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丹 蘇丹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語:Republic of the Sudan),簡稱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漠東端。國土面積1886068平方公里,為非洲面積第3大國,世界面積第15大國。首都喀土穆[1]

蘇丹

蘇丹歷史悠久,是努比亞人的世代居住地。 公元前2800年—前1000年曾為古埃及的一部分,約公元前950年擺脫埃及統治獨立,建立庫施王國,並在最強盛時期經統治過埃及。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大量移入,15世紀出現芬吉王國, 17世紀富爾人建科爾多凡王國和達爾富爾蘇丹國。19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自埃及向蘇丹擴張。1899年由英埃共管蘇丹。1951年廢除共管。1956年1月1日獨立為蘇丹共和國。1969年改名蘇丹民主共和國,1985年再次改稱蘇丹共和國。

蘇丹經濟結構單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落後,基礎薄弱,對自然及外援依賴性強。蘇丹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曾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 2019年2月22日,蘇丹總統奧馬爾·巴希爾(Omar al-Bashir)在發表電視講話時宣布國家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並解散政府。 [2]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1日,蘇丹武裝部隊發布重要聲明,宣布解除總統奧馬爾·巴希爾(Omar Al-Bashir)的一切職務。 [3]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蘇丹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Sudan
簡 稱 蘇丹 所屬洲 非洲
首 都 喀土穆 主要城市 蘇丹港,北喀土穆,恩圖曼等
國慶日 1956年1月1日 國 歌 《我們是真主和我們土地的軍隊》
國家代碼 SDN 官方語言 阿拉伯語
貨   幣 蘇丹鎊   時   區 UTC+2 [4]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軍事過渡委員會
人口數量 約4312萬(2018年)  [5] 人口密度 22.7人/平方公里(2016年) [6]
主要民族 努比亞人、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遜尼派
國土面積 1886068平方公里 GDP總計 408.52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977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249
國際域名縮寫 sd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人類發展指數 0.414(2013年) 主要學府 喀土穆大學

歷史沿革

古代時期

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在蘇丹居住。 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為古埃及的一部分。 公元前750年努比亞人在蘇丹建立了庫施王國。 公元1世紀左右,麥羅埃王國繁榮昌盛起來。麥羅埃地處東非的交通要衝和貿易樞紐,同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西亞等地都有貿易來往。在麥羅埃出土的中國銅鼎,說明當時麥羅埃王國同中國也有文化交流。4世紀,麥羅埃的統治者們發生內訌,削弱了國家的防衛力量,曾一度被強大起來的阿克蘇姆國家所征服。

6世紀中葉,從埃及傳入基督教,並成為麥羅埃國家的正式宗教。不久以後,麥羅埃分裂為兩個基督教國家:穆庫拉和阿羅亞。前者以東古拉為都,故又稱東古拉王國;後者建都索巴。後來,穆庫拉國併入埃及,阿羅亞暫時保持獨立。 早在公元前後,就有一部分阿拉伯人埃塞俄比亞進入努比亞,建立殖民點。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以後,在8世紀中葉曾侵入努比亞,直到13世紀時才最終征服努比亞全境。從此,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在努比亞廣為流行;伊斯蘭教逐漸排斥了基督教。努比亞日益伊斯蘭化和阿拉伯化。 公元13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蘇丹,伊斯蘭教得以迅速傳播,在15世紀出現了芬吉和富爾伊斯蘭王國。公元16世紀被併入地跨昔日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勢力範圍。

近代時期

英國於19世紀70年代開始向蘇丹擴張。 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群眾開展反英鬥爭,於1885年建立了馬赫迪(即「救世主」)王國。 1899年蘇丹成為英國和埃及的共管國。

現代時期

1953年蘇丹建立起自治政府。 1956年1月1日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 1969年5月25日,尼邁里由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 1985年4月6日,達哈卜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共和國。1986年4月蘇丹舉行大選,薩迪克·馬赫迪出任第一總理。 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軍事政變上台,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簡稱「革指會」)。 1993年10月,革指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並在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的總統大選中連任。

巴希爾1989年上台後,解散議會、內閣及地方政府;取締一切政黨,停止一切非官方新聞機構的活動。 1991年起在全國範圍內(南方部分省除外)實行伊斯蘭法,以《古蘭經》和《聖訓》作為制定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方針和政策的準則。 1996年3月,蘇舉行首次總統和議會選舉,巴希爾當選總統,原全國伊斯蘭陣線(簡稱「伊陣」)領導人圖拉比當選議長。 1998年6月,蘇頒布新憲法,明確規定言論、結社自由和政治協商等原則,承認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確立了獨立、開放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外交政策。同年底政府制定並通過《政治結社組織法》,約30個黨派註冊成為合法政黨。 1999年底,巴希爾總統宣布解散議會,圖拉比隨後宣布退出執政的全國大會黨(由 「伊陣」演變而成),另組建反對黨-人民全國大會黨。

