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许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姓,中华姓氏,属舜帝姚重华姚姓妫姓姬姓子孙衍生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这七个省的许氏约占中国汉族许氏人口的55%。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许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以后许姓大举南迁繁衍于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移居海外。迁至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起源始祖

出自姬姓,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该支许氏族人以高阳(今河北高阳旧城)为郡望。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文公之子姬其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君主文公姬毁生有公子姬其浒,亦作姬其许,后出任卫国大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姬其浒辅佐父亲卫文公实施减赋税、少刑法,与民共苦的政策,使卫国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并迅速强大。姬其浒的哥哥就是著名的卫成公姬郑,曾被大夫元咺一度废黜,后在春秋霸主晋文公姬重耳的帮助下恢复君位。卫国大司徒姬其浒留给后世最称道的,就是从他开始有了“司徒”这一复姓。在姬其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春秋战国时期,“浒”与“许”二字通假,故而亦称许氏,但读音作hǔ(ㄏㄨˇ);而更多的姬其浒后裔则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徒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①顺布鲁氏多冠汉姓为许氏。

②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许氏等。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以后,在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土司、黎族、瑶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以及北方地区的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许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许氏。

得姓始祖

许由,字武仲,生于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详。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后尧帝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故后人称箕山为许由山。四千一百多年前,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1]

传统文化

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如今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