被封為怡親王,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1723年),命胤祥總理戶部。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復加封允祥的一個兒子為郡王,由允祥指定。同年八月,加俸銀萬。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命允祥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同年十月,命增儀仗一倍。同年十一月,允祥有疾。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疾篤,雍正帝親自臨視,及至,怡親王已經薨逝,雍正帝悲慟,輟朝三日。因允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

積勞而逝

雍正七年(1729年)秋冬,胤祥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雍正令太醫院使劉聲芳任戶部侍郎,就是讓他在胤祥身邊為其隨時診療病情。可胤祥還是親自和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嶺,「往來審視」費盡辛苦,胤祥怕煩擾百姓「常至昏夜始進一餐」。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態加重了他的病勢。

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初八,北運河青龍灣修築減水壩,胤祥想要去現場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請將此事交與侍郎何國宗(清朝數學家)督理監修。當時,怡親王對其一同辦理水利的下屬說「本圖遍治諸河,使盈縮操縱於吾掌之上,豈期一病沉廢,已矣何言。」三個月後怡親王就因病去世了,這番話聽來讓人不勝感慨,其事業心之旺盛、責任心之強可見一斑。同年二月,先農壇的親耕禮胤祥沒有參加(此前他每年都參加)。三月,雍正連下兩道聖旨,讓別人代理營田和傳教士事務。胤祥病後,雍正對他「醫禱備至」,他為了寬慰雍正,「旬月間必力疾入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病故,年僅四十四歲。 [3]

允祥死後,上諡號為「賢」,配享太廟,雍正帝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原需避雍正帝名諱而改名「允祥」(滿語ᠶᡡᠨ
ᠰᡳᠶᠠᠩ
穆麟德Yūn Siyang太清Yvn Siyang)中的「允」字變回「胤」字,成為雍正朝唯一位最終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白家疃等十三村民請為怡賢親王建祠,朝廷答允,撥官地三十餘頃為祭田,免租賦。乾隆年間,祀盛京賢王祠。下命王爵世襲。

主要成就

治理水患

治河患、興水利,是歷代皇帝都十分重視的國家大計之一。胤祥認為"水害不去,則田非吾田,尚何營?" 雍正三年(1725年)冬,胤祥總理水利營田事務,經過一冬春的實地勘查,從疏通河道,築堤置閘,開引河,開挖入海直河,到區域田土疆界,開挖溝渠,他都詳細規劃,製成水利圖進呈。經奏准,設立了營田水利府,將直隸諸河分為四局管轄。胤祥數次親臨指導,修河造田,辟荒地數千里,募民耕種。因治理京畿水利有功,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榜。還聘請南方農民教種水稻。一年初見成效,水災相對減少。 與此同時,胤祥還注意了解全國各地的情況,當他得知"江南水道,自河淮而外,多致淺塞",每到雨季,河水泛濫成災,他又奏請修復江南水利,雖未能親自前往,他依據屬下水利人員提供的資料,指導規劃,也收到了可喜的成效,東南數十州縣河流疏暢,獲灌溉之利。

軍事成就

選武官本來是兵部最重要的權力,然而事實上,雍正七年(1729年)全國中低級官吏(三品以下)的銓選權卻不在兵部,而在怡親王。雍正為了對準噶爾用兵,於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另有說雍正四年),設立軍需房(即軍機處的前身)。胤祥及時有效地保證了轉運軍事供應,不僅理財有方,而且調度得宜。數以千萬計的軍需,概出於國庫,沒有向民間另行攤派。胤祥經常採取讓晉商秘密購辦軍需的方式,和雍正配合默契,從沒出過差錯"輓輸數年,海內未嘗知有用兵之事"。

故居遺蹟

賢良寺

賢良寺舊址在東安門外帥府胡同,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寺廟所在地原是怡親王府。怡王府地處帥府園一帶,西臨王府井大街,東至校尉胡同,北到金魚胡同,南至帥府園胡同。賢良寺舊址寺廟建築已基本不存在。

孚王府

孚王府位於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137號。是胤祥之子弘曉的府址。孚王府布局嚴謹規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築,也是北京現存較完整的少數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現為國家機關辦公場所。

怡王墓園

怡賢親王園寢位於北京西南大約89公里、淶水縣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鎮東營房村西雲溪水峪。墓主人就是胤祥,該陵寢也叫十三爺墳。