2001年2月,圖拉比領導的人民全國大會黨與加朗領導的南方反政府武裝簽署諒解備忘錄後,蘇安全部門逮捕了圖拉比。 2004年,蘇丹政府先後於3月和9月挫敗由人民全國大會黨策劃的三次政變;同時繼續奉行全國和解政策,積極尋求與北方反對派和解與對話、與南方反政府武裝和談。 在美國和政府間發展組織(簡稱「伊加特」)的直接參與下,蘇政府與南方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PLM)的和平談判取得積極進展,雙方於2005年1月9日在內羅畢簽署《全面和平協議》。至此,長達22年之久的蘇丹內戰宣告結束。蘇於7月9日起進入為期6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由北南雙方聯合執政,巴希爾繼續任總統,SPLM主席加朗就任蘇第一副總統(加於7月31日墜機身亡,其副手基爾繼任)。9月,民族團結政府成立。10月,南方成立以SPLM為主的自治政府,基爾任主席。蘇政局基本穩定。 從2006年6月起,蘇政府與東部反政府組織「東部陣線」開始在厄立特里亞首都阿斯馬拉舉行和談。雙方簽署了《原則宣言》等文件,為和談取得實質性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蘇丹政府與達爾富爾地區主要反政府組織「公正與平等運動」2010年2月23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正式簽署解決衝突和實現和平的框架協議,為結束舉世關注的長達7年的達爾富爾地區武裝衝突及人道主義災難創造了條件,也為雙方最終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帶來了希望。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成立。 2019年4月,軍方宣布解除總統職務,成立軍事過渡委員會接管政權。   [7]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乍得中非,南毗南蘇丹,東接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

地形地貌

蘇丹境內四周高,中間低,東北面有紅海山脈,西部有穆爾山區,南部為努巴山區

氣候特徵

蘇丹位於北緯9度和北回歸線之間,全境受太陽直射,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乾旱而炎熱是這個國家氣候的基本特點。 蘇丹國土廣袤,南北東西氣溫差異很大。全國可分為2個氣候區:南部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乾燥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北部則是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區,氣候乾燥,多風沙。 首都喀土穆有「世界火爐」之稱,年平均氣溫在30℃以上,4-7月為最熱的季節,一般日間氣溫40℃,酷熱季節氣溫可達50℃,地表溫度最高可達70℃。但在個別高海拔地區,寒冷之時氣溫亦可低到0℃左右。

水系分布

蘇丹的主要河流是尼羅河,自南向北穿過全境。

自然資源

有鐵、銀、鉻、銅、錳、金、鋁、鉛、鈾、鋅、鎢、石棉、石膏、雲母、滑石、鑽石、石油天然氣和木材等豐富的自然資源。 2013年,全國共查明主要礦物資源儲量:鐵約3億噸,銅900萬噸,鉻70萬噸,銀約9000噸,石油約5億噸。森林面積約6400萬公頃,占全國面積23.3%。在林業資源中,阿拉伯樹膠占重要地位。水力資源豐富。有200萬公頃淡水水域。

行政區劃

全國共設18個州,分別是:喀土穆州、北方州、尼羅河州、紅海州、卡薩拉州、加達里夫州、傑濟拉州、森納爾州、白尼羅河州、青尼羅河州、北科爾多凡州、南科爾多凡州、西科爾多凡州、北達爾富爾州、西達爾富爾州、南達爾富爾州、中達爾富爾州、東達爾富爾州。

國家象徵

國名

蘇丹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語:Republic of the Sudan),國家的名字源自於阿拉伯語「Bilad-al-Sudan」,字面意思為「黑人的土地」。

國旗

蘇丹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杆一側為綠色等腰三角形,右側為三個平行且寬度相等的寬條,自上而下依次為紅、白、黑三色。紅色象徵革命與進步,白色象徵和平,黑色象徵屬非洲黑色人種的南方居民(註:南部地區已於2011年7月9日獨立,成立南蘇丹共和國),綠色象徵北方居民所信奉的伊斯蘭教以及繁榮、幸福。

國徽

蘇丹國徽圖案簡潔,線條明快,中心圖案是一隻左望的蘇丹特有的沙漠鷺鷹。雄鷹的雙翅與身體,正好化作蘇丹的六大行政區。國徽上下各繪有一條白色飾帶,分別用阿拉伯文寫着「勝利屬於我們」以及「蘇丹民主共和國」字樣(1985年4月,尼邁里政權被推翻後,國名再次改為「蘇丹共和國」)。甘於忍受一切艱苦,為了榮譽,不惜生命的蘇丹人,定將以雙手、勇氣和信心,使國家千秋萬代長久興盛。

