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貔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貔貅漢語拼音:pí xiū,注音符號:ㄆㄧˊ ㄒㄧㄡ)為中國傳說的一種瑞獸。中國的風水學者認為貔貅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中國傳統有裝飾「貔貅」的習俗,貔貅寓意豐富,人們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傳說貔貅除了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

貔貅的一些常識,比如公獸有獨角、頭朝左、左腳在前、有翅膀鬃毛,而母獸正好相反,但其實單只貔貅是不分雌雄。依照民間的說法是,公獸代表財運,而母獸代表財庫,一次收藏一對代表有財有庫,才能真正招財進寶,而配戴在手腕上最好一手戴一隻,以免兩獸打架。

起源

「貔貅」較早的文獻出處有以下數個:

  • 尚書·牧誓》:「如虎如貔」《傳》:「貔,一名執夷,虎屬也」說明西漢初年的孔安國認為貔貅與同類,另「執夷」可能就是「貔」的緩讀。
  • 在 《史記·五帝本紀》中,黃帝曾經訓練猛獸建立軍隊,其中包括六種猛獸,、貙、虎。《索隱》:「《爾雅》雲「貔,白狐」」...郭璞云:「《書》稱猛士如虎如貔。貔蓋豹屬,亦曰執夷,白狐之雲似是而非。」從這裡可知道西漢初年的《爾雅》與晉代郭璞對於「貔」的解釋顯然不同。
  • 《周禮‧大司徒》:「裸物虎豹貔𧴐之屬。」鄭眾:「貔即貅也,雲淺毛者。若以淺毛言之則入裸蟲中。」這說明東漢的鄭眾認為貔貅是短毛的獸。
  • 《詩·大雅》:「獻其貔皮。」陸璣疏:「貔似虎,或曰似熊,遼東謂之白熊。」說明晉代陸璣認為貔貅像虎又像熊,在遼東則稱為白熊。《禮記‧曲禮》:「貔貅」鄭玄註:「貔貅,亦摯獸也[1]。《書》曰:如虎如貔士或為仕。」賈公彥疏:「貔貅者摯獸,猛而能擊,謂虎狼之屬也。貔貅,是一獸,亦有威猛也。」此處說明唐朝的賈公彥認為貔貅是一種猛獸。

貔貅大致起源於漢代,漢武帝擊敗匈奴,打通西域後,東西方交流加強,貔貅的產生可能和西方有翼神獸的影響有關。漢初黃老思想盛行,貔貅被認為可以在主人死後帶主人升仙。漢武帝曾經封貔貅為「帝寶」,下令只有皇族方可擁有,此令綿延兩千餘年一直有效,直至晚清帝制終結。

現代

有人認為貔貅就是現在的貓熊(大熊貓),但是從先秦古文看來,這個說法值得商榷。有學者認為大熊貓被稱為「貔貅」是源自清代旅遊家胡世安所著的《譯峨籟》一書,這本書明確說明,此「貔貅」跟史記記載的猛獸「貔貅」完全是兩碼事。《譯峨籟》書中的貔貅,實際上是皮裘的諧音,作者認為「皮裘」太俗,所以改稱「貔貅」。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前後兩種貔貅混為一談,所以就鬧出大熊貓參軍的笑話。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貔貅在古代有兩種,分別是單角貔貅和雙角貔貅[2],有人說單、雙角區別公(貔)母(貅),還有人說是區別善惡,總之是有單角貔貅的,而今多數都是雙角貔貅,已經很難看到單角貔貅了。

從以上記錄看來,貔貅可能是一種像虎的短毛猛獸,具體是什麼則沒有明確記載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貔貅自古至今一直被用作辟邪化煞,鎮宅旺財的神獸,其中獨角者稱為天祿,兩角者稱為辟邪, 又因為祿與鹿發音相同, 天祿可與天鹿通用。

從這段說法可將獨角貔貅視為鹿身猛

視頻

貔貅 相關視頻

上古神獸「貔貅
貔貅招財的風水知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