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袁昂(461年-540年),中国南齐、南梁官员,表字千里,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南北朝时南梁名臣、书法理论家、画家。[1]
目录
简介
出身南渡侨姓大族“陈郡袁氏”。其父早年起兵谋反,事败被杀,袁昂被流放至晋安郡,至宋后废帝时方才返乡定居。[2]
在南齐时,以征虏主簿起家,接连为太子舍人、黄门侍郎、御史中丞、豫章内史、吴兴太守等职,以刚直闻名。西台起兵后,袁昂坚守城池,拒不投顺,直至建康失陷之后,方才出降。
南梁建立后,遍历司空、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监、尚书等官,立朝三十年,为梁室台鼎之謇谔宗臣。晚年有感立储之争,遂告老辞官,不预时政。于大同六年(540年)去世,年八十,谥号“穆正”
袁昂颇擅绘画,唐人张彦远定其画为“中品上”。所著《古今书评》,多用妙喻,简明传神,对后世书法理论颇有影响。[3]
生平
刘宋泰始初年,袁昂父袁顗举兵奉晋安王刘子勋,事败被杀。袁昂时年五岁,乳母将其隐匿于山中,后遇赦得出。依然因父罪流放晋安,十五岁时始还京师。从兄袁彖见袁昂幼孤,抚养教育袁昂。袁昂本名为袁千里,南齐永明年间,武帝萧赜说:“昂昂千里之驹,今改卿名为昂,即以千里为字”。在齐朝历任邵陵王长史、御史中丞,任御史中丞时,当时尚书令王晏弟王诩为广州刺史,贪贿枉法,袁昂依事弹劾举奏,不避权豪,时称正直。[4]
齐末袁昂为建武将军、吴兴郡太守。萧衍自襄阳举兵反萧宝卷至京师,州郡皆降,袁昂拒境不受命。建康城陷,只身到朝廷归降萧衍。萧衍不问责他。萧衍建立梁朝,为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性温厚,出镇江州,入为五兵尚书、吏部尚书。
天监十一年(512年)十一月初九,梁武帝任命吴郡太守袁昂担任左民尚书、侍中,兼尚书右仆射。天监十二年(513年)二月初六,兼尚书右仆射袁昂为右仆射。[5]
天监十八年(519年)正月初四,尚书左仆射袁昂为尚书令,普通三年(522年)正月初七,尚书令袁昂为中书监。
普通四年(523年)十月十七日,中书监、中卫将军袁昂为尚书令,并以中卫将军的身份开府仪同三司。
中大通四年(532年)正月初一,梁武帝任命南平王萧伟为大司马,任命元法僧为太尉,袁昂为司空。九月十四日,司空袁昂兼任尚书令,加特进、左光禄大夫。
大同六年(540年)九月廿四,司空袁昂去世,呈给梁武帝的遗疏表示不接受赠谥,告诫诸子不要向朝廷递交行状、立铭树碑;梁武帝不许,赠本官,册谥穆正公。
袁昂是著名书法家,亦善画,作仕女画为一绝。以父死于非命,终身不听音乐。其书法思想,推崇张芝、钟繇、王羲之。
在南北朝思想中,他属于有神论者,曾批驳范缜的《神灭论》。原有文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七篇。
高年薨逝
大同六年(540年)九月二十四日(11月8日),袁昂逝世,终年八十岁。萧衍在当天便下诏为袁昂举哀,追赐东园秘器及鼓吹一部、朝服一具、衣一套,又赠其家钱二十万、绢布一百匹、蜡二百斤。
袁昂临终时,上疏推辞死后的赠官和谥号,又告诫他的儿子不得请求为自己撰写行状或墓志铭。尽管他的几个儿子在他死后多次上表陈述父亲的遗愿,但萧衍坚持不允,仍册赠袁昂谥号为“穆正”。
主要成就
政治
拔擢贤才
袁昂有知人之名,不轻易与他人交结,能进入他府中的人,都被称为“登龙门”。他敬爱贤人才士,对后生多有延誉拔擢之举: 萧乾九岁时入国子学,深受时为国子祭酒的袁昂的敬重。萧乾后来在陈朝官至五兵尚书;
王佥补国子生时,被祭酒袁昂称赞为“通理”。王佥后出镇地方,颇有威名,官至太子中庶子;
