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阅江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阅江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也是南京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江南第一楼”之称。[1]

南京阅江楼和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岳阳岳阳楼都是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名楼。阅江楼的特色,一是高,山高78米,楼高52米,总高130多米,是最高的名楼;二是精,处处精工细作,精雕细刻,无比华美;三是内涵丰富,有许许多多历史文化积淀,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的足迹和作品;四是皇家气派,因为只有南京,出过十姓二十六位帝王,这里的建筑都是按照皇帝的规格建造房屋。

南京阅江楼自开放以来,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人到此游览,除了观赏此楼独特的江淮风情外,对郑和下西洋史诗般的画卷流连忘返。

1997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阅江楼

外文名称;Yuejiang Building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天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40元(官网订票35元)

著名景点;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

类别;名胜古迹

地点;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竣工时间;2001年

简介

概述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绝妙的对联,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年风

雨沧桑的真实写照。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但见浩瀚的大江滚滚东去,一览无余,仿佛郑和下西洋以来六百年烟雨尽收眼底。阅江楼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年郑和庞大的船队就是从南京下关龙江出水,浩浩荡荡地从这里驶向太仓刘家港起锚地。

阅江楼风景区总面积31公顷,其中水面占1/3,陆地占2/3,绿化覆盖率达85%。景区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地藏寺、五色土、静海寺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阅江楼以明文化为主题,分"统一、开放、发展"三大主体;分别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图等。景区内还有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江南四大名楼》双面绣、《阅江楼记》汉白玉雕刻、阅江楼鼎、狮岭阅江浮雕等5个"全国之最大",立意新颖,工艺精湛,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阅江楼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

社会评价

南京阅江楼自开放以来,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人到此游览,除了观赏此楼独特的江淮风情外,对郑和下西洋史诗般的画卷流连忘返。有人赋诗赞美道:"郑和当年启国门,艨艟鼓角气祥和。六百年后重开放,登楼再听盛世歌。"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筹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一四〇五--郑和下西洋》,开拍仪式在阅江楼举行。二〇〇五年七月十八日开幕的南京阅江楼大明雄风主题灯展中,将特设《郑和下西洋》灯组,下部层层波涛翻滚变幻,上部大船林立、巨帆片片,别致的造型设计,精工制作的船队、人物,丰富多彩的灯光变化,再现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全国之最

阅江楼风景区创下五个全国之最

1、石狮子---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对雄狮,高4.8米,重约30吨,用苏州金山石整块雕刻而成,风格为明太祖时期,并按照盱眙县明祖陵的守门狮子刻制。两只雄狮,气势雄浑,具有皇家气概。

2、汉白玉碑刻---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由当代书法家抄写,碑的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被选入《古文观止》。汉白玉从北京房山开采出来,高律3.1米,宽4.8米,重15吨,是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

3、阅江楼鼎---是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重4吨,鼎上刻篆字:"狮梦觉兮鬣张,子孙骄以炎黄,山为挺其脊梁,阅万古之长江,江赴海而浩汤,楼排云而慨慷,鼎永铸兹堂堂。"这七句话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念,就是"狮子山阅江楼鼎。"

4、郑和下西洋瓷画---这是中国最大的瓷画,高12.8米,宽8米。壁画背后是唐伯虎祝枝山的作品。

5、青铜浮雕--是全国最大的青铜浮雕,高2米,宽8米,由雕塑大师吴为山作。阅江楼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历史渊源

历史背景

建阅江楼的初衷,始于1626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在其称帝前,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14年后,公元1374年,也就是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

停建原因

朱元璋在写了楼记、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并在他的《又阅江楼记》中说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集中财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城墙,后来连中都凤阳的城墙也因耗费巨大而停建了。

完成建设

2001年建成此楼,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许多的古代资料缺失和现代建筑规范、工艺的差别,新建的阅江楼没有使用传统的木结构,而是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代替,让这座名楼缺失了一丝古韵。

建筑结构

结构

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总高度为51米,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2]

风格

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这幅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 K 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 K 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阅江楼

钟楼三层大厅正中,装饰着中国最大的景德镇巨幅瓷画郑和下西洋。画高十二点八米,宽八米,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色彩斑斓,气势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一四零五至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下西洋这段辉煌历史,其中有建造宝船、科学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文化交流等盛况,以及西洋各国的风土人情。