國歌

《我們是真主和我們土地的軍隊》 艾赫默德·穆罕默德·薩利赫作詞,穆爾譜曲。 我們是真主的兵,祖國的兵,我們無所畏懼,勇於犧牲。樂於忍受一切艱苦,為了榮譽,不惜生命。祝願祖國蘇丹,千秋萬歲永興盛,向各國示以周行。蘇丹兒女,挺身而起,肩負保衛祖國的使命。

首都

喀土穆,位於白尼羅河青尼羅河交匯處,由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圖曼三個鎮組成喀土穆省,形成於15世紀,是蘇丹的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人口700萬(2017年)。

人口民族

約4312萬(2018年)。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

外交

外交政策

蘇丹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西方強權政治,主張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密切同非洲國家的合作,重視同中國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蘇丹致力於睦鄰友好,積極改善同美等西方國家關係,外交更趨靈活、務實。 截止至2013年,蘇已同世界上近10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關於國際形勢:認為當今世界在政治戰略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均處於失衡狀態。新的矛盾和衝突此起彼伏,世界局勢很不安寧,世人無安全感。世界經濟正向大型經濟集團化的方向發展,主張阿拉伯和非洲地區集中自己的資源,建立牢固的地區經濟聯盟和共同市場,走一體化的道路。 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主張在國際大家庭廣泛參與的基礎上,以聯合國憲章為準則建立國際新秩序,以維護世界的安全與穩定,根除不平等的政治、經濟關係。 關於反對恐怖主義:拒絕並譴責恐怖主義,認為國際社會必須對恐怖主義採取統一立場。呼籲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概念做出明確界定,反對將恐怖主義與某一特定的文明掛鈎,以及在反恐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強調國際反恐戰爭應以國際法為基礎。 關於安理會改革:支持安理會改革,認為安理會改革應在聯合國改革的大框架內進行,應通過協商一致作出決定。蘇原則上支持非盟統一立場,主張吸收非洲國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理會的工作應增加透明度和民主,奉行公正、客觀的原則,批評動輒以制裁解決爭端的做法,反對雙重標準。 關於人權問題:主張各國應通過合作客觀地探討解決人權問題,反對在人權問題上採用雙重標準的做法。強調各國有權選擇各自的發展道路和模式,反對某些國家以人權為藉口向別國施壓,干涉別國內政。 關於中東問題:承認巴勒斯坦國,認為巴人民享有自決權和建國權。堅決反對以色列建立隔離牆,主張以色列應撤出所有阿拉伯被占領土。要求國際社會和安理會向以施壓,敦促以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實現地區安寧和穩定。 關於伊拉克問題:反對美英對伊動武,強調國際法的權威性,主張在聯合國框架內通過和平途徑解決當前伊拉克問題。呼籲保證伊領土完整,儘快解決伊國內安全和人道狀況惡化問題並恢復其行使主權。

同中國的關係

兩國於1959年2月4日建交後,友好合作關係不斷發展。 2006年中蘇關係發展順利,重要互訪有:中國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長助理呂國增訪蘇(1月);蘇丹總統巴希爾(11月)、蘇丹總統助理納菲阿兩次訪華(5月、9月);蘇丹外長阿賈維尼(5月);蘇丹國防部長侯賽因上將(3月);蘇丹財政和國民經濟部長哈桑(7月);能源礦產部長賈茲(9月)。 2006年中蘇貿易額達33.54億美元。隨着中蘇兩國經貿合作不斷深入,蘇丹已成為中國在非洲重要的貿易夥伴和投資夥伴,中國是蘇丹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第一大投資來源國。自從埃塞航空公司簽署北京泛源國際運輸服務有限公司為核心代理後,中國與蘇丹經貿交流日益頻繁。中蘇經貿合作已經從單純的向蘇提供援助,發展為以石油合作為龍頭,電力、水利、路橋、港口、電訊、農業、工業、服務業、貿易等各行業廣泛合作的良好局面。

相關視

1、蘇丹 薩爾曼汗為愛燃血格鬥

蘇丹 薩爾曼汗為愛燃血格鬥

2、【四片白羽】故事發生在1884年英國對蘇丹的殖民戰爭期間

【四片白羽】故事發生在1884年英國對蘇丹的殖民戰爭期間

參考來源

  1. 蘇丹國家概況,中國領事服務網,2017-07-29
  2. 快訊!蘇丹總統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解散政府,海外網,2019-02-23
  3. 外媒:蘇丹軍方發動政變,執政近30年的總統巴希爾下台,海外網,2019-04-11
  4. Sudan changes time zone,time網,2017-10-18
  5. 蘇丹,中國領事服務網,2017-07-29
  6. 蘇丹 gdp、人口,世界銀行網,2017-07-29
  7. 國家概況,中國領事服務網,201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