何之元深为袁昂器重。袁昂不仅上表向举荐他,更在出任丹阳尹时征辟其为府僚。何之元在陈朝官至中卫府谘议参军,撰有《梁典》三十卷;
王褒被袁昂认为“当成吾宅相”。他后来成为南梁文坛名家,且在北周亦享有盛名。
参预储议
袁昂身为梁室的台鼎謇谔之臣,地位尊崇,在中大通三年(531年)的储位之争时,坚持“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惯例,反对梁武帝“废嫡立庶”,维护了朝廷礼法。
绘画
袁昂颇擅绘画,他“师于谢(赫)、张(墨)、郑(法士)”,擅画妇人,并深得其“绮罗之妙也”。初唐绘画理论家彦悰在《后画录》中称其“禀则郑公(郑法士),亡所失坠,绮罗一绝,超彼常伦”(一种观点误认为此赞所称者为北周袁子昂)。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2中,将袁昂归于“下古”画家之列,并在同书卷7定袁昂之画为“中品上”。
南梁画家江僧宝、北齐画家曹仲达亦取法自袁昂(一称曹仲达取法者为袁倩)。
书法
书法理论
袁昂擅长书法,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他的书法理论著作《古今书评》为奉敕品评之作,共评二十五位书法家,袁昂于其中特别推祟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后又称“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书中的评析行文规整,多用妙喻,简明传神,开书评之始,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汤惠休、沈约、钟嵘、张说、敖陶孙等对诗人的评拟,“大约因袁昂评书之论而模仿之耳”。
个人作品
袁昂有书法理论著作《古今书评》(一卷)传世。《旧唐书·经籍志》称有“《袁昂集》二十卷”,然文集不存,其作品至今大多散佚。
《全梁文》辑录有其残文数篇:《谢后军临川王参军事启》、《答武帝书》、《答服问书》、《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临终敕诸子》及《评书》。据《高僧传》载,袁昂还曾为僧人智顺撰写碑文,今已佚。
人物评价
袁粲: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梁书》引)
萧赜:昂昂千里之驹,在卿有之,今改卿名为昂。即千里为字。(《梁书》引)
萧衍:①袁昂道素之门,世有忠节,天下须共容之,勿以兵威陵辱。(《南史》引)②公器珝凝素,志诚贞方,端朝燮理,嘉猷载缉。(《赠袁昂诏》)
元颢:我在江东,尝闻梁主言,初下都日,袁昂为吴郡不降,称其忠节。(《魏书》引)
姚思廉:袁千里命属崩离,身逢厄季,虽独夫丧德,臣志不移;及抗疏高祖,无亏忠节,斯亦存夷、叔之风矣。终为梁室台鼎,何其美焉。(《梁书》)
杜纲:东昏待臣下,无情无礼,可谓极矣。而袁昂、马仙琕二人,死守勿贰,真所难得,宜雍州之敬而礼之也。(《南朝秘史》)
李延寿:观夫宋、齐以还,袁门世蹈忠义,固知风霜之概、松筠其性乎!若无阳源之节,丹青夫何取贵……昂命属崩离,身逢危季,虽独夫丧德,臣节无改。拒梁武之命,义烈存焉。(《南史》)
轶事典故
名器故在
袁昂的父亲袁顗兵败被杀时,首级被传至京师建康,藏在武库中以作警示。宋后废帝时,袁昂获准返回建康,袁顗的首级才被归还。袁昂得到父亲首级后,恸哭吐血,昏迷后苏醒过来。从兄袁彖对丧父的袁昂多有抚育,袁昂则身着丧服,在父亲墓旁筑室居住。
后来,袁昂与袁彖一同谒见他的从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这孩子自幼丧父,却能有如此表现,所以我知道他心中自有大器所在(故知名器自有所在)。”
孝感上天