巨幅瓷画上还反映了永乐皇帝建造"静海寺"、"天妃宫",立"天妃宫牌",为郑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厅内有一条复制的郑和宝船和一个锈迹斑斑的巨大铁锚,这两件实物,生动具体地证明了南京是郑和下西洋主要造船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

在阅江楼的二楼,展示了郑和下西洋期间及以后的十六位皇帝像,排在前几位的就是郑和所经历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同时还展示了明朝的灿烂文化,有明朝版图、名家书画、科学技术,详尽地介绍了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布局

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这幅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一四〇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K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K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文学著作

朱元璋《阅江楼记》

朕闻三皇五帝下及唐宋,皆华夏之君,建都中土。《诗》云:"邦畿千里",然甸服五百里外,要荒不治,何小小哉。古诗云:"圣人居中国而治四夷",又何大哉。询于儒者,考乎其书,非要荒之不治,实分茅胙土,诸侯以主之,天王以纲维之。然秦汉以下不同于古者何?盖诸侯之国以拒周,始有却列土分茅之胙,擅称三十六郡,可见后人变古人之制如是也。若以此观之,岂独如是而已乎?且如帝尧之居平阳,人杰地灵,尧大哉圣人,考终之后,舜都蒲坂,禹迁安邑。自禹之后,凡新兴之君,各因事而制宜,察形势以居之,故有伊洛陕右之京,虽所在之不同,亦不出乎中原,乃时君生长之乡,事成于彼,就而都焉,故所以美称中原者为此也。孰不知四方之形势,有齐中原者,有过中原者,何乃不京而不都?盖天地生人而未至,亦气运循环而未周故耳。近自有元失驭,华夷弗宁,英雄者兴亡叠叠,终未一定,民命伤而日少,田园荒废而日多。观其时势,孰不寒心?朕居扰攘之间,遂入行伍,为人调用者三年。俄而匹马单戈,日行百里,有兵三千,效顺于我。于是乎帅而南征,来栖江左,抚民安业,秣马厉兵,以观时变,又有年矣。凡首乱及正统者,咸无所成,朕方乃经营于金陵,登高临下,俯仰盘桓,议择为都。民心既定,发兵四征。不五年间,偃兵息民,中原一统,夷狄半宁。是命外守四夷,内固城隍,新垒具兴,低昂依山而傍水,环绕半百里,军民居焉。非古之金陵,亦非六朝之建业,然居是方,而名安得而异乎?不过洪造之鼎新耳,实不异也。然宫城去大城西北将二十里,抵江干曰龙湾。有山蜿蜒如龙,连 络如接翅飞鸿,号曰卢龙,趋江而饮水,末伏于平沙。一峰突兀,凌烟霞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之状,故赐名曰狮子山。既名之后,城因山之北半,壮矣哉。若天霁登峰,使神驰四极,无所不览,金陵故迹,一目盈怀,无有掩者。俄而复顾其东,玄湖钟阜,倒影澄苍,岩谷云生而霭水,市烟薄雾而蓊郁,人声上彻乎九天。登斯之山,东南有此之景。俯视其下,则华夷舸舰泊者樯林,上下者如织梭之迷江。远浦沙汀,乐蓑翁之独钓。平望淮山,千岩万壑,群嵝如万骑驰奔青天之外。极目之际,虽一叶帆舟,不能有蔽。江郊草木,四时之景,无不缤纷,以其地势中和之故也。备观其景,岂不有御也欤?朕思京师军民辐辏,城无暇地,朕之所行,精兵铁骑,动止万千,巡城视险,隘道妨民,必得有所屯聚,方为公私利便。今以斯山言之,空其首而荒其地,诚可惜哉。况斯山也,有警则登之,察奸料敌,无所不至。昔伪汉友谅者来寇,朕以黄旌居山之左,赤帜居山之右,谓吾伏兵曰:赤帜摇而敌攻,黄旌动而伏起。当是时,吾精兵三万人于石灰山之阳,至期而举旌帜,军如我约,一鼓而前驱,斩溺二万,俘获七千。观此之山,岂泛然哉!乃于洪武七年甲寅春,命工因山为台,构楼以覆山首,名曰阅江楼。此楼之兴,岂欲玩燕赵之窈窕,吴越之美人,飞舞盘旋,酣歌夜饮?实在便筹谋以安民,壮京师以镇遐迩,故造斯楼。今楼成矣,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帘风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正值天宇澄霁,忽闻雷声隐隐,亟倚雕栏而俯视,则有飞鸟雨云翅幕于下。斯楼之高,岂不壮哉!噫,朕生淮右,立业江左,何固执于父母之邦。以古人都中原,会万国,当云道里适均,以今观之,非也。大概偏北而不居中,每劳民而不息,亦由人生于彼,气之使然也。朕本寒微,当天地循环之初气,创基于此。且西南有疆七千余里,东北亦然,西北五千之上,南亦如之,北际沙漠,与南相符,岂不道里之均?万邦之贡,皆下水而趋朝,公私不乏,利益大矣。故述文记之。

