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那务镇位于广东省化州市北部,距化州城区约55千米,东与高州荷塘镇接壤,南与化州合江镇毗邻,西连平定镇,北接播扬镇、宝圩镇。全镇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66.7公顷,旱坡地666.7公顷,山地面积8066.7公顷。全镇下辖31个村(居)委会、326条自然村,人口约12万人。该镇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蚕桑、林木,盛产稻谷、蚕桑、荔枝、龙眼、香蕉、桉树,是化州市农业大镇,素有“化州粮仓”之称,是全省闻名的蚕桑基地,广东省种桑养蚕技术创新专业镇。镇内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石灰岩、滑石、高岭土、磷矿等10多种矿藏,有闻名省内外的天然热矿泉、宝树水库和小I型水库流坑水库、六皇嶂和天子地遗址等资源。[1]

基本概况

那务镇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属山区地带,土地肥沃,非常适宜水稻、蚕桑、水果、林木生长,盛产稻谷、蚕桑,素有化州粮仓的美称,是广东省文明的蚕桑基地。

那务镇资源矿产丰富、交通便利,蕴藏有优质的花岗岩、石灰岩、滑石、高岭土、磷矿等十多种矿藏,有闻名省外的天然热矿泉。已开发利用多种矿藏,建成集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时代温泉度假村。境内有风光秀丽的中型水库,是观光旅游和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宝树水库和流坑水库。

镇名缘由

那务镇政府驻那务圩,以圩名镇。约四百年前,那务圩集原在陵江东岸,六皇嶂西北麓,即今高坡村委会辖下的那务村。古越语"那"作田解,"雾"作猪解,意为"粮畜丰盛",故名"那雾"。后为便于行文,以"务"代"雾"。旧时,因六皇嶂有贼寇聚集,常下山抢圩,且交通不便,遂于明末迁圩至陵江西岸现址。[2]

历史沿革

那务历史悠久,清代隶属进二都,民国时期为那务乡,新中国成立后,袭称那务乡,先后从属化北区、化县第七区、化县第十区,1958年,成立那务人民公社,1961年9月至1963年1月,化州县划分为13个区,直属那务区(下辖那务、壶垌、宝树三个公社),1983年10月,基层政权进行体制改革,改那务人民公社为那务区,1987年初,撤区建镇。

经济状况

农业

该镇"三高"农业发展迅猛。果、桑、蕉、粮、菜、林、渔、药等支柱产业颇具规模,建立了12万亩龙眼荔枝、2.5万亩蚕桑、1.5万亩香蕉、1万亩优质稻、5000多亩北运菜、1万多亩速生丰产林、3000亩鱼塘、3000亩南药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山上果、坡地桑、垌上蕉、塘上鱼"的四条农业经济带,其中龙眼、荔枝种植闻名海内外。尤其是国家农业龙头企业--民昌果业有限公司的不断壮大,闯出一条"公司+合作者+农户+科技+品牌"的农业经济模式,相应带动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起,那务镇就开始逐步发展种桑养蚕业,被誉为"粤西人文胜地,当代蚕业名镇"。那务镇蚕桑种植面积达3.1万多亩,年产蚕茧20万多担,产值超3亿元,专门从事种桑养蚕技术指导的人员15名,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的农民达到2万多人,蚕桑专业村200多条,种养专业大户达480多户,几乎达到村村种桑,户户养蚕,大部分农民通过种桑养蚕改善了生活,并建起了很多"蚕桑楼",使种桑养蚕业成为该镇的一大支柱产业,形成了粤西最大的蚕业生产基地。2005年,那务镇被广东省科技厅评为"种桑养蚕技术创新专业镇"。2008年,那务镇成功引进资金建设了一间具有6条生产线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缫丝厂--化州市鹏程茧丝有限公司,年产白厂丝可达200吨以上。

2005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813 公顷,产粮20481吨;水果种植面积4836公顷,总产量3.1万吨;养殖业产值10364万元;新植大叶桉速生丰产林132公顷,是化州市的农业大镇。

工业

该镇是省工业卫星镇之一,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有企业1200多家,初步形成了建材、木材加工、蚕茧、龙眼加工为主的工业生产格局。

坚持"工业立镇"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企业6家,投资额逾600多万元,全镇企业发展到2880家。2005年工业产值达11.3亿元。

第三产业

初步形成了陵罗县旧址、天子地、冼太庙、铜鼓湾、九吊水滴涧、宝树水库、名列全国水质第二的泉埇热矿泉等旅游胜地。该镇将充分森林资源和生态农业资源的优势,在保持良好环境条件的前提下,结合农业、旅游等产业,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努力构筑粤西"生态后花园"。加强与周边城镇的经济联系和交通联系,强化自身以温泉开发为主的休闲旅游体系,积极主动发挥该镇在化州市北部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努力打造成化州北部休闲旅游服务中心。

脱贫情况

化州市那务镇截止2020年底,全镇贫困户人口897户2196人,省定贫困村4个,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脱贫率100%。该镇多举措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大手笔引进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做好“巩成果”的后半篇文章。目前,该镇着力打造的星谷银湾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已小有规模,游客日渐增多。该项目合理利用相关资源,与村民互动互惠,尤其是首先做好关心照顾脱贫户的就业和增收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注入了“定海神针”。

基础设施

省道梅石线二级公路由南至北穿镇而过,圩镇街道全部水泥硬底化,并进行了绿化、美化,安装了路灯,兴建了公厕与自来水厂,全镇乡村公路基本实现硬底化,100%村庄安装了程控电话,建成了数字移动电话基站和有线电视网。集镇化建设日新月异,新开发建成的环东开发区地处圩镇中心,占地面积达12公顷,"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

科教文卫

加快教育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530万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镇35所中小学校实现了教学楼房化,并有3所学校被评为茂名市美丽校园,有11所学校被评为化州市美丽校园。那务中学中、高考成绩年年有进步,一年一个台阶,2011年高考全线飘红,上本科线以上21人,上专科线以上136人,各线均大幅超额完成化州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升学任务;2014年高考,那务中学再创新高,又一次实现了高考成绩的跨越式提升,上重点线2人、本科线41人、专科线308人,三线均超额完成该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任务,为创建教育强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以来,中考考入化州一中共有363人;上茂名一中线有33人,位居化州市同类农村中学前列。

切实贯彻"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政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2005年全镇共出生1036人,出生率12.26%,人口自然增长率7.95%,落实"四术"1060例,计划生育率88.71%,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达到市下达的指标要求。

该镇在省道梅石线那务路段设置了68个计生宣传牌,在泉埇、六村等村庄建起了30多米的计生宣传长廊,在镇文化广场等人口密集地方增设婚育新风宣传画。对全镇31个村(居)委会"三栏"(宣传栏、阅读栏、公开栏)进行更新改造,充分发挥"三栏"和"一校二室"宣传阵地作用,广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该镇还将紧紧围绕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社会管理

该镇突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二是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三是营造法治环境,扎实推进"一村(居)一律师"工作,充分利用司法调解化解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四是扎实推进平安那务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五是强化建设项目的征地、立项、设计、招投标、报建和施工工作,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资助学,补充教育创强经费缺口,扎实开展教育创强工作。六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七是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那岭线硬底化的铺设工作,加快幸福大桥建设步伐。八是扎实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切实提高了低保、五保、残疾人、孤儿等补助水平,做到应保尽保。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争取贫困对象早日脱贫致富。[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