袁昂的母亲逝世时,时任豫章内史的他弃官服丧。在送丧归乡途中,长江风浪暴起,袁昂用衣服把自己和母亲的灵柩绑在一起,誓要同灵柩沉没。等到风停后,其它船只尽皆沉毁,只有袁昂所乘的船安然无恙,众人大感惊异,都认为这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的缘故。
七岁尚书
梁武帝萧衍授袁昂为吏部尚书时,对他说:“齐明帝用您做黑头尚书,朕用您做白头尚书,相比之下,朕心中实在有愧。”袁昂答道:“臣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四十岁以前,命是臣自己的;四十岁过后的七年,是陛下赐给臣的。七岁做尚书,这不算是晚达(晚显达之意)。”萧衍闻言,不禁感叹:“士人实在不是徒有虚名。”
谦不言贵
袁昂在尚书台时,尚书右仆射徐勉受梁武帝亲重,权倾天下。一次,徐勉前往袁昂府中赴宴,宾主间相谈甚欢。酒酣耳热之际,徐勉请袁昂让家中的女妓出来斟酒传杯,袁昂执意不肯。在徐勉苦苦哀下,袁昂才吩咐让五六位女妓出来,女妓刚刚走到斋阁(书房),袁昂就对徐勉说:“我家没有年轻的少女,家中仅有的老妪都是我儿子的母亲,她们不是诸王妃的母亲,便是公主府的大家,我现在让她们向您行礼问候。”徐勉闻言大惊,不敢让她们入内行礼,至此才知道袁昂地位的尊贵。
参考文献
- ↑ 袁昂_袁昂介绍_历史人物_词典网 袁昂 历史人物【生卒】:461—540 南朝梁陈郡阳夏人,字千里。袁子。仕齐为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累迁御史中丞,劾奏不惮权豪。后为吴兴太守。梁师起,昂拒不受命...
- ↑ 《梁书·武帝纪三》:(大同六年)九月……戊戌,特进、左光禄大夫、司空袁昂薨。
- ↑ 《历代名画记·卷七》:袁昂,字千里,(中品上。)陈郡阳夏人。仕齐为秘监、黄门侍郎。幼以孝称,颇善画。入梁官至中书监,年八十,赠侍中特进,谥曰穆正。(见《梁书》。)僧悰云:“禀则郑公,亡所失坠,绮罗一绝,超彼常伦。”
- ↑ 《梁书·袁昂传》:袁昂,字千里,陈郡阳夏人。祖询,宋征虏将军、吴郡太守,父抃,冠军将军、雍州刺史,泰始初,举兵奉晋安王子勋,事败诛死。昂时年五岁,乳媪携抱匿于庐山,会赦得出,犹徙晋安。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
- ↑ 《南史·袁昂传》:昂,字千里,雍州刺史顗之子也,顗败,藏于沙门。沙门将以出关,关吏疑非常人,沙门杖而语之,遂免。或云,顗败时,昂年五岁,乳媪携抱匿于庐山,州郡于野求之,于乳媪匿所见一彪,因去,遂免。会赦得出,犹徙晋安。
- ↑ 《梁书·袁昂传》: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不得言上行状及立志铭,凡有所须,悉皆停省。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但官序不失等伦,衣食粗知荣辱,以此阖棺,无惭乡里。往忝吴兴,属在昏明之际,既暗于前觉,无识于圣朝,不知天命,甘贻显戮,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自念负罪私门,阶荣望绝,保存性命,以为幸甚;不谓叨窃宠灵,一至于此。常欲竭诚酬报,申吾乃心,所以朝廷每兴师北伐,吾辄启求行,誓之丹款,实非矫言。既庸懦无施,皆不蒙许,虽欲罄命,其议莫从。今日瞑目,毕恨泉壤,若魂而有知,方期结草。圣朝遵古,知吾名品,或有追远之恩,虽是经国恒典,在吾无应致此,脱有赠官,慎勿祗奉。”诸子累表陈奏,诏不许。册谥曰穆正公。
书籍资料
政府职务 | ||
---|---|---|
前任: 元法僧 |
南梁司空 532年-540年 |
空缺期 下一位相同頭銜:萧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