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诺曼征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诺曼征服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本名 诺曼征服

发生时间 1066年10月14日

地 点 英格兰黑斯廷斯

参战方 诺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

结 果 诺曼人取得

决定性胜利,入主伦敦

参战方兵力 诺曼人7000-8000

盎格鲁-撒克逊人8000以上

主要指挥官

征服者威廉哈罗德二世

诺曼征服:是发生于1066年的一场外族入侵英国的事件,是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年~1087年)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标志英国中世纪的开始。 [1]

简介

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年—1066年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1066年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身亡于黑斯廷斯战役,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年—1154年)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诺曼征服加速英国封建化的进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积的大小,提供一定数目的骑兵,并亲自率领他们为国王作战。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继续分封,逐层建立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威廉一世还极力摆脱教皇对英国教会的干涉,把英国教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在统治机构、法律上仍沿用英王旧制。1086年,他召集封臣,令这些人一律向他行臣服礼及宣誓效忠,建立了英国封建主都须以对国王效忠为首要义务的原则,同年还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调查。诺曼征服后,在英国出现了封建庄园,封建领主是庄园最高统治者,大部分农民丧失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战争起因

1066年1月,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逝世,由于膝下无子,引发王位继承问题。诺曼底公爵威廉与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皆声称有王位继承权。

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将王位传给了具有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贵族哈罗德·高德文森(Harold Godwinson),威廉公爵自称爱德华选中他为英格兰的合法国王继承人。事实上,当哈罗德于1064年在诺曼底沿海被击沉成为威廉的阶下囚之后,他本人迫于威廉承诺拱让英格兰的王位。然而,一旦回到英格兰,哈罗德并无为威廉让位之意。威廉不得不动用一支庞大的军队大举入侵英格兰,用武力硬是把皇冠从哈罗德头上夺了过来。

战争过程

哈罗德二世清楚征服者威廉正在筹划一次进攻。他把军队驻扎在英国南一线,对敌船的动向保持严密的警戒。然而直到1066年一直没有发现诺曼人的入侵船队,于是哈罗德便把军队撤退。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诺曼人的船队已经整装。在向英格兰发动进攻之前,威廉耐心地等待着发动进攻的时机,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月18日,英格兰遭到了攻击——但却不是来自诺曼底。同时间觊觎哈罗德王位的挪威人哈拉尔德·哈德拉达(Hadrada)在英格兰北部登陆,并于9月20日在约克外的福尔福德(Fulford)一役中击败了哈罗德的将领。在伦敦的哈罗德迅速挥师北上。9月25日,他在约克城斯坦福桥(Stamford)经过惨烈的斯坦福桥战役一举击败了哈德拉达的军队。然而,哈罗德还没有来得及收拾战场,就不得不地挥师南下,途经伦敦补充军队后,去面对南方新的威胁,诺曼人登陆了。

威廉于同年9月28日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登陆,并在黑斯廷斯(Hastings)建立了一个据点。他命令部队洗劫当地的村庄,收集食物并同哈罗德开战。10月13日,威廉得知哈罗德从伦敦率领部队到达了这一地区。从伦敦到黑斯廷斯有55英里,而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仅仅花了48小时就赶到,考虑到当时英国糟糕的路况,只不过是一条条泥泞的,部队长途跋涉的疲惫,这是场何等艰苦的行军。

翌日,作战双方在黑斯廷斯遭遇。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黑斯廷斯附近的森莱克(Senlac)山丘这一有利位置,诺曼人大开杀戒。战斗持续数小时,难分胜负,直到哈罗德被杀,胶着状态才最终被打破。诺曼人乘势掩杀,一举摧毁了哈罗德的疲惫之师。战斗结束后,诺曼人继续向不远的港城多佛尔挺进。

战争结果

盎格鲁—撒克逊人拒绝向长驱直入的诺曼人献出他们的首都伦敦(London)。为了使他们改变主意,威廉故伎重演,再一次命令他的部队袭击和恐吓当地的居民。最后,伦敦不得不向入侵者打开了她的大门。1066年圣诞节,诺曼底的威廉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国王,即威廉一世。在随后的几年中,威廉统治着他的新领地。他建立了许多城堡,以便使他的贵族们通过这些城堡用残酷的手段控制着附近的乡村地区;他奉行“铁血”政策,扑灭了反叛的星星之火。到1072年,诺曼人对英格兰的征服真正完成了。

大约在1090年,也就是诺曼征服的十几年后。一批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和盎格鲁-丹麦领主,组织了一支有350艘船的船队,带着4350人出海。他们就如同《圣经》中的以色列人出埃及一般,离开了英格兰,并在海外建立了一个新英格兰--Nova Anglia。

