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记忆(Memory)是神经系统存储过往经验的能力,关于记忆的研究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1]。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相当多种分类,主要因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
基于现在我们对于记忆形成机制的认识,广为接受的模型将记忆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 编码:获得资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
- 储存:将组合整理过的资讯做永久纪录。
- 检索:将被储存的资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
记忆系统的三个阶段就像一条流水线一样,将进入的刺激信息流转变为能够被存储和回忆的有意义模式。这个三阶段模型最早是由理查德·阿特金森(Richard Atkinson)和理查德·谢弗林(Richard Shiffrin)于1968年提出的,该模型在一定的加工和修改后被广泛接受。
人类记忆的过程,目前被认为和电脑处理信息存取的过程类似。通过对电脑数据输入输出原理的了解可以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记忆这个复杂的过程。
按照新的记忆产生的时间长短,目前将记忆分为工作记忆(以前也称之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按照记忆的内容特性,研究者又将其分为两类,分别是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可以意识到的过往经历,有时也被称为陈述性记忆。内隐记忆包括我们的运动能力,行为习惯这一类,是我们没有意识,但又确实是因过往经验影响而产生的。一般看法是,能长期存在的外显记忆是被存储在大脑皮层中的,不过其产生却绝对依赖脑中一个被称为海马体的结构。然而关于记忆存储位置的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直接证据。但是有些类型的记忆是在其他位置被储存的-如运动模式,行走,游泳和骑自行车-它们可以被储存在小脑或脊髓。
记忆过程
人体记忆模型(德文)
下面有四种记忆过程:
- 储存 = 通过有规律的读取达到储存重要信息的目的
- 回忆/读取 = 整理记忆的内容
- 遗忘[2] = 记忆信息的丢失或是因信息间的竞争而导致的读取失败
与记忆有关的解剖结构
与语言不同,脑部并没有特定局限的记忆中心区域专司记忆一职。但人们还是能够找到与记忆有关的解剖结构。 寻找记忆的痕迹(engram),其与记忆相关的四个主要的大脑组织是:
- 小脑,主要负责程序性记忆,这种记忆主要靠后天的重复,以及经典条件作用获得。
- 纹状体,是前脑的一个复杂结构,是习惯的形成或刺激——反应间的联系的基础。
- 大脑皮层,负责感觉记忆以及感觉间的关联记忆。
- 杏仁核,负责事件、日期、名字等的表象记忆,也负责情绪记忆。
- 海马体,负责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视频
记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2017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难点:记忆,百分网 , 2018-5-2
- ↑ 世界上真的存在拥有超强记忆的人吗?,知乎,20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