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險惡是漢語詞彙,拼音:xiǎn è,意思是地勢險阻惡劣。出處《史記·張儀列傳》。[1]
出處
《史記·張儀列傳》:「 韓 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菽而麥,民之食大抵菽飯藿羹。一歲不收,民不饜糟糠。」
唐 韓愈《瀧吏》詩:「險惡不可狀,船石相舂撞。」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操次日自引兵為前隊,見山勢險惡,林木叢雜,不知路徑,恐有伏兵,即引軍回寨。
明 劉基《公無渡河》詩:「世路如何險惡實多,平地倏忽滔天風波。」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這等險惡所在,他們必有埋伏。
郁達夫《感傷的行旅》:「﹝我們﹞談到了社會上的險惡的人心。」
解釋
1. 兇險可怕
2.陰險毒辣,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