朱元璋《阅江楼记》序

(洪武七年二月)朕闻昔圣君之作,必询于贤而后兴。噫,圣人之心幽哉。朕尝存之于心,虽万千之学,独不能仿。今年欲役囚者建阅江楼于狮子山,自谋将兴,朝无入谏者。抵期而上天垂象,责朕以不急。即日惶惧,乃罢其工。试令诸职事妄为《阅江楼记》,以试其人。及至以记来献,节奏虽有不同,大意比比皆然,终无超者。朕特假为臣言而自尊,不觉述而满章,故序云。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一日,皇帝坐东黄阁,询臣某日:京城西北龙湾狮子山,扼险而拒势,朕欲作楼以壮之,雄伏遐迩,名曰阅江楼。虽楼未造,尔先为之记。臣某谨拜手稽首而曰:臣闻古人之君天下,作官室以居之,深高城隍以防之,此王公设险之当为,非有益而兴。土皆三尺,茅茨不剪,诚可信也。今皇上神谋妙算,人固弗及,乃有狮子山扼险拒势之诏,将欲命工。臣请较之而后举。且金陵之形势,岂不为华夷之魁?何以见之?昔孙吴居此而有南土,虽奸操,忠亮,卒不能擅取者,一由长江之天堑,次由权德以沾民。当是时,宇内三分,劲敌岂小小哉?犹不能侵江左,岂假阅江楼之拒势乎?今也皇上声教远被遐荒,守在四夷,道布天下,民情效顺,险已固矣,又何假阅江楼之高扼险而拒势者欤?夫宫室之广,台榭之兴,不急之务,土木之工,圣君之所不为。皇上拔乱返正,新造之国,为民父母,协和 万邦,使愚夫愚妇无有谤者,实臣之愿也。臣虽违命,文不记楼,安得不拜手稽首,以歌陛下纳忠款而敛兴造,息元元于市乡。乃为歌曰:天运循环,百物祯颁。真人立命,四海咸安。臣歌圣德,齿豁鬓斑。亿万斯年,君寿南山。

宋濂《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厄之严固,必曰: "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 之勤,必日:"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勤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颜贤风《题阅江楼》

作者:颜贤风

高阁临江阅古今,飞檐峭壁落千寻。

朱帘丹凤涵三气,藻井蟠龙衔万金。

出海郑和从此发,安邦太祖对楼吟。

悠悠六百沧桑史,试尽铅华天地心。

注释:

藻井:是我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的一种独特做法。古人穴居时,常在穴洞顶部开洞以纳光、通风、上下出入。出现房屋后,仍保留这一形式。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

三气:指天、地、人之气;

太祖:明太祖朱元璋,著有《阅江楼记》;

铅华:指虚浮粉饰的东西。

评析:

此诗咏史抒怀,发人深思。诗句优美,对仗工稳,于优美中见豪气,于思悟中见高怀。诗人对阅江楼外观细致的刻画以彰显其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又融入历史以传达其悠远深邃的人文风貌。诗文笔力厚重,情思高远,堪称力作。

首联点出阅江楼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江楼临江矗立,俯瞰着浩瀚的大江滚滚东去,又见证着六百年风雨沧桑的历史,为尾联的抒怀做了铺垫。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古典的皇家气派。"落千寻"言阅江楼之高耸。"涵三气"意指阅江楼涵养着天、地、人之气,汲取日月星辰之灵气以供养人间正气。"藻井蟠龙衔万金"此句更淋漓尽致地展现阅江楼金碧辉煌、气宇恢宏的气派。

