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郗超 | |
---|---|
出生 |
336年 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 |
逝世 | 378年(41-42岁) |
国籍 | 中国晋朝 |
职业 | 书法家 |
知名于 | 书法家、佛学家,见解义理精妙入微。 |
知名作品 |
《郗超集》 《奉法要》 |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
郗超年轻时卓越超群,放荡不羁,有旷世之才,在士林中交游广泛。他善于清谈,见解义理精妙入微。 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伐时大败而回。桓温死后因母丧辞去司徒左长史之职,后被起复为散骑常侍、此后又授任宣威将军、临海太守等职,郗超都没有接受。于太元二年(378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四十二岁。
郗超善长草书,不亚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代表作为《郗超集》。他还精通佛学,著有《奉法要》,被支道林等名僧誉为“一时之俊”。
密札解父
其父郗愔忠心于王室,对郗超与桓温图谋篡晋之举丝毫不知。郗超临终前,将一箱书信交给门生保管,嘱咐道:“我父年事已高,我死之后,如果他悲伤过度,影响到饮食睡眠,可把这个箱子呈交给他。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烧掉。”郗超死后,郗愔果然因悲痛患病。门生便将箱子交给他,里面全都是郗超与桓温密谋书信。郗愔大怒道:“这小子死得太晚了。”从此再也不为他流泪。
书法
郗超是东晋著名书法家,唐代窦臮在《述书赋》将郗超与郗鉴、郗愔、郗昙、郗俭之、郗恢并称六郗,认为王家、谢家、庾家、郗家是主宰东晋书坛的主要家族。 庾肩吾《书品》将郗超的书法定为中下品,而李嗣真所著《书后品》则将其定为中上品。王僧虔认为郗超的草书次于二王,在紧凑秀美方面胜过其父郗愔,但骨力稍有不足。
佛学
郗超崇信佛教,常与竺法汰、支道林等名僧讨论佛教般若学,被誉为“一时之俊”。他意在调合佛教同儒家的正统观念,也很注重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佛性法身等说,倾向于佛教有宗。 郗超著有《奉法要》,论述佛法要点,是东晋士大夫对佛教的典型认识,也是中国佛教义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他提倡用佛教五戒“检形”,用十善“防心”,认为善恶有报,天堂地狱,均系乎心,强调人们必须“慎独于心,防微虑始”,把本已突出超脱的人生哲学,解释成了一种治心从善的道德学说,将佛教的道德作用提到了首位。郗超还特别改正了中国传统上认为积善积恶必将祸福子孙的报应说,认为“善自获福,恶自受殃,是祸是福,都是自作自受,不能延及后代亲属”。
郗超为人大度宽厚,正好与父亲相反。于是他把钱财施舍给穷困的人家,父亲虽十分心痛,但也没有办法。郗超见多识广,经常和结交的读书人一起谈论国家的兴衰大事,对天下的形势分析得很深刻。因此郗超深受征西大将军桓温的赏识。[1]
参考资料
- ↑ 许晖. 这个词, 原来是这个意思!第二辑. 漫游者文化. 18 August 2017: 19–. ISBN 978-986-489-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