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楝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苦楝皮

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楝属植物Melia azedarach L.或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树皮根皮。具有杀虫,疗癣的功效。主治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疥癣湿疮[1]

中文学名 苦楝皮 楝科
别称 苦楝、楝树果、楝枣子 楝属
植物界 川楝
被子植物门 分布区域 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等地
双子叶植物纲 采收时间 春、秋二季
芸香目 毒性 有毒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肝、脾、胃经。[2]

功效

杀虫,疗癣。 [3]

主治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不良反应

  1. 川楝素是驱蛔的主要成分,也是有毒成分。从毒理研究结果来看,其毒性较强,对等多种动物均敏感,化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且属强累积性药物。此外,异川楝素、苦楝子毒素也是毒性成分。
  2. 苦楝皮治疗量即可见不良反应,若服用过量则可致严重呕吐腹泻,呼吸中枢麻痹,中毒性肝炎,腹腔内脏出血,精神失常,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 严重中毒反应多是因误服、用药过量或患者机体特殊敏感性所致。救治措施主要为常规处理,对症治疗。
  4. 预防中毒尤为重要。应注意掌握适应证,严格控制用量,进行合理配伍以增加疗效、减轻毒性,避免连续长期用药,并根据病人年龄、体质等因素,灵活掌握剂型和用量,婴幼儿尤应谨慎。

栽培技术

育苗移栽法:10-11月选择20年以上的老树,进行采种。春季4月播种前用温水浸种4-5d按行距30-45cm开条沟,沟深6cm,将种子播入,覆土压实。培育1年,翌年春季移栽。按行株距5m×5m开穴,穴径1.2m,深80cm,底层施厩肥,上覆细土10cm,每穴栽种1株,栽种时要使根部舒展,土壤与根部密接,覆土压实,浇水。


形态特征

  1. 楝: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淡紫色,长约1cm;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mm;子房上位。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1.5-2cm,淡黄色,4-5室,每室具1颗种子。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2. 川楝: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叶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cm,黄色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长椭圆形,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注意事项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註 1]、昏迷死亡。

视频

苦楝皮养生功效
中药辨识驱虫药——苦楝皮

注释

  1. “休克”:休克(shock)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此时机体功能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