颈联笔锋一转进入历史话题。阅江楼见证着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历史传奇,更目睹着一代开国之君一统江山、激昂文字的帝王风范。有了这历史大事的衬托,更让阅江楼平添一份厚重深远的神韵。尾联中"悠悠六百沧桑史"呼和首联"阅古今",极言阅江楼阅历六百载的风风雨雨,终究白云苍狗,世事无常。纵使六百年后重新开放,游人登楼再听盛世歌,可是繁华粉饰的生活并非心灵的向往,只有拭去铅华,淡忘是非荣辱、成败得失,疲惫的心儿方能归真返璞、回归自然,找到灵魂的栖息地,以领略天地从容之心,一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阅江楼序

阅江楼自明朝朱元璋开始,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当代写阅江楼并具有代表性的辞赋作品是《阅江楼序》,作者是中国著名辞赋家天山客王宇斌先生。本篇《阅江楼序》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全篇气势雄浑,行文有一种磅礴的王者之气,揽景聘怀,纵目遐思,语句铿锵有力。文章叙述了阅江楼的地理、历史、人文、景色,及登临联想。文章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阅江楼,皇家气韵是其特点,本文在此方面有突出的描述。 阅江楼序

(放眼为韵) 作者:天山客(王宇斌)

★金陵紫气,吞万里长江;卢龙脊脉,镇遐迩灵壤。瑞楼经六百度春秋,以记建成。揽五千年文明,浮袤万象。上有华光涵酝,鸾凤翔鸣。且夫流霞委照,龙虎依傍。敬以察之,聚势于葱茏之中,昂威于烟渚之旁。凌侵于天汉之表,镇覆于狻猊之上。檐牙挂月,丹阁拨霄。蟠龙藻井,拱楹迷想。碧水接空,映其瑰伟宏奇;芳林极浦,衬出巍峨雄壮。实为天工之巨造、山河之盛概也!

★其有皇家气韵,镌洪武之篇章;玺宝构形,动霓皇之俊赏。领五岳而收四溟,挈星枢而控海港。心波里,渡古今形形色色;落霞中,映多少苍苍茫茫。雨霁涵情,泛虹彩以绚秋;雁疆弗界,寄渔歌而流响。觅金谷之旧路,蝶送芳萦;睇采珠之巨泽,鱼游荷荡。时尔暑怯繁荫,祥洽翠冈,岚护丹崖,花翻细浪,多为和谐之吉兆也。来有清风相送,登有玉女引赏。难得新友知音,娱超饮秋滕王。

★吴天宽,楚梦远。金戈销,苍烟散。江上石头,听惯沛厉惊波;天边光影,融入浮沫飞霰。想阿房齐云,非不广矣,尽焚于兵灾;历代豪奢,非无金也,多失于修短。岁月如梭,非无痕也,剩几许风流?秦淮涨腻,非无梦也,散六朝歌宴。忆仲谋英姿,小乔靓丽,素琴东风,苍龙野战。赤帜撼敌,黄旌动魄。素气云浮,浚流激湍。淼淼波推,似掩渡江之呼;漠漠烟沉,壮存投江之叹!地道城堞,记寇仇之血债;天妃庙宇,踞静海之崖岸。清眸处,广乐均存,再闻华夏之强音;楸枰犹在,静入豪杰之旷览。临雄关以凭吊,沧桑醒志;似史鉴之重开,古今贡眼。吾炎黄秉雪梅之精神、劲松之骨干,在此皆可一阅也……[3]

★嗟夫,近钟山而中山慰,塑郑和而祥和见。国门肇开,跨霓彩之双桥;星际归航,拥烨天之两弹。鳞楼高耸,合千章佳木;银燕轻灵,逾百叠崇巘。珍禽语新,田塍穗满。物阜恬熙,船笛浮幻。明霞与旅雁横秋;天际涵长江一线。浩气生时,直觉青山我有,长江可牵。大块入怀,流云任剪。物候番昌,来证鹜霞之新梦;神皋地迥,犹有鹤云之留恋。任其山人惬怀,海客拍栏;名士为吟,神仙忘返。大英雄,忧关民庶;真才子,辞无炫焕。天地蜉蝣,莫知趋利急功;沙边野凫,任其争鸣放言。君子守志以恒;睿者知机顺变。俯仰感怀,信然游娱;超然磊落,妙觉真禅。溯长江如秤杆,似量山河之重?嵌宏楼以准星,可作隆兴之验!乾纲律行,丹坤莫玷。官声惟实,民意即天。噫!阅江之旨实为阅世矣!

