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蛉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蜻蛉目,(学名:Odonata)包含“豆娘”和“蜻蜓”二大类,种类繁多,台湾已知的约有142种。细长的身体和二对透明的翅膀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再加上一对大复眼,你看,是不是很像直升机呢?豆娘和蜻蜓很相似,只是体形较为“苗条”哦!!而且豆娘的复眼明显分得较开,头部的形状看起就像一个哑铃一样。停栖时,大部分豆娘的翅膀会合并竖立在身体的胸部背侧。[1]
蜻蛉目昆虫是野外常见的昆虫,常成群于水面上空盘旋飞舞,数量多时,往往可达上百只,蔚为奇观!在盛夏的黄昏,成群齐飞的蜻蜓,象征著即将下雨的。通常在下雨之前,空气中充满相当高的湿度,而蜻蜓在飞翔时,遇到潮湿的水气,往往会把翅膀沾湿;这时,由于沾湿的身体较重,也就很 难像往常般在较高处飞,只能做低空翱翔。
蜻蛉目昆虫是真正的飞行专家,强健的胸肌,用来带动两对薄薄窄长的翅膀。它们的两对翅膀可以分开运作,想飞慢一点的话,就先拍第一对翅 榜,再拍第二对翅膀;想飞快一点,就两对翅膀同时动作。休息时,它们的翅膀仍旧外伸,不能折叠,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足够的空间,如枝头或叶 顶。它们的视觉非常敏锐,能够在空中追击或拦截一些动作慢的,且正在飞行的昆虫,进而捕食。[2]
不完全变态昆虫
蜻蛉目的生命过程中,包括了卵期、稚虫期与成虫期,没有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蜻蛉目的昆虫不论是稚虫或成虫都是肉食性,由于视 力超凡,身手矫捷,小自蚊蝇大至蜜蜂、蝴蝶,都难逃被捕的命运。它们的稚虫都叫水虿,体色一般呈暗褐色或暗绿色,蜻蜓的水虿在水中是用直肠腔 内的气管鳃呼吸,而豆娘的水虿则是利用三片尾鳃呼吸。稚虫时期以水域为栖息环境,包括河边、湖畔、池塘、水坑与草泽等栖地;喜好捕食小型水生 动物,等长大些会捕食蝌蚪或小鱼。从稚虫到完全成熟期间,约需经过8到14次不等的脱皮过程。
当它们成熟时,会爬出水面,在石头、枯枝或叶子上羽化。刚羽化的蜻蛉翅膀很小,而且又皱又湿,不能飞行,需等上1到2小时才会慢慢变大、 变透明;等到翅膀完全变硬,羽化过程才算完成。这时,蜻蛉便可自由自在的展翅飞翔。它们会离开水域飞进附近的树林里,以林中的小昆虫为食。[2]
交配与产卵
春夏季是蜻蛉目昆虫交配的季节,它们会出现在池塘附近;交配时,大多会停栖在植物枝叶或石头上,但有些种类则习惯在空中交配。雄蜻蛉用腹部末端的把 握器抓紧雌蜻蛉的颈部或前胸;雌蜻蛉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蛉腹部第二、三节下面的贮存精子器官,然后进行授精。
蜻蛉的产卵方式有趣又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蜻蜓点水:蜻蛉会将腹部末端贴近水面,直接产卵于池水中,任由卵沉入水中;有些是将其 腹部直接插入水中,产卵于水草茎杆上。还有些是一面飞翔交配,一面将卵空投至水中;有的种类则是将卵产于水面上的树干或树枝上,待卵孵化后稚 虫掉入水中展开稚虫阶段。会发展出这么多的产卵方式,无疑是为了能让卵在不同水域环境中有更佳的存活机会。不论那一种产卵方式,稚虫都必须生活于水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