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璋 | |
---|---|
龍璋(1854—1918),字硯仙,號甓勤齋主人,晚號潛叟,湖南攸縣人。出身世家,是左宗棠的外孫女婿,譚嗣同親家。龍璋是光緒年間舉人,晚清時歷任江蘇如皋、沭陽、上元、泰興、江寧等知縣及候補道。在此期間結識黃興,蔡鍔,宋教仁等辛亥革命志士,暗中資助革命,前後達20多萬銀元。回湘後參與領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被袁世凱通緝,流亡上海三年。辛亥後,曾任湖南民政長、西路巡按使、國民黨湖南支部評議長、代省長,他是傳統紳士從改良向革命轉化的代表人物。[1]
生平事跡
龍璋(1854—1918),湖南攸縣人,父親龍汝霖,舉人出身,曾任山西高平、江西鉛山等知縣,直隸知州。他是湖湘派詩人的代表,與王闓運齊名的湘中五子之一,叔父龍湛霖為晚清翰林,刑部侍郎。龍璋是光緒年間的舉人,為陶澍孫女婿(左宗棠外孫女婿),譚嗣同親家,郭嵩燾、陸潤庠的門生。
他在清代歷任江蘇沭陽,如皋、上元、泰興、江寧等知縣及候補道。龍璋在泰興時結識了黃興、蔡鍔、宋教仁、楊篤生、章士釗等革命志士,開始暗中資助革命。
1907年回湖南後,創辦經營開濟、利濟輪船公司,中華汽船公司、集成公司、醴陵瓷業公司、貧民工藝廠等十餘所公司和工廠,及震發、源源、百鍊、九昌等多個礦業公司。此時龍璋還擔任湖南總商會、工會、農會、公民保礦會、商船公會、出品協會、提倡國貨會等會長。
龍璋在江蘇和湖南先後創辦了如皋小學、泰興第一高等小學、旅寧中學、湖南明德中學、南雲商業學堂、醴陵瓷業學堂、湖南高等鐵路學堂等學校。這時,龍璋參加中國同盟會,對孫中山、黃興領導的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大力予以經濟支援。黃花崗起義時,龍璋一次支助黃興三萬銀元。
根據史料記載,龍璋先後支援革命至少在二十餘萬銀元以上。此時龍璋還參與領導了湖南的保路運動,與譚延闓等五人被選為粵漢鐵路公司辦事員(即負責人)。
辛亥革命前夕,龍璋為長沙起義領導人之一,他的家成為策划起義的主要據點。辛亥革命後,龍璋任湖南第一任民政長、中國國民黨湖南支部評議長。
1912年上海工人成立中華民國工黨,龍璋擔任工黨湖南支部負責人。辛亥革命後,龍璋還曾任湖南西路巡按使,率領革命軍隊至湘西掃除拒不投降的清朝餘孽,平定湘西。
1913年袁世凱實行專制統治,龍璋購置軍火,發動群眾,積極參與領導湖南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後,龍璋被袁世凱通緝,《通緝令》上寫道:「該犯老奸巨猾,蓄謀已久且憑藉其實業團體之雄厚實力,為亂黨(指革命黨)所深信,……及叛立後,復經手借款,購置軍火,可見去年之亂(指湖南二次革命),均為該犯所經營締造而成。」(《辛亥革命史叢刊》第五輯)。
龍璋全部家產均被籍沒,隨後流亡上海三年。在流亡中,他和革命黨人積極投入反袁鬥爭,龍璋負責為護國戰爭籌款。他寫信力勸在美洲的黃興回國。
1916年孫中山先生回滬,親書「博愛」橫幅贈予龍璋,並派龍璋率中華革命黨人回湘開展反袁驅湯(袁世凱的爪牙湘督湯薌銘)鬥爭。龍璋與覃振率領林伯渠、廖湘芸、林德軒等中華革命黨人趕走了湯薌銘,奪回湖南革命政權。龍璋第二次出任湖南民政長,並曾任湖南代省長。
1918年軍閥張敬堯寇湘,龍璋憂憤去世。章太炎為寫《龍璋墓表》,稱龍璋「晚乃佐革命,不大聲色,而功與開國諸將齊。」
無產階級革命家何叔衡寫了三副輓聯悼念龍璋:
滿清名縣令,共和大功臣,生而論定;
銅像表焦陳,國葬獎黃蔡,死與同歸。
晚節與革命相始終,名為黃蔡戰功所掩;
蓋棺屈長沙之陷落,誄較焦陳橫死而哀。
曰儒家,曰革命家,蓋棺論今定;
以瘁死,以憂國死,鑄像禮亦宜[2]。
國民政府發表《褒揚令》,並在南嶽衡山建龍璋紀念亭烈光亭。龍璋遺著有《小學搜逸》、《甓勤齋詩文存》(皆於2013年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再版)。
參考文獻
- ↑ 高清組圖:株洲攸縣龍家([[龍湛霖]]、龍璋)家族大屋. [2018-07-09]. 網址-維基內鏈衝突 (幫助)
- ↑ 丁文江的恩師龍璋 黃橋歷史文化研究