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道無風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道無風帶

中文名: 赤道無風帶

外文名: calm belt near the equator

地理位置: 赤道附近南、北緯5°之間的地帶

釋 義: 赤道附近風向多變的弱風或無風帶

特 征: 氣壓低,溫濕度大

氣 流: 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

赤道無風帶(calm belt near the equator) 是現在赤道附近對流層底層風向多變的弱風或無風帶。[1]


名詞定義

赤道無風帶(calm belt near the equator)出現在赤道附近對流層底層風向多變的弱風或無風帶。赤道無風帶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緯5 °之間的地帶。這裡太陽終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氣溫最高地帶。由於溫度的水平分布比較均勻,水平氣壓梯度很小,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風速微弱,故稱為赤道無風帶。


季風帶

據近代氣象資料分析,明顯的系統性無風帶出現在西南季風東北信風(北半球)或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南半球)之間的過渡帶(季風槽類型的熱帶輻合帶)。


因對古代航海不利而引起人們的重視。據近代氣象資料分析,明顯的系統性無風帶出現在西南季風與東北信風(北半球)或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南半球)之間的過渡帶(季風槽類型的熱帶輻合帶)。主要發生在西太平洋夏季風盛行時期,其位置近於東西向,可離赤道較遠。過去曾把無風帶解釋為兩半球信風之同的地帶。近代觀測表明,北半球東北信風與南半球東南信風常常在赤道附近輻合漸近,但風力並不一定減弱(信風槽類型的熱帶輻合帶)。赤道無風帶的位置隨熱赤道在一年中沿經圈方向移動而變化,但時間上稍為後延。在它控制下的天氣特點是氣壓低、濕度大、多雲、多雷暴,是海上航行要避開的區域。


氣候特點

氣溫高,地面氣壓降低,產生赤道低壓帶。由副熱帶高壓向赤道低壓輻合的信風,加強空氣垂直運動,但此上升氣流地面不感覺有風。


赤道無風帶內天氣狀況單調而富規律。持續的高溫全年各月在攝氏二十六度上下,氣溫年差最小,無年變化可言。旺盛的對流作用,容易產生積雨雲及午後的雷陣雨,這是地表雲量最多,降雨最豐的地帶。在正常情形之下,春分和秋分前後,應是雨量曲線上的兩個高點;夏至、冬至前後,是兩個低點。 赤道無風帶內氣壓梯度小,風力和緩,風向不定,常出現靜風天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