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郗超 | |
---|---|
出生 |
336年 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 |
逝世 | 378年(41-42歲) |
国籍 | 中国晉朝 |
职业 | 書法家 |
知名于 | 書法家、佛學家,见解义理精妙入微。 |
知名作品 |
《郗超集》 《奉法要》 |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興,一字敬輿,小字嘉賓,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人,東晉官員、書法家、佛學家,太尉郗鑒之孫,會稽內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於高平郗氏,歷任撫軍掾、征西椽、大司馬參軍、散騎侍郎、中書侍郎、司徒左長史等職。
郗超年轻时卓越超群,放荡不羁,有旷世之才,在士林中交游广泛。他善于清谈,见解义理精妙入微。 他是桓溫謀主,曾勸說桓溫廢帝立威。桓溫因不肯採納他的建議,在第三次北伐時大敗而回。桓溫死後因母喪辭去司徒左長史之職,後被起復為散騎常侍、此後又授任宣威將軍、臨海太守等職,郗超都沒有接受。于太元二年(378年)十二月病逝,時年四十二歲。
郗超善長草書,不亞於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代表作为《郗超集》。他還精通佛學,著有《奉法要》,被支道林等名僧譽為「一時之俊」。
密札解父
其父郗愔忠心於王室,對郗超與桓溫圖謀篡晉之舉絲毫不知。郗超臨終前,將一箱書信交給門生保管,囑咐道:「我父年事已高,我死之後,如果他悲傷過度,影響到飲食睡眠,可把這個箱子呈交給他。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燒掉。」郗超死後,郗愔果然因悲痛患病。門生便將箱子交給他,裡面全都是郗超與桓溫密謀書信。郗愔大怒道:「這小子死得太晚了。」從此再也不為他流淚。
書法
郗超是東晉著名書法家,唐代竇臮在《述書賦》將郗超與郗鑒、郗愔、郗曇、郗儉之、郗恢並稱六郗,認為王家、謝家、庾家、郗家是主宰東晉書壇的主要家族。 庾肩吾《書品》將郗超的書法定為中下品,而李嗣真所著《書後品》則將其定為中上品。王僧虔認為郗超的草書次於二王,在緊湊秀美方面勝過其父郗愔,但骨力稍有不足。
佛學
郗超崇信佛教,常與竺法汰、支道林等名僧討論佛教般若學,被譽為「一時之俊」。他意在調合佛教同儒家的正統觀念,也很注重佛教的因果報應和佛性法身等說,傾向於佛教有宗。 郗超著有《奉法要》,論述佛法要點,是東晉士大夫對佛教的典型認識,也是中國佛教義學史上的重要文獻。他提倡用佛教五戒「檢形」,用十善「防心」,認為善惡有報,天堂地獄,均系乎心,強調人們必須「慎獨於心,防微慮始」,把本已突出超脫的人生哲學,解釋成了一種治心從善的道德學說,將佛教的道德作用提到了首位。郗超還特別改正了中國傳統上認為積善積惡必將禍福子孫的報應說,認為「善自獲福,惡自受殃,是禍是福,都是自作自受,不能延及後代親屬」。
郗超為人大度寬厚,正好與父親相反。於是他把錢財施捨給窮困的人家,父親雖十分心痛,但也沒有辦法。郗超見多識廣,經常和結交的讀書人一起談論國家的興衰大事,對天下的形勢分析得很深刻。因此郗超深受征西大將軍桓溫的賞識。[1]
參考資料
- ↑ 許暉.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二輯. 漫遊者文化. 18 August 2017: 19–. ISBN 978-986-489-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