園寢處於丘陵地帶,三面環山,依山傍水,林木豐茂,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園寢背西向東,占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全部建築物30餘座。建築用料全部採用紅磚綠瓦,其規模浩大。整體布局自東向西依次為:三華里神道,沿神道依次為神道碑亭、火焰牌樓、五孔石拱橋、四柱三門石牌坊、平橋、華表、元寶山、僂佝橋、三孔橋、神道碑亭、神廚庫、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宮門、南北焚帛爐、隆恩殿、寶頂等。園寢及現有文物已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收錄於「中國名勝大詞典」。

家庭

妻妾

子女

兒子
  • 第一子:已革貝勒弘昌(五子)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日子時生,母側福晉瓜爾佳氏。
  • 第二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時生,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時卒,母庶福晉石佳氏。
  • 第三子:追封貝勒弘暾(三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二十日丑時生,雍正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時卒,母嫡福晉兆佳氏,嫡夫人富察氏。(弘暾未與富察氏完婚便卒,後允祥去世時,雍正表彰富察氏守節,封弘暾為貝勒,封其為貝勒夫人,命兆佳氏收其為媳。《宗譜》記弘暾有三子,分別是從弘昌、弘晈、弘曉處承繼來的,然而過繼來的長子,次子早死了,就收養弘曉的兒子。)
  • 第四子:寧良郡王弘晈(二子)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時,母嫡福晉兆佳氏。 乾隆二十九年薨,年五十二歲。
  • 第五子:弘㫛(無嗣)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時生,母嫡福晉兆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卒,年七歲。
  • 第六子:追封貝勒弘昑(無嗣)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時生,母側福晉烏蘇氏。雍正七年卒,年十四歲。
  • 第七子:怡僖親王弘曉(九子)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時生,母嫡福晉兆佳氏,襲親王爵。
  • 第八子:綬恩(無嗣)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時生,母嫡福晉兆佳氏。雍正五年卒,年三歲。
  • 第九子:阿穆瑚琅(無嗣)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生,雍正五年丁未閏三月十五日午時卒,母庶福晉納喇氏。雍正五年卒,年二歲。
女兒
  •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生,母側福晉瓜爾佳氏。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津濟里氏薩克信。乾隆四十一年卒,年七十四歲。
  •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生,母嫡福晉兆佳氏。雍正元年正月,嫁大學士伊桑阿之孫富僧額。四年後(雍正四年)

卒,年二十歲。

  •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生,母側福晉富察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二歲。
  • 第四女:和碩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生,母嫡福晉兆佳氏。雍正初,撫養宮中。雍正七年十二月,下嫁喀爾喀博爾濟錦氏多爾濟塞布騰。生有一子桑齋多爾濟。雍正九年卒,年十八歲。
  • 愛新覺羅永喜
  • 愛新覺羅永琅
  • 愛新覺羅永杭
  • 愛新覺羅永福
曾孫
  • 愛新覺羅綿譽
玄孫
  • 愛新覺羅奕蘧

影視形象

視頻

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本是康熙家奴,揭開真實的寶日龍梅

康熙帝其子女眾多, 為何對十三阿哥胤祥卻格外偏愛?

十三爺胤祥墓地,占地40萬平方米不輸皇陵,現狀堪憂

參考資料

  1. 乾隆年間皇八子胤禩的後嗣弘旺在《皇清通志綱要》中寫道:「(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玄燁)違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皇五子、皇八子(原註:先君)、皇太子開釋。」 又,雍正年間蕭奭(shì)在 《永憲錄》中記載,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十三子胤祥「因廢東宮事波及,削爵」。
  2.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 :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為怡親王。尋命總理戶部三庫。  
  3.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 :八年五月,疾篤,上親臨視,及至,王已薨,上悲慟,輟朝三日。翌日,上親臨奠,諭:「怡親王薨逝,中心悲慟,飲食無味,寢臥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諸臣常服,宴會俱不必行。」越日,復諭舉怡親王功德,命復其名上一字為「胤」,配享太廟,諡曰賢,並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諡上。白家甿等十三村民請建祠,允之。撥官地三十餘頃為祭田,免租賦。命更定園寢之制,視常例有加。又命未殯,月賜祭;小祥及殯,視大祭禮賜祭;三年後,歲賜祭。皆特恩,不為例。乾隆中,祀盛京賢王祠。命王爵世襲。
胤祥
怡賢親王世系
清聖祖世系的分支
出生於:1686年11月16日逝世於:1730年6月18日
王室頭銜
新頭銜 怡親王
在位時期:1722年-1730年
繼任:
七子怡僖親王弘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