诺曼征服在英国产生重要的后果。它加速完成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就已经开始的封建化过程。威廉在征服英国各地之后,大批没收盎格鲁—撒克逊的贵族土地,酬劳亲属和随从,教会也由法国主教接管。统治阶级的这一层几乎全是外来者,只有盎格鲁—撒克逊本土阶层还保有自己的小块领地。随着土地主人的更换,农民受到进一步的奴役。大多自由和半自由农民,都被征服者按他们所熟悉的法国方式变为灾奴。

征服者威廉在英国树立强有力的王权。诺曼封建主在征服过程中从国王手里得到封土,必须按照国王的规定服兵役,缴纳赋税,尤其是采邑继承税。威廉不但要求直属的附庸宣誓效忠,而且也要求臣下的附庸宣誓效忠并服兵役。这和法国流行的封臣只对直接封主效忠的制度迥然不同。威廉在没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时,更把全部耕地的七分之一以及大部森林据为已有。这样,国王拥有的土地就大于任何一个封建主的封地。土地的分封又是随着征服的进展逐渐进行的,分到各封建主手中的封地分散在各个地区,并不联成一片。

1086年,威廉在英国全国实行土地普查,拓印成土地名册。其中均规定每城每郡有多少做地属于国王,多少属于大封建主或教会顾主,每个封建主有多少臣属,每个庄园有多少土地、牲畜,多少依附农民、奴隶、自由农民,多少森林、草地、牧场、监狱、作坊以至各种手工业等等;还配有每个世袭封地大的有多少货币收入。编制土地名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向封地征税。人民面对清查就像面临末日审判一样,因此被称为《末日审判书》。根据普查的数字,11世纪未到12世纪初英国的有一百五十万人口,其中有百分之五住在城市,绝大多数住在农村。农业是居民的主要产业,牧畜业只盛行于东北部的的约克郡和林肯郡一带。在诺曼征服前就已形成的庄园,是英国封建探路的基础。

诺曼征服后的英国农民,处境仍然困苦。1086年,恢复征收所用丹麦金,这对农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12世纪中叶的封建混乱,加之地皮恶化,农奴所负担的义务不断加重。教会征收什一税,扩及收成以外的其它产品如牲畜、羊毛等,称为“小什一税”。到13世纪时,农奴使用公有牧场和草地的权利也被剥夺。农民抗租、抗役,利用残存的村社组织和领主进行隐蔽或公开的斗争。

社会影响

诺曼征服前

诺曼征服前,英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民主制,国王和贤人会议共同实行统治。国王虽然把一些政治权利下放给了教俗贵族,但不普遍。当时也曾出现过国王的赐地,但这种赐地是无条件的或者仅以服军役为条件,没有建立起国王与受地者之间的君臣关系。只有在诺曼征服后,国王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土地分封,建立了完备的封建君臣制度,从而使英国最终建立了具有上述两大特点的封建政治制度。

英国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开始于公元七世纪时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这时,按地域构成的农村公社取代了氏族公社。此时的土地制度是国王地产和贵族的土地。七世纪末,这种土地制度已有变化:一是份地的占有不均了,二是出现领主与依附者。从统治阶级内部来看,七世纪中叶以后,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开始封赠土地。如公元679年,肯特国王赫洛塞尔给布列乌德修道院院长的赐地文书说“为了我的灵魂得救,今把……土地赐予你布列乌德和你的修道院。照我和我的官员所标明的众所周知的疆界,你可持有和占有这些,并且你的后任继续拥有这些,任何人都不能反驳。”在7—9世纪的593件赐地文书中,除29件之外都是授予教会的。由此可见,通过国王赐地,大量农村公社的公有地转到了教会手中。这时的赐地是一种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赠予,恩格斯称之为“真正的馈赠”,这种赐地成为白由的、世袭的、完全私有可以买卖、让渡的财产。受地者不受到国王或农村公社对土地的最高统治权的约束所以这种赐地与其说是赐地,无宁说是赐给一种统治权。教会因此成为赐地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构成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仆退是教会与国王之问井没有因士地的收授形成臣服关系。

上面,我们分析了诺曼征服前英国封建化的过程。可以看出,从整个社会来看,一个拥有大地产的封建统治阶级已经形成,在封建领地内,领主与依附者之间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但是从社会上层看,国王还未转化成封建专制君主,国王与贤人会议共同治理国家,其政治制度还具有某些民主色彩。其次,统治阶级内部还未产生封建等级,国王与贵族还未构成封建君臣关系。 诺曼征服后

