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花四宝,1915年,逝世日期1942,中国梅花大鼓艺人。天津市人。幼年从邱玉山学梅花大鼓,14岁拜弦师卢成科为师。

花四宝
梅花大鼓艺人
出生 1915年
国籍 中国 天津市

著名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她出身贫苦,曾被人收作养女。开始向邱玉山(票友)学唱梅花大鼓,后拜在梅花大鼓的一代宗师、三弦名手卢成科名下。他们师徒合作改革旧曲,谱制新声,充分发挥花四宝挺拔激越的嗓音条件,改变旧梅花调平板拖沓的唱法,加强吐字发音方面“喷、吐、顿、挫”工夫,做到“喷口”如断金破玉,吐字如板上钉钉,行腔如流水行云,上板如珠走玉盘。在唱腔上力求委婉悠扬、刚柔相济,形成了以“悲、媚、脆”为特点的卢派唱法,与苍劲优雅的金万昌派交相辉映,并美于一时。

由于花四宝在演唱艺术上日臻佳境,她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曲艺界同行的一致推许。在当时的大观楼、燕乐戏院和著名演员戴少甫、于俊波、王佩臣、赵小福等同台演出,排为“攒底”(末场)。这在梅花大鼓这一曲种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她演出的《杏元和番》, 字音响脆,如裂金石,全场轰动,掌声四起, 连过路行人都为之耸动。

花四宝为人正派,待人谦逊,在艺术上肯学敢创,刻意求精。但在万恶的旧社会,尽管她声望很高,被称为“梅花泰斗”、“誉满三津”,却仍然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1941年,她因偶然患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和修养,终于在锦绣华年盍然长逝,终年仅26岁。 [1]

擅长的节目《昭君出塞[2]、《摔镜架》,《 青楼遗恨 》等。

目录

唱腔特点

她依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在金派梅花大鼓唱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使之一改缠绵悱恻的音调,形成清新流畅的声腔。她的嗓音高亢圆润,行腔轻松自如,有脆劲,开辟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

荣誉成就

花四宝 - 职业生涯她依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在金派梅花大鼓唱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使之一改缠绵悱恻的音调,形成清新流畅的声腔。她的嗓音高亢圆润,行腔轻松自如,有脆劲,开辟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由于她努力钻研,技艺与日俱进,30年代成为花派(又称卢派)梅花大鼓的首创者。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形成于清末,流行于华北。梅花大鼓是从清末流行于北京北城的大鼓发展而来的新曲种,因旧时的艺人(演员)多在南城演唱,所以当时人们称其为“南板梅花调”,而北城原来的清口大鼓被人们称为“北板大鼓”,以示区别。梅花大鼓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分操三弦、琵琶、四胡等进行伴奏。梅花大鼓腔调婉转动听,以在叙事中抒情见长。其快板紧张又充满活力,慢板深沉而饶有余音。梅花大鼓的传统曲目多取材于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3]

梅花大鼓由北京的南板梅花调改革、发展而来。创始人为金万昌及苏启元。由于伴奏乐器为三弦、四胡、琵琶、扬琴及鼓板,有人便以“梅花五瓣”喻之,故称梅花大鼓。它流行于京津地区,是北方鼓曲的重要曲种之一。 梅花大鼓的演唱形式,与京韵大鼓基本相同。过去演员鲜少表演这一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伴奏乐器除鼓板外,还有三弦、四胡和琵琶。

梅花大鼓在发展中,先后形成两大流派:金派与卢(或花)派,金派创始人为金万昌曾与刘宝全、王佩臣(铁片大鼓演员)被天津观众誉为“鼓界三绝”。卢(花)派创始人卢成科,瞽名弦师,根据第一个弟子花四宝嗓音高亮、音色纯美的特点,开辟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形成了悲、媚、脆的演唱风格,也称卢派或花派。卢(花)派演员有花五宝、花小宝(史文秀)、周文如,青年演员籍薇等。

视频

戏曲:梅花大鼓《摔镜架》张雅琴

参考资料

  1. 花四宝简介 名人简历;
  2. 魏喜魁 梅花大鼓 昭君出塞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03日
  3. 花四宝——梅花大鼓 南柯是一梦,发布时间;2018-08-21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