★吾虽天涯之客行,但慕先贤而未晚。追子健,储五车而不骄;思相如,效八斗而何惭。镜台已清,聊胜捻珠;心瀛可度,澄无杂念。淳朴维宁,存天伦之至爱;灵台悦唔,奉陋室之慈颜。养气合德,与世无亏,健行尊道,结友随缘。开席有谁?再擎宴夜之金杯;块垒可浇,敢拟骑鲸之诗卷。气敛天标,纳宇宙大可敞怀;岚消森岩,会云龙犹为未晚。仁者乐山;谁来参极究奥;智者乐水,悟得知谦向善。于此,直欲墨研玄湖,水注东海之千瓢;笔擎松柏,云取天西之一片。千古英雄,难将黛色尽收?未了斋主,直把江花赋艳。登峰怀远,喜经天之日月昭朗;阅江纵目,知华夏之元气绵绵。天山客抚槛而吟:

云雁书天字短长,一声秋水颤斜阳。秦淮歌韵音重正,梅甸卢龙梦尚香。

吸纳百川惟大海,振遗万代是华章。霞飞玉宇诗情远,洪武宏文归渺茫。

※丁亥秋,天山客作于未了斋

阅江楼。

雄视吴楚阅江楼,评说成败帝王侯。

云锦绝技惊天下,金陵官话撰石头。

友好远航垂青史,共和首义傲亚洲。

诗文书画历代秀,稻作玉雕岁月稠。

南通州余西古镇精进书院任侠家作于南京陋室。

旅游指南

南京阅江楼门票价格:40元/人 同程网预订:35元/人

学生团体门市价:20元/人

军人凭证件免费,儿童1.3以下免票,无儿童票。

交通

市内乘公交10路、54路、150路、21路、132路、18路、39路、12路、16路可到。景区分有东入口、南入口,均有自备停车场,可停放各类大小车辆。南入口设有登山电梯,可乘电梯直接上山顶,为游客提供方便。

阅江楼申遗

2012年10月9日从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证实滕王阁(南昌市)、岳阳楼(岳阳市)、黄鹤楼(武汉市)、鹳雀楼(山西永济市)、蓬莱阁(山东蓬莱市)、大观楼(昆明市)、阅江楼(南京市)、天心阁(长沙市)、钟鼓楼(西安市)、天一阁(宁波市)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将共同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

肇庆阅江楼

这是本词条的最新版本,由百科ROBOT于2009-12-26贡献。

<上一版本

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阅江楼):肇庆市江滨东路阅江楼,阅江楼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 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名为崧台书院。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为这座古楼平添了异彩. 阅江楼的建筑布局讲究匀称、均衡,楼房高2层,分东西南北4座,楼与楼间建有回廊小阁,相互衔接,因此,各楼之间可以全部贯通,组成四合院式的整体建筑.中间是典型的岭南庭院,设有水池假山以点缀,四周有前人所载的米兰古树,弯扭虬曲的树身周长粗达80多厘米,为米兰中所罕见,每年两度花开时节,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楼前有宽阔的停车场,登数十级石阶便上到楼台,石阶两侧有大石狮一对踞守,神态庄严威武,是肇庆市现存石雕中的珍品.该石狮由整块汉白玉石雕成,是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万寿宫时所雕. 阅江楼后园遍植鸡蛋花树,每值花开之时,树冠上束束鲜花散发出迷人的幽香. 登楼凭窗眺望,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江中浮光点点远接天际,对岸青山连绵,文明、巽峰二塔与阅江楼隔江相对,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由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于1925年11月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团部即设在此。它的前身是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建立的铁甲车队。1926年5月,作为北伐先遣队开赴湖南。7月攻克湖南醴陵和平江等县城。8月27日和29日,在湖北咸宁的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斗中,协同击溃军阀吴佩孚的主力。独立团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阅江楼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濒临西江。1959年重修并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朱德为纪念馆题了馆名。

相关视频

阅江楼——航拍

四大名楼—南京阅江楼

== 参考资料 ==

  1. 阅江楼 , 蚂蜂窝 2020-02-11
  2. 南京阅江楼(一)仪凤门 , 百度快照 2018-09-07
  3. 阅江楼的诗文与楹联艺术 , 百度快照 2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