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仁宇(英语:Ray Huang,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华人,籍贯湖南长沙,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共内战期间的国军担任军官。后赴美求学,获取密西根大学历史博士学位,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之名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生平
黄仁宇于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其父黄震白曾为同盟会基本成员,后期淡出。黄仁宇早年在湖南家乡生活,1936年曾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时抗日战争爆发,黄仁宇仅就读大学一年级就决定辍学。
学术建树
黄仁宇提出“历史上长期合理性(long-term rationality of history)”、“数字上管理(mathematically manageable)”等概念,强调技术,以实证主义从技术角度谈论历史,避免产生基于意识形态的争执。这种观念被称为大历史观(macro-history),与英美常用的微观剖析历史方法不同,强调不通过对历史人物生涯探究和单一历史事件分析来研究历史,而是通过对当时历史社会整体面貌分析和把握进行历史研究,掌握历史社会结构特点。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主张不探究历史人物之善恶忠奸,不应该批判历史之善恶,尽管其本身难免流于翻案文章,他与李约瑟将这一主张称为技术辩证;黄仁宇把他们放到整个明代社会框架中研究,强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关系和政治文化构架。
“大历史观”指出,时代之走向及发展状况,是由无数社会和物质上各种因素共同堆积起来,历史舞台上某一“关键角色”往往只是一个“角色”,让任何人来扮演都可以,为众人所熟知的著名历史人物只是正好在那个时间踏上舞台,坐上历史早准备好的空缺“角色”席。在《中国大历史》中,这一观点尤为鲜明,谓中国版图架构形成,“当中无可避免有其地理历史因素在,有二千哩容易被人侵犯的地方,中国不得不构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