诺曼征服导致的最直接可见的变化就是王权的兴起和封建制度的完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封建制度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已经萌生。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的过程中,国王常常把掠夺来的土地封赐给自己的亲兵哥塞特。 土地私有的形式称作“特许保有地”或册地。此种封地在基督教传入后,采用了罗马的文书册封方式,所以被称作“文书地”。受封人对文书地享有完整且充分的所有权,可以将文书地转让、出卖或者赠与他人,或者再进行二次分封。现存最早的麦西亚王国在672年(另一说是674年)的一份赐地文书上写道:“从今天起,我把我的赐予权、承认权、转交权和指派权给予你们。”英国史学家梅特兰认为:文书地的册封“与其说是赐地,毋宁说是一种政治权力,赐的不是一种所有权,而是一种特权”。 可见,在11世纪诺曼征服以前,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在英格兰萌生。

诺曼征服是英国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它为600年来盎格鲁—撒克逊封建制度的发展做了一个总结,又开创了英国封建制度全盛时期的新时代、新局面,从诺曼征服到亨利二世统治结束近一个半世纪,英国封建制度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建立,到13世纪达到极盛。

诺曼征服为英格兰带来了强大的王权,在强大王权的作用下,威廉一世没收了所有公开反叛者的土地,除了将一部分土地留作己用外,将其他土地作为“战利品”分封给追随他的诺曼贵族及军事随从。没有参与反抗的英格兰人仍保留原有的土地,但必须承认自己的土地是从征服者威廉那里得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尊奉威廉为最高领主。由此,威廉实际上成为了英格兰最高土地的所有者。比较法学家K·茨威格特曾这样评价道:“威廉一世及其后继者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建立了一种等级森严、整齐划一和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的封建制度,国王是最高的封建领主。”据统计,直接领受国王封地者称作国王的直属封臣共1400余人。领地较大、年收入100磅以上者约180人,称作男爵。其中有12人是威廉一世的亲属或最受威廉宠爱的诺曼大贵族,他们共占全国1/4的土地。男爵们分别向国王提供一定数量的骑士义务,大男爵提供40 - 60名,中小男爵提供10 - 40名,其余的1200人是骑士,只领有一块采邑,只承担一名骑士义务。 教会同样承担骑士义务,高级教士全都成为威廉的直属封臣。占地教多的坎特伯雷主教、林肯主教、温切斯特主教、伍斯特修道院院长分别承担60名骑士,领地较少的拉姆齐修道院院长只承担4名骑士。

当土地分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由此产生了国王是全部土地所有者的观念,这进而成为不久之后英格兰“末日审判”的起点和成果。自1085年圣诞节后两年时间里,威廉开始了所谓“末日审判”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到每户有多少耕地、多少人口,人口是农奴抑或自由人,耕地是农奴份地还是自由土地;调查财产项目繁多,从不动产土地、房屋到动产耕牛、猪羊,甚至鹅鸭、餐碗都在调查之列,以上均需一一登记在册,使人有如末世来临之感,最后将调查结果称之为《末日审判书》。紧接着,威廉于1086年8月1日在索尔兹伯里召开誓忠会,要求所有等级的领主参加。大多数封建主到会,向威廉王宣誓效忠,达成了“索尔兹伯里誓约”。英国学者布勒德在《英国宪政史谭》描述说:“无论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佃户,不问其所领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间接得之于贵族地主者,其对于王均属直接之人民。姑无论其间接属之于贵族地主也,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也。”即国王的直属封臣再分封土地时,次一级封臣除宣誓:“因为须有您的土地,我将效忠于您”外,还必须附加一句:“除效忠国王之外”。因此,在英格兰国王是名符其实的最高统治者,所有封建土地持有者都是国王的封臣。

意义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结束,诺曼底王朝建立。古英语的发展进入低谷。由于诺曼底人在建国之初,就对法国国王承诺臣服法国、说法语,因而诺曼征服后的政府用语为法语。

政治制度

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法,将原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十六个郡(shires)。以诺曼人的政治机构王廷(curia regis),取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贤人会(witenagemot or witena gemot)。王廷由主教、修道院院长、大地主组成,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但国王能随时召开。除此之外,国王另有由亲信组成的内圈组织,称为小会议(small council)。王廷则扩大成为后来的国会,小会议演变为政府。

英法关系

英国再次融入欧洲大陆,在政治上依附法国,经济上虽然独立,但与低地国家(今荷兰、比利时)的贸易量逐年递增——这是后来英国复兴、觊觎法国领土,并引发英法百年战争的主要因素。

正因为政治上依附法国,英国才与法国一起参与了十字军东征。而兼任英国国王的诺曼底公爵一直觊觎法国王位,这也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参考来源

  1. 诺曼征服,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