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郗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郗恢(?-398年),字道胤,小名阿乞, [1]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人。東晉將領,太尉郗鑒之孫,北中郎將郗曇之子。妻子是名士謝奕的第三女謝道粲。

  • 歷任散騎侍郎、給事黃門侍郎領太子右衛率等職,後升任建威將軍、雍州刺史,假節鎮守襄陽,在守衛襄陽期間,多次派兵保護洛陽,並多次抵禦了後秦、西燕等國的進攻。因功升任征虜將軍、又領秦州刺史。
  • 隆安元年,郗恢被召回京城擔任尚書,因此舉家返回建康,隆安三年,郗恢到達楊口時被殷仲堪遣人暗殺,四個兒子也一同遇害,朝廷追贈郗恢為鎮軍將軍。 [2]

基本信息

姓名    郗恢  
字號    字道胤,阿乞     
民族    漢族      
官職    建威將軍、雍州刺史等  
追贈    鎮軍將軍     
出生地   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398年
所處時代   東晉  
主要成就   多次派兵保護洛陽    

人物生平

出鎮襄陽

  • 昇平五年(361年),父親郗曇去世,郗恢承襲東安縣開國伯的爵位。後擔任散騎侍郎,多次升遷後仕至給事黃門侍郎,領太子右衛率。當時晉孝武帝好典籍,郗恢與王珣等人都以才學和文章而得孝武帝親近;而當時王珣等人與會稽王司馬道子的親信王國寶不和。孝武帝器重郗恢,更對他寄予厚望,想派他出鎮外藩,望可以外藩的軍事力量平抑日後王珣及王國寶之間的矛盾。太元十七年(392年),雍州刺史朱序求退,並自行離職。孝武帝於是藉機擢升郗恢為建威將軍、雍州刺史、假節鎮襄陽。[3]

抵禦諸胡

太元十九年(394年),西燕帝慕容永於長子被後燕皇帝慕容垂領兵圍困,於是派兒子慕容弘向郗恢求救,並獻上一枚玉璽。郗恢將玉璽上呈朝廷,並建議救援慕容永,令兩國相爭,無暇南侵;且可待適當時機一併將兩國消滅,一舉收復河北之地。孝武帝同意,於是派兵救援,然而援軍未來得及出發慕容永就覆沒。[4] 隆安元年(397年),後秦皇帝姚興攻略湖城和上洛,並派姚崇攻洛陽。當時洛陽守將夏侯宗之固守金鏞城,郗恢派辛恭靖救援洛陽,又命梁州刺史王正胤出子午谷作聲援。後秦軍因不能攻破洛陽,又因東晉援軍將來,故此退兵。戰後郗恢升征虜將軍,加領秦州刺史,加督隴上軍。[4] 

楊口遇害

  • 隆安元年(397年),王恭討伐王國寶時,桓玄、殷仲堪都起兵相應王恭,郗恢與朝廷分兵牽制桓玄。襄陽太守夏侯宗之、府司馬郭毗都認為不能這樣做,郗恢把他們都殺了。不久桓玄等人退兵尋陽。召郗恢入京為尚書,郗恢舉家返回建康。
  • 隆安三年(399年),到楊口時,殷仲堪暗中派人殺害郗恢及四個兒子,殷仲堪假託為蠻夷所為。事後朝廷追贈鎮軍將軍。[5]

人物成就

  • 郗恢很得關隴之人心,前來投降歸附的人數以千計。太元十七年(392年)十月,發生東羌校尉竇沖叛晉侵襲梁州,關中巴蜀人歸附前秦之事。太元十七年(392年),前秦以竇沖為左丞相。郗恢派兵守金鏞城,以阻從華陰來侵的竇沖。隨後配合河南太守楊佺期成功擊退竇沖。 [6]

人物軼事

  • 晉安帝隆安年初,郗恢在陝西雍州當刺史,他家中忽然發現一個象壁虎的怪物。怪物每次來都先敲門,一來就是好幾隻。家裡人只好吹滅了燈,都十分害怕。家裡人把這事告訴郗恢,郗恢不信,說話間怪物就又來了。隆安二年(398年)時,郗恢因為和殷仲堪在政見上發生了分歧,就去了京城,走到半路就被殺了,他的兒子們也受到株連被害。 [7]

人物關係

人物評價

  • 房玄齡等《晉書》:①以為有藩伯之望。②甚得關隴之和,降附者動有千計。[5] 
  • 何法盛:以為有蕃伯之望。[12]

