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紅,男,中國著名詩人、詩歌的舵手。(1930-01-20)1930年1月20日出生於陝西省華陰縣王家橋村,原名王占彪。中共黨員。195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遼寧省作協書記處書記、副主席,《處女地》、《文藝紅旗》、《鴨綠江》等雜誌編委、編輯部副主任,《當代詩歌》副主編、主編,編審。遼寧省作協顧問,中國詩歌學會理事,遼寧省新詩學會副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

人物簡歷

阿紅, 1930年1月20日出生於陝西省華陰縣王家橋村,原名王占彪。他的祖父是前清的進士,後來從商,生意做得很大。到他父親那一輩,生意就破敗了,只有在安徽潁上的一個賣些雜品的店鋪和一個中藥店。就這樣,在他兩歲時,被父親接到安徽潁上生活。

1932年春隨家遷居潁上。

1936年,阿紅入私塾讀書。

1940年秋,考取了現為安徽潁上縣城關二小的梧岡小學五年級。

1942年秋小學畢業,考取安徽潁上縣立中學讀初中。

1942年至1945年,安徽潁上縣立中學讀書。

194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哲系,次年轉入南京大學中文系,在大學時就先後在<文匯報>等報刊發表詩歌200餘首,並被選為南京詩歌工作者聯誼會幹事。

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

1952年,大學畢業前出版了小說集《長命和清明》。

1952年,大學畢業時響應「全國支援東北」的號召, 同年9月22日到東北人民政府報到,分到本溪第二中學做教師。

1954年9月調到中國作家協會遼寧分會任編輯、編輯組長。這是由於阿紅的文學誌向,其寫信致國家政務院人事局,表明了自己的文學誌向。不到一個月,他收到回信,上面是簡短的一句話:「我們研究了你的來信,決定由東北作家協會安排你的工作。」這封短信奇蹟般地改變了青年阿紅的命運,接信半個月後,他被調到了東北作家協會工作,當上了文學編輯,直到1990年退休。

1963年出版詩集《綠葉》,以後陸續出版有詩集、評論集、詩論集、散文集29部,詩集《窗外不是夢》、《風騷人生》、《柔姿紗下》,詩論集《漫談詩的技巧》、《當代詩歌百技》、《當代詩歌大趨勢》,散文集《阿紅日記》等均在海內外詩壇產生了很大反響。

1969年11月到昌圖縣金家公社插隊。

1972年4月任鐵嶺地區文化創作組辦公室負責人。

1978年2月任《鴨綠江》雜誌編輯組長、編輯部副主任。

1981年率先在全國創辦了第一家文學函授中心,即《鴨綠江》文學創作中心,並主持工作。[2]

1981年秋,舉辦了全國第一次的詩歌民意測驗,在詩壇及社會引起了很大反響,為培養文學新人,繁榮文學創作,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1983年9月起任中國作家協會遼寧分會書記處書記,兼任《當代詩歌》雜誌副主編、主編。曾任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後被聘為顧問。

1988年,阿紅榮獲中國作協首屆全國文學期刊優秀編輯獎,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一等)及征書。名字先後被《詩歌詞典》、《世界文化名人傳略》等數十種辭典,海內外有關阿紅的評論文字已達60餘萬字。

1990年3月退休。

1991年,應邀為阜陽師院《三月》文學社顧問;1月,應邀為潁上師範新潮文學社顧問。

2015年1月1日19時40分,阿紅因病在瀋陽不幸逝世,終年87歲。 [3]

文學成就

阿紅堅持創作不斷,自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先後在海內外出版作品集共35種,主要代表作有小說集《長命和清明》;詩集《綠葉》、《我的遙遠的月》、《淮河——我心中的河》、《柔姿紗下》、《窗外不是夢》、《風騷人生》;詩論集《漫談詩的技巧》、《探索詩的奧秘》、《探索在詩藝之海》、《詩歌技巧新探》、《漫談當代詩歌技巧》等;評論集《當代詩歌百技》、《詩探索與詩信息》 ;散文集《阿紅日記》、《美文天地·阿紅卷》、《詩路靈痕》、《詩文歲月》等;楹聯集《阿紅楹聯》等。有多篇詩作被譯成英、日、法文等發表或出版,深受海內外詩人、作家、評論家讚譽。此外,他的書法創作也頗具影響,內藏風骨,外溢趣美,為海內外收藏家所喜愛。

1988年獲中國作家協會文學期刊優秀編輯獎。[4]

「阿紅同志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黨的文學事業。」遼寧省作協在悼詞中評價他,為發展和繁榮遼寧的文學事業做出了貢獻。

社會評價

「阿紅,詩歌的舵手。」這是著名詩人艾青對阿紅的評價。

這位喝着淮河水長大的詩歌舵手,是一個特別的詩人,他不僅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篇,還提出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合流的觀點,被詩壇稱為「第三詩界」,成為中國當代詩歌發展的一種理論資源;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阿紅是無數文學愛好者心中閃光的名字,他辦的鴨綠江函授創作中心當屬全國首創,學員遍及全國。[5]

西南師範大學副教授蔣登科撰寫的《迷人的阿紅》,已由中國華橋出版社於1996年10月出版。[6]

風範傳後世

阿紅逝世後,其家人與潁上縣城關二小取得了聯繫,根據阿紅的遺願,向安徽潁上縣城關二小捐獻了其生前部分手稿、珍藏的2000多冊圖書、10幅書法作品,生前出版的全套作品,以及生前使用的筆墨紙硯、印鑑等物品。

7月底,潁上縣城關二小派人專程赴瀋陽,祭掃了阿紅先生的墓地,並敬獻了鮮花,同時將這一批物品接回潁上。[7]

參考資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