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阿红,男,中国著名诗人、诗歌的舵手。陕西省华阴县王家桥村,原名王占彪。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辽宁省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处女地》、《文艺红旗》、《鸭绿江》等杂志编委、编辑部副主任,《当代诗歌》副主编、主编,编审。辽宁省作协顾问,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辽宁省新诗学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
1930年1月20日出生于人物简历
阿红, 1930年1月20日出生于陕西省华阴县王家桥村,原名王占彪。他的祖父是前清的进士,后来从商,生意做得很大。到他父亲那一辈,生意就破败了,只有在安徽颍上的一个卖些杂品的店铺和一个中药店。就这样,在他两岁时,被父亲接到安徽颍上生活。
1932年春随家迁居颍上。
1936年,阿红入私塾读书。
1940年秋,考取了现为安徽颍上县城关二小的梧冈小学五年级。
1942年秋小学毕业,考取安徽颍上县立中学读初中。
1942年至1945年,安徽颍上县立中学读书。
194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哲系,次年转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时就先后在<文汇报>等报刊发表诗歌200余首,并被选为南京诗歌工作者联谊会干事。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2年,大学毕业前出版了小说集《长命和清明》。
1952年,大学毕业时响应“全国支援东北”的号召, 同年9月22日到东北人民政府报到,分到本溪第二中学做教师。
1954年9月调到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任编辑、编辑组长。这是由于阿红的文学志向,其写信致国家政务院人事局,表明了自己的文学志向。不到一个月,他收到回信,上面是简短的一句话:“我们研究了你的来信,决定由东北作家协会安排你的工作。”这封短信奇迹般地改变了青年阿红的命运,接信半个月后,他被调到了东北作家协会工作,当上了文学编辑,直到1990年退休。
1963年出版诗集《绿叶》,以后陆续出版有诗集、评论集、诗论集、散文集29部,诗集《窗外不是梦》、《风骚人生》、《柔姿纱下》,诗论集《漫谈诗的技巧》、《当代诗歌百技》、《当代诗歌大趋势》,散文集《阿红日记》等均在海内外诗坛产生了很大反响。
1969年11月到昌图县金家公社插队。
1972年4月任铁岭地区文化创作组办公室负责人。
1978年2月任《鸭绿江》杂志编辑组长、编辑部副主任。
1981年率先在全国创办了第一家文学函授中心,即《鸭绿江》文学创作中心,并主持工作。[2]
1981年秋,举办了全国第一次的诗歌民意测验,在诗坛及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为培养文学新人,繁荣文学创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983年9月起任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书记处书记,兼任《当代诗歌》杂志副主编、主编。曾任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后被聘为顾问。
1988年,阿红荣获中国作协首届全国文学期刊优秀编辑奖,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一等)及征书。名字先后被《诗歌词典》、《世界文化名人传略》等数十种辞典,海内外有关阿红的评论文字已达60余万字。
1990年3月退休。
1991年,应邀为阜阳师院《三月》文学社顾问;1月,应邀为颍上师范新潮文学社顾问。
2015年1月1日19时40分,阿红因病在沈阳不幸逝世,终年87岁。 [3]
文学成就
阿红坚持创作不断,自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海内外出版作品集共35种,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长命和清明》;诗集《绿叶》、《我的遥远的月》、《淮河——我心中的河》、《柔姿纱下》、《窗外不是梦》、《风骚人生》;诗论集《漫谈诗的技巧》、《探索诗的奥秘》、《探索在诗艺之海》、《诗歌技巧新探》、《漫谈当代诗歌技巧》等;评论集《当代诗歌百技》、《诗探索与诗信息》 ;散文集《阿红日记》、《美文天地·阿红卷》、《诗路灵痕》、《诗文岁月》等;楹联集《阿红楹联》等。有多篇诗作被译成英、日、法文等发表或出版,深受海内外诗人、作家、评论家赞誉。此外,他的书法创作也颇具影响,内藏风骨,外溢趣美,为海内外收藏家所喜爱。
1988年获中国作家协会文学期刊优秀编辑奖。[4]
“阿红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的文学事业。”辽宁省作协在悼词中评价他,为发展和繁荣辽宁的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社会评价
“阿红,诗歌的舵手。”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对阿红的评价。
这位喝着淮河水长大的诗歌舵手,是一个特别的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还提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合流的观点,被诗坛称为“第三诗界”,成为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阿红是无数文学爱好者心中闪光的名字,他办的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当属全国首创,学员遍及全国。[5]
西南师范大学副教授蒋登科撰写的《迷人的阿红》,已由中国华桥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6]
风范传后世
阿红逝世后,其家人与颍上县城关二小取得了联系,根据阿红的遗愿,向安徽颍上县城关二小捐献了其生前部分手稿、珍藏的2000多册图书、10幅书法作品,生前出版的全套作品,以及生前使用的笔墨纸砚、印鉴等物品。
7月底,颍上县城关二小派人专程赴沈阳,祭扫了阿红先生的墓地,并敬献了鲜花,同时将这一批物品接回颍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