史書記載

  • 《晉書郗恢傳》

參考資料

  1. 《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 (39)王子猷詣郗雍州,雍州在內,見有毾(登毛) ,云:「阿乞那得此物!」 ①令左右送還家。郗出覓之,王曰:「向有大力者負之而趨。」郝無忤色。 【注釋】①郗雍州:郗恢,字道胤,小名阿乞,曾任雍州刺史。毾登毛 :應作毾登毛 (tàdēng),毛毯。此物當時很少,所以珍貴。
  2. 2.0 2.1 2.2  《晉書郗恢傳》 及王恭計王國寶,桓玄、殷仲堪皆舉兵應恭,恢與朝廷掎角玄等。襄陽太守夏侯宗之、府司馬郭毗並以為不可,恢皆殺之。既而玄等退守尋陽。以恢為尚書,將家還都,至楊口,仲堪陰使人於道殺之,及其四子,托以群蠻所殺。喪還京師,贈鎮軍將軍。子循嗣。
  3. 《晉書郗恢傳》 郗恢,字道胤,乃東晉名臣郗鑒次子郗曇之子,姊為郗道茂。少襲父爵,散騎侍郎,累遷給事黃門侍郎,領太子右衛率。恢身長八尺,美鬢髯,孝武帝深器之,以為有藩伯之望。會朱序自表去職,擢恢為梁秦雍司荊揚並等州諸軍事、建威將軍、雍州刺史、假節,鎮襄陽。
  4. 4.0 4.1 《晉書郗恢傳》 恢甚得關隴之和,降附者動有千計。初,姚萇將竇衝來降,拜東羌校尉。沖後舉兵反,入漢川,襲梁州。時關中有巴蜀之眾,皆背萇,據弘農以結苻登。而登署沖為左丞相,徙屯華陰。河南太守楊佺期遣上黨太守荀靜戍皇天塢以距之。沖數來攻,恢遣將軍趙睦守金墉城,而佺期率眾次湖城,討沖,走之。尋而慕容垂圍慕容永於潞川,永窮蹙,遣其子弘求救於恢,並獻玉璽一紐,恢獻璽於台,又陳「垂若並永,其勢難測。今於國計,謂宜救永。永垂並存,自為仇讎,連雞不棲,無能為患。然後乘機雙斃,則河北可平」。孝武帝以為然,詔王恭、庾楷救之,未及發而永沒。楊佺期以疾去職。恢以隨郡太守夏侯宗之為河南太守,戍洛陽。姚萇遣其子略攻湖城及上洛,又使其將楊佛嵩圍洛陽。恢遣建武將軍辛恭靖救洛陽,梁州刺史王正胤率眾出子午谷,以為聲援。略懼而退。恢以功進征虜將軍,又領秦州刺史,加督隴上軍。
  5. 5.0 5.1  晉書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國學導航.2014-09-25
  6. 《資治通鑑》 晉紀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七年(壬辰、392) 冬季,十月............ 巴蜀人在關中者皆叛後秦,據弘農以附秦。秦主登以竇沖為左丞相,沖徙屯華陰。郗恢遣將軍趙睦守金墉,河南太守楊期帥眾軍湖城,擊沖,走之。
  7. 《太平廣記第68卷 妖怪》 郗 恢 安帝隆安初,雍州刺史高平郗恢家內,忽有一物如蜥蜴,每來,輒先扣戶,則便有數枚,便滅燈火。兒女大小,莫不驚懼,以白郗,不信,須臾即來。至龍安二年,郗恢與殷仲堪謀議不同,下奔京師,道路遇害,並及諸子。(出《幽冥錄》)
  8. 《晉書郗鑒傳》 二子:愔、曇。
  9. 《晉書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曇字重熙,少賜爵東安縣開國伯。司徒王導辟秘書郎。朝論以曇名臣之子,每逼以憲制,年三十,始拜通直散騎侍郎,遷中書侍郎。簡文帝為撫軍,引為司馬。尋除尚書吏部郎,拜御史中丞。時北中郎荀羨有疾,朝廷以曇為羨軍司,加散騎常侍。頃之,羨征還,仍除北中郎將、都督徐兗青幽揚州之晉陵諸軍事、領徐兗二州刺史、假節,鎮下邳,後與賊帥傅末波等戰失利,降號建威將軍。尋卒,年四十二。追贈北中郎,諡曰簡。子恢嗣。
  10. 《世說新語箋疏德行第一》 39王子敬病篤〔一〕,道家上章應首過,〔二〕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云: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三〕。王氏譜曰:獻之娶高平郗曇女,名道茂,後離婚。
  11. 《世說新語箋疏雅量第六·19》:王氏譜曰:「逸少,羲之小字。羲之妻,太傅郗鑒女,名璿,字子房。」
  12.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七》 郗恢字道胤。高平人。父曇、北中郎將。恢為給事黃 門侍郎。領太子右衛率。美冿敘。風神魁梧。 烈宗器之。以為有蕃伯之望。自太子右一 作左。衛率擢為雍州刺史